《<元刊雜劇三十種>之通俗性研究》是2017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改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刊雜劇三十種》之通俗性研究
- 作者:孫改霞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14077
- 書 名:《元刊雜劇三十種》之通俗性研究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元刊雜劇三十種》是現存元雜劇中早、重要的元雜劇劇本集,其面貌也接近元雜劇的真實情況。《元刊雜劇三十種》在戲曲創作史、演出史、出版史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而《元刊雜劇三十種》與明刻元雜劇、明抄元雜劇相比,顯然更通俗、更清新活潑,因此,“通俗性”是《元刊雜劇三十種》的一大特徵,那么要想了解元刻雜劇通俗性的面貌,則需要對其通俗性的表現、原因及意義進行全方位研究。
《《元刊雜劇三十種》之通俗性研究》系統研究了《元刊雜劇三十種》在刊刻、語言、科白、曲子、視角等五方面通俗性的細微表現,並在此基礎上比較《元刊雜劇三十種》與《元曲選》在通俗性上差異,最後深入探討《元刊雜劇三十種》通俗性的原因以及研究通俗性的意義。通過研究,提出通俗性的核心是求新求異求變化,如此才能新鮮不腐,並從通俗性的角度,反思當下戲曲難以繁榮的原因之一是“高雅有餘,俗性不足”,因此,戲曲改革要立足觀眾,應從戲曲的各個方面加入通俗化的因素,以期達到新的繁榮。
圖書目錄
緒論
一 通俗性概念的界定
二 研究綜述
三 《元刊雜劇三十種》之通俗性研究
第一章 刊刻的通俗性
第一節 刊刻形式的不規範
一 無牌記
二 缺文
三 墨丁與圈符
四 殘字與漫漶
五 脫文與衍文
六 重文符號的運用
第二節 文字書寫的不規範
一 錯訛之字
二 採用新造字
三 採用古代生僻字
四 筆畫繁多之字的隨意代寫
五 大量使用簡體字
第二章 語言的通俗性
第一節 方言俗詞與方言俗音
一 吸收北方漢民族各地方言俗詞
二 吸收少數民族詞語
三 方言俗音的套用
第二節 通俗化的語氣詞
一 《元刊雜劇三十種》中的語氣詞及其來源
二 嘆詞(43個)
三 《元刊雜劇三十種》語氣詞的特點
四 《元刊雜劇三十種》出現大量語氣詞的原因
第三節 通俗化的摹狀詞
一 《元刊雜劇三十種》中的摹狀詞及其特點
二 《元刊雜劇三十種》摹狀詞對後世的影響
小結
第四節 通俗化的襯字、兒化音、詈詞、謔詞謔語及俗語
一 襯字
二 兒化音
三 詈詞
四 謔詞謔語
五 俗語
第三章 科白的通俗性
第一節 賓白的通俗性
一 賓白語言與句式的通俗化
二 賓白提示語的多樣化
第二節 科介的通俗性
一 通俗化的動詞
二 配角在科白中靈活而通俗化的表演
第四章 曲子的通俗性
第一節 曲辭的通俗性
第二節 曲牌的來源與曲牌名稱的通俗性
一 曲牌的來源
二 曲牌名稱的通俗性
第三節 曲牌的靈活套用
一 “一曲百唱”與“一曲多變”
二 一曲入數調
三 子母調
四 對唐宋雅樂——大曲的改變與俗化
第五章 視角的通俗性——民間視角
第一節 劇情的民間視角處理
一 枕邊風視角
二 鬼神與夢境視角
三 戲謔視角
四 放誕不羈視角
五 個人英雄主義視角
六 多種視角綜合運用
第二節 歷史人物的民間解讀
一 劉邦:無賴的形象
二 張飛:誇張的“猛”張飛與“莽”張飛
三 李白與霍光:被美化的完人
四 秦檜妻:被醜化的形象
第六章 《元刊雜劇三十種》與《元曲選》的通俗性比較
第一節 語言通俗性的比較
一 臧本將通俗化的詞語改成濃厚的書面語
二 臧本刪改通俗化的俗語
第二節 視角通俗性的比較
一 不同視角下對戲謔內容的處理
二 不同視角下對反君主思想的處理
三 不同視角下對君王缺點的處理
四 不同視角下對說教的處理
五 臧本對封建倫理的宣揚
第三節 曲子通俗性的比較
一 元本句首多用嘆詞
二 元本曲辭場面感強烈
三 元本特殊的唱腔
第七章 通俗性的原因及意義
第一節 通俗性的原因
一 文學規律發展的必然
二 “雜劇”的本質決定了《元刊雜劇三十種》的通俗性
三 元代商業的需要
第二節 通俗性的意義
一 對研究《元刊雜劇三十種》的意義
二 對提高俗文學地位與審美趣味的意義
三 對新時代下戲曲市場繁榮的借鑑意義
結語
附表
附表一
附表二
附表三
附表四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