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傳外科集驗方》,外科著作,又名《仙傳外科秘方》,11卷。明代楊清叟編述,趙宜真集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卷1總論癰疽發背證治;卷2~4論溫、熱、涼性外用藥方用法及其他通用方;卷5~9論述癰疽、疔瘡、瘰癧等病證治;卷10~11為雜病治方,其中包括許多民間驗方,對癰疽陰陽虛實論述甚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仙傳外科集驗方
- 作品別名:仙傳外科秘方
- 作者:楊清叟
- 創作年代:元代
- 成書年代:明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仙傳外科集驗方》,外科著作,又名《仙傳外科秘方》,11卷。明代楊清叟編述,趙宜真集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卷1總論癰疽發背證治;卷2~4論溫、熱、涼性外用藥方用法及其他通用方;卷5~9論述癰疽、疔瘡、瘰癧等病證治;卷10~11為雜病治方,其中包括許多民間驗方,對癰疽陰陽虛實論述甚詳。
《仙傳外科集驗方》,外科著作,又名《仙傳外科秘方》,11卷。明代楊清叟編述,趙宜真集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卷1總論癰疽發背證治;卷2~4論溫、熱、涼性外用藥方用法及其他通用方;卷5~9論述癰疽、疔瘡、瘰癧等病證治;...
仙傳外科集驗方、秘傳外科方 《仙傳外科集驗方、秘傳外科方》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有《原陽子法語》,《靈寶歸空決》,刊有《仙傳外科集驗方》。今《正統道藏》中有明輯《道法會元》268卷,收集清微、神霄、正一等諸家道法數百種,其中清微雷法,題有趙宜真所撰序、跋數篇,此書應該是趙宜真所作。趙宜真弟子眾多,...
散血散屬中醫方劑範疇,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藥味組成:人參 當歸 白芷 白茯苓 黃 (各五錢) 砂仁 陳皮 丁香(各二錢) 枳殼(炒)牛膝(酒浸,各三錢) 川芎(一兩) 蒼朮(炒) 茴香(炒) 甘草(各一錢) 肉桂(一錢...
化毒托里散,中藥方劑名。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具有解毒利咽,清心利尿之功效。主治咽喉風熱上攻急閉,腮頰腫痛;並雙蛾、單蛾、結喉、重舌、木舌。組成 玄參、木通、大黃(生用)、淡竹葉、梔子、生地黃、燈草各等分。用法用量 ...
吹喉祛風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主治咽喉中生瘡,腫痛,纏喉風閉,單蛾雙蛾結喉,急喉風,飛絲入喉,重舌,木舌。組成 膽礬(鴨嘴者,炒)、腦子一字,碧雪、白僵蠶(炒去絲)、苦丁香(即甜瓜蒂,不用多)、燈草(...
肺癰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主治肺癰,心胸氣壅,咳嗽膿血,肩背煩悶,小便赤黃,大便多澀,不進飲食。處方組成 黃芪、天門冬、川大黃、紫蘇葉、赤茯苓、桑白皮、生乾地黃各30克,杏仁、白蒺藜、枳殼各9克,...
肺癰黃耆散是一種藥名,主治肺癰。心胸氣壅,咳嗽膿血,肩背煩悶,小便赤黃,大便多澀,不進飲食。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卷五。肺癰黃耆散 藥物組成:黃耆1兩,天門冬1兩,川大黃1兩,紫蘇葉1兩,赤茯苓1兩,桑白皮1兩,生乾...
黃茯苓湯,屬中醫方劑範疇,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治諸癰疽膿出大多,虛熱不停。藥味組成:赤茯苓 升麻 大黃 黃 黃芩 遠志 赤芍(各一兩) 甘草 人參 當歸 生地黃(各二兩) 麥門冬(一兩半)上 咀,每服四錢,水煎服之,...
內補黃散,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主治癰疽,內虛不足,膿水不絕,四肢乏弱,不進飲食。久不好者,必為內漏。屬中醫方劑範疇,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治癰疽,內虛不足,膿水不絕,四肢乏弱,不進飲食。久不好者,必為內...
不止麒麟散屬中醫方劑範疇,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治癰疽惡瘡,生肌後行房事,用力勞動、努復出血不止。藥味組成:血竭 檳榔 白芨 黃連 黃柏 訶子(各半兩)總為細末,用雞子白調塗敷之,用紙貼之。藥乾即換,不用水調。
百二散 百二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藥物組成 甘草書、綠豆粉、硃砂各等分。方劑主治 癰疽毒氣衝心嘔吐,發疔瘡煩躁,手足不住發狂者。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用法用量 水調服之。
百二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主治發疔瘡煩躁,手足不住發狂,癰疽毒氣衝心嘔吐。組成 甘草節、綠豆粉、硃砂各等分。用法用量 1.上為細末。水調服之。2.上為細末。甚者,水調服。主治 1.《仙傳外科集驗方》:...
通血散屬中醫方劑範疇,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藥味組成:大黃(三錢,面裹煨) 當歸(三錢,焙)如肉傷無血者,及打撲遍身赤腫,大小便不通,服此通之。上用蘇木、枳殼煎湯調,溫服。如用酒,加童便;有潮熱,不用酒;如...
追毒丹,是一種藥物,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屬中醫方劑範疇,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取黃去疔頭,追膿毒立效。藥味組成:蟾酥(一錢,乾用老酒化) 蜈蚣(酒浸,炙乾黃) 砂(一錢) 白丁香(一錢,無此味加巴豆) 巴豆...
《仙傳外科集驗方》外科方書,又名《仙傳外科秘方》。十卷。元·楊清叟撰,明·趙宜真集。刊於1378年。卷一總論癰疽發背及內服榮衛返魂湯的加減法;卷二-四重點論溫、熱、涼性三外用藥方的用法及其他外科通用方;卷五-七癰疽...
屬中醫方劑範疇,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治咽喉風熱上攻急閉,腮頰腫痛,並雙蛾單蛾結喉,重舌木舌,並皆治之,以利即解。藥味組成:玄參 木通 大黃(生用) 淡竹葉 梔子 生地黃 燈草(各等分)上為 咀,每服水煎溫服。灌漱...
吹喉祛風散治咽喉中生瘡、腫痛,纏喉風閉,單蛾雙蛾結喉,急喉風,飛緣入喉,重舌、木舌等證。吹喉祛風散 【處方來源】《仙傳外科集驗方》。【方劑主治】咽喉中生瘡,腫痛,纏喉風閉,單蛾雙娥結喉,急喉風,飛絲入喉,重舌,...
住痛一黑散是一種止血藥方,主要原料是百草霜 薴根(燒存性)、番降(燒存性)。屬中醫方劑範疇,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亦能止血。藥味組成:百草霜 薴根(燒存性) 番降(燒存性) 口用。先用老松皮燒存性為末,能住...
仙傳外科集驗方 【藥物組成】瓜蔞(新舊皆可,和椒炒,碎)、川椒20粒,甘草3-4寸(銼),乳香5粒(如皂角子大)。【處方來源】《仙傳外科集驗方》。【方劑主治】癰疽。【用法用量】上用無灰酒3碗,煮作1碗,去滓溫服。其毒...
神鋒散 神鋒散屬中醫方劑範疇,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又名替針膏。藥味組成:餅藥 針水 白丁香(七粒) 砂(一字)上用針水調勻敷貼。
柞木飲子,屬中醫方劑範疇,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治發背癰疽已成、未成,並宜服之。(此乃救貧良方。)乾柞木葉(四兩) 乾荷葉心蒂 萱草根 甘草節 地榆(各一兩重)上為散,每服半兩,水二碗煎至一碗,分作二服,早晚...
《仙傳外科集驗方》載處方 明礬(一兩重,生用為末) 黃蠟上以蠟熔開出火,俟及九分冷,傾入礬末在內,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或米湯下。未破者即潰,已破者即合。大能護膜救心,防毒內攻。
洪寶丹屬中醫方劑範疇,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藥味組成:天花粉(三兩重) 薑黃(一兩重) 白芷(一兩重) 赤芍藥(二兩重)上為末,茶、酒、湯使,隨證熱塗諸般熱證、癰腫之毒,金瘡之證。此一藥一涼而已,能化血為水,又...
《仙傳外科集驗方》。產品介紹 回陽玉龍膏中的姜、桂助臟腑陽氣以祛寒;草烏、南星走竄發散,破惡氣,驅風毒,活死肌,除骨痛,消結塊;赤芍、白芍活血散滯,止痛生肌;陳酒為使,行藥性,散氣血諸藥合用,有回陽逐陰之功,為外科...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一字散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一。【異名】如聖散(《仙傳外科集驗方》)。【組成】雄黃0.3克(別研) 蠍梢7枚 豬牙皂角7錠 白礬(生研)3克 蘆薈3克 【用法】上藥為細末。每用0.3~...
三勝膏 三勝膏,藥品,用於初生癰腫。處方來源 《仙傳外科集驗方》。藥物組成 赤芍藥、木蠟、紫荊皮。加減 主治 製備方法 用法用量 作箍藥。
神仙黃礬丸(《外科精要》卷上)、蠟礬丸(《直指》卷二十三)、黃礬丸(《醫方類聚》卷一八七引《修月魯般經後錄》)、護膜丸(中醫書籍:《仙傳外科集驗方仙傳外科集驗方》)、黃蠟丸(《普濟方》卷二八四)、神仙蠟礬丸(《...
竹筒吸法所屬現代詞,指的是醫療技術名外科用特製竹筒於癰疽潰後吸膿外出之技術。竹筒吸法 醫療技術名外科用特製竹筒於癰疽潰後吸膿外出之技術。見《仙傳外科集驗方》。又稱藥筒拔法、藥煮吸筒拔膿法。用竹端留節,一端去節作...
見《仙傳外科集驗方》。即肢體深部組織的化膿性疾病,又名馬痕。由於毒邪內侵。當氣血虛弱之時,流竄不定,致使肢體深部發病,肌肉組織結塊或漫腫、有單發或多發,久而成膿,潰後膿盡可愈,或此愈彼發。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