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1999年張藝謀執導的劇情片)

一個都不能少(1999年張藝謀執導的劇情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一個都不能少》是由張藝謀執導,施祥生編劇,魏敏芝張慧科主演的劇情片。1999年9月7日,該片在義大利首映。

該片根據施祥生的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講述了農村里一個14歲女孩魏敏芝來代替高老師上課,高老師囑咐魏敏之每天準確點清人數,一個都不能少。不料學生張慧科為了掙錢去了城裡打工,魏敏芝得知情況後,她獨自一人踏上了尋找之路的故事。

1998年,獲中國電影“華表獎”,1999年,獲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同年獲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導演”、第2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2008年,獲第9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民眾最喜愛的農村題材電影”。

基本介紹

  • 導演張藝謀 
  • 編劇施祥生 
  • 主演魏敏芝 、張慧科 
  • 製片人張偉平 
  • 出品公司: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LK-TEL 
  • 中文名:一個都不能少 
  • 外文名:Not One Less(英語) 
  • 類型:劇情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拍攝地點: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水泉村 
  • 片長:106 分鐘 
  • 上映時間:1999年9月7日(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票房:59.26 萬美元 
  • 對白語言:晉語 
    國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209189
  • 主要獎項:中國電影“華表獎” 
    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第2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製作發行,影片評價,大眾評分,專業評價,

劇情簡介

水泉國小的高老師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親,只有十三歲的女孩魏敏芝被田村長從鄰村找來代一個月課。高老師見魏敏芝年紀太小,認為她無法教書,不想要她來代課。村長告訴高老師,找這么一個人並不容易,讓魏敏芝把學生看住,湊合一個月等高老師回來再說。水泉國小學生的輟學情況非常嚴重,每年都有學生流失,現在只剩二十八個。高老師臨走時再三叮囑魏敏芝一定要把學生看住,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不會上課,整天讓學生抄課文,每天清點人數。學生們見她人小,不聽她的話,甚至還故意搗亂,教室里亂鬨鬨。但她不聞不問,只是守在教室門口,不到時間不讓便不讓學生走。十歲的張慧科為了給家裡還債,不得不輟學到城裡打工。魏敏芝牢記高老師的叮囑,一個也不能少,決心把張慧科找回來,獨自一人踏上了進城尋人之路。
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魏敏芝魏敏芝
張慧科張慧科
田村長田正達
高老師高恩滿
孫志梅孫志梅
電視台門房馮玉英
電視台主持人李凡凡
縣中學老師張藝長
窯廠老闆徐占青
張慧科的母親劉漢芝
中年旅客馬國林
電視台台長武萬錄
火車站廣播員劉茹
文具店老闆王淑蘭
電視台導演付新民
飯館老闆白玫
學生Li Lingyu

職員表

出品人製作人監製原著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配樂剪輯藝術指導服裝設計錄音
趙愚、張偉平張震燕、胡曉峰張偉平施祥生張藝謀Te Ya、謝東施祥生侯詠三寶翟茹曹久平佟華苗武拉拉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 一個都不能少(1999年張藝謀執導的劇情片)
    魏敏芝
    演員:魏敏芝
    河北省赤城縣鎮寧堡鄉中學學生。她被水泉溝村村長請到水泉國小做代課老師。前任老師高老師臨走前叮囑魏敏芝不能讓一個學生輟學。她牢記著高老師的叮囑,在學生張慧科輟學到城裡打工後,她獨自一人踏上了進城尋人之路。最終,歷經波折,她終於將張慧科找回,水泉溝村也得到了好心人的幫助。
  • 一個都不能少(1999年張藝謀執導的劇情片)
    張慧科
    演員:張慧科
    水泉國小的學生。他十分調皮,魏敏芝來代課後,他經常在課堂上搗亂。之後,由於家中債台高築,他不得不輟學進城打工。然而他卻在車站和城中來接他的人走散了,他只好一個人流落街頭。最後,他被魏敏芝在城裡找到。
  • 一個都不能少(1999年張藝謀執導的劇情片)
    田村長
    演員:田正達
    北京市延慶縣大莊科鄉水泉溝村村長。由於村中國小的高老師需要請假,他走遍多地,終於從其他地方為國小請來了代課老師。在魏敏芝代課期間,他也一直幫助魏敏芝管理班級。
  • 一個都不能少(1999年張藝謀執導的劇情片)
    高老師
    演員:高恩滿
    水泉國小的老師。由於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親,他將學校交給了代課老師魏敏芝管理。他臨走告訴魏敏芝,讓她每天把課文抄在黑板上,讓學生抄寫;並且千叮萬囑魏敏芝,一個學生都不能少。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基本信息
發行時間:2000-12-16
藝人:三寶
語言:純音樂
唱片公司:竹書娛樂
參考資料來源:
曲目列表
1、《讀日記》
2、《搬磚》
3、《進城》
4、《尋人啟示》
5、《清晨》
6、《流落街頭》
7、《接受採訪》
8、《一個都不能少》

幕後花絮

  1. 該片中所有的演員均是業餘演員,為了尋找到合適的演員,張藝謀面試了2萬多個孩子;此外,演員們在片中都使用了自己的真實姓名,大部分演員在片中的身份也與現實中的身份相一致。
  2. 改編劇本的過程中,張藝謀與原著作者施祥生閉門談了4個月;最終將原著中年紀較大的男性主角,換成了13歲的國中女孩魏敏芝,將整體焦點放在未成年孩子身上。
  3. 為了追求真實感,該片中黑板上的口號都是由拍攝地的鄉村老師書寫的。
  4. 該片原本報名的是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但由於在選片的過程中,有相關人士認為該片是在為中國政府做宣傳。於是在主競賽入圍名單公布前幾天,張藝謀宣布撤回該片,並向坎城國際電影節發表了公開信,表達自己的抗議。
  5. 魏敏芝、張慧科在影片拍攝結束後,一直有好心人資助他們上學,順利完成了學業。
  6. 張藝謀為拍攝地捐建了一所水泉希望國小。
  7. 該片因與中國的政策相符合,中國國家著作權局為此片專門下發了著作權保護通知,這是中國第一次對中國國產影片的著作權實行正式的保護。

獲獎記錄

時間
獎方
獎項
獲獎方
結果
1999年
主競賽單元-金獅獎最佳影片
《一個都不能少》
獲獎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獎
《一個都不能少》
獲獎
魔法時刻獎
《一個都不能少》
獲獎
瑟吉奧·特拉薩蒂獎
《一個都不能少》
獲獎
第23屆聖保羅國際電影節
觀眾選擇獎-最佳影片
《一個都不能少》
獲獎
最佳故事片
《一個都不能少》
獲獎
最佳故事片
《一個都不能少》
提名
最佳導演
張藝謀
獲獎
最佳攝影
侯詠
提名
環球銀幕獎-最佳外語片
《一個都不能少》
提名
最佳故事片
《一個都不能少》
獲獎
優秀故事片
《一個都不能少》
獲獎
最佳導演
張藝謀
獲獎
2000年
第74屆日本電影旬報獎
年度十佳外語片第3名
《一個都不能少》
獲獎
最佳外語片導演
張藝謀
獲獎
第21屆青年藝人獎
最佳國際影片
《一個都不能少》
獲獎
國際影片類最佳表演
魏敏芝
獲獎
2008年
農村題材影片獎
《一個都不能少》
獲獎
2022年
新時代國際電影節·金揚花獎
百年百部優質電影
《一個都不能少》
獲獎

製作發行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1、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美國)
2、廣西電影製片廠(中國)
3、北京新畫面影業公司
4、Film Productions Asia
發行公司
1、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美國)
2、LK-TEL(阿根廷)
3、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Argentina(阿根廷)
4、Columbia TriStar Film GmbH(德國)
5、Columbia TriStar Films(法國)
6、索尼經典(美國)
7、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日本、美國)
影片上映
國家地區
上映日期、細節
國家地區
上映日期、細節
義大利
1999年9月7日(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韓國
1999年10月30日
法國
1999年11月3日
中國香港
1999年12月2日
新加坡
1999年12月2日
馬來西亞
1999年12月2日
泰國
1999年12月17日
挪威
1999年12月26日
比利時
2000年1月12日
墨西哥
2000年1月14日
美國
2000年1月21日(聖丹斯電影節)
義大利
2000年1月21日
荷蘭
2000年2月10日
澳大利亞
2000年2月17日
美國紐約
2000年2月18日
阿根廷
2000年4月7日(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獨立電影節)
日本東京
2000年7月1日
瑞典
2000年7月14日
德國
2000年8月10日
阿根廷
2000年8月10日
瑞士
2000年8月24日(德語區)
匈牙利
2000年8月31日(視頻發行)
冰島
2000年10月31日(視頻發行)
印度尼西亞
2000年11月4日(雅加達國際電影節)
紐西蘭
2000年11月30日(DVD發行)
芬蘭
2000年(DVD發行)
西班牙
2001年1月26日
以色列
2001年5月31日
波蘭
2001年10月8日(華沙國際電影節)
-
-
製作發行參考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大眾評分

網站
評分
參評人數
統計截止日期
豆瓣
7.8/10
138944
2024/9/22

專業評價

《一個都不能少》講述了一個簡單、質樸卻觸動人心的故事,有一種讓觀眾難以抵抗的溫暖和甜蜜。影片與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影片的做法有些相似,採用非職業演員,實景和自然光拍攝,大量地使用中遠景、冷靜而克制的長鏡頭,保持空間和表演的客觀和完整性。該片體現了張藝謀高超的藝術把控力,現實主義風格,至純至朴;又通過場景的設計,剪輯和配樂的運用,煽情卻不媚俗。然而,除了藝術水平,影片更大的意義或許在於對社會現實的洞悉。
然而,張藝謀解決現實矛盾的方式有些過於理想化,影片的最後是在孩子們用彩色粉筆寫寫畫畫的畫面中結束的,是一個典型的浪漫主義結局。一部影片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但卻無法改變一個地區貧困落後的教育面貌;一個導演可以給自己影片的結尾塗抹上一層浪漫主義的色彩,但卻無法給嚴峻的社會現實塗抹上同樣的浪漫主義色彩。(《洛杉磯時報》、時光網、《法制晚報》綜合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