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胡安·普雷西亞多的母親在仙逝前留下話,叫他到一個荒無人煙的科馬拉村莊,尋找他的父親,名字叫佩德羅·巴拉莫的人。隨後,一個奇蹟般的世界也出現了。胡安·普雷西亞多進村找到了趕驢人介紹的愛杜薇海斯太太,這位太太告訴他,帶他進村的趕驢人已經去世了。就是說,胡安·普雷西亞多碰到的是一個鬼魂。在科馬拉此後的日子,胡安·普雷西亞多日日夜夜與遊蕩在村子裡的鬼魂打交道——因為村子裡的人死後沒人為他們超度,他們的魂靈升不了天堂,整日在村子裡遊蕩。他知曉科拉馬的故事,知道了地主佩德羅·巴拉莫有數不清個孩子。在小說結束的時候,讀者才知道,來科拉馬尋找父親佩德羅·巴拉莫的胡安·普雷西亞多也變成了一個遊蕩在村子裡的鬼魂。這一刻讓人驚呆了,這是一個死亡的村子,所有的故事和交談都在鬼魂之間展開。
創作背景
胡安·魯爾福說:“當我回到童年時代的村莊時,我看到的是一個被遺棄的村子,一個鬼魂的村子。在墨西哥,有許多被遺棄的村莊,於是我頭腦里便產生了創作《佩德羅·巴拉莫》的念頭。是一個這樣的村莊給了我描寫死人的想法,那裡住著可以說是即將死去的生靈。”
一種新的小說世界觀在這一瞬間冒出來了,他要寫一個村莊的故事,“在那裡說話的,生活的,活動的人物,都是死人”。
人物介紹
姓名 | 人物簡介 |
---|
佩德羅·巴拉莫 | |
---|
多羅萊斯 | 佩德羅為了侵吞女債主多羅萊斯的財產,娶她為妻。胡安·普雷西亞多的母親。 |
---|
胡安·普雷西亞多 | |
---|
米蓋爾·巴拉莫 | |
---|
蘇薩娜 | |
---|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該作描述胡安·佩德羅試圖完成母親的遺願,尋找他的生父佩德羅·巴拉莫,於是讀者跟隨著他進入虛構而叫人心酸的科馬拉荒原。科馬拉從前一派生機,而在胡安眼中卻是一片荒涼,環境的惡劣和人物的悲慘命運都是卡西克主義導致的直接結果,也體現出佩德羅仇恨與膨脹的物慾。卡西克主義在墨西哥的廣大鄉村橫向霸道,科馬拉作為一個縮影,所有人物的命運都以悲劇結尾。魯爾福不斷地變換人稱視角,將每一個人物的形象塑造的具體生動,通過時空交錯和閃回等方式,勾勒出一座人間地獄。通過“我”的所看所聽,向讀者交代絕對主人公佩德羅·巴拉莫的故事。佩德羅位於罪惡的中心,法律由他制定,他壟斷科馬拉的政治和經濟為個人謀取利益。《佩德羅·巴拉莫》是魯爾福對卡西克主義的控訴。
藝術特色
該作幾乎一半關於死亡的暗示是借對話推進的。除了能夠藉助對話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也能通過對話展現故事所處時代的社會風貌。
貫穿該作的對話、獨白、囈語、意識流形成小說多層次的敘事結構。這些“低聲細語”如同遊蕩的亡靈間的竊竊私語,使讀者隨著閱讀的推進,在某一瞬間突然意識到科馬拉其實是一個亡靈的村莊,作品中的人物皆是死去的人物。當“我”被這些竊竊私語殺死以後,敘述便不再採用胡安·普雷西亞多第一人稱,轉而採用集體第三人稱。
作者運用了法國超現實主義的寫作特徵,創作活動自由自在的安排在一種時空交錯的世界中,毫不受時間與空間的束縛。比如小說的第二章,主人公剛來到科馬拉村莊受到母親曾經的摯友愛杜薇海絲太太的接待,兩個人的聊天進行到一半突然插入主人公父親小時候的生活場景,之後又跳轉回來,兩個人繼續聊天,隨後場景又轉換到主人公父親最鐘愛的兒子米蓋爾·巴拉莫的死亡。此外,作者還運用了大量的意識流、獨白、私語等非傳統寫法,充分展現了拉美文化的開放性。
作品影響
《佩德羅·巴拉莫》是胡安·魯爾福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不僅立意深刻,而且,在藝術形式上也富有新意,迄今仍被認為是“拉丁美洲文學的巔峰小說之一”,被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作者因此被譽為“拉丁美洲新小說的先驅”,1970年獲墨西哥國家文學獎,1983年獲西班牙阿斯圖利亞斯王子文學獎。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胡安·魯爾福(1918~1986)墨西哥小說家,生於哈利斯科州的薩尤拉。魯爾福一生中,也只完成了《燃燒的原野》《佩德羅·巴拉莫》《金雞》這三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