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經濟展望與中國外交”研討會

2013年12月14日,由《解放日版》國際部和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2014年世界經濟展望與中國外交”研討會在復旦大學光華樓西主樓9樓902會議室召開。
與會人員包括來自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上海社科院國際關係研究所、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開放處、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華東師範大學、解放日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和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的專家和學者。諸位專家學者圍繞2014年世界經濟展望和中國在2014年的外交政策等議題發表了精闢獨到的見解,並就不同的觀點展開熱烈的討論。
2014年世界經濟展望與中國外交研討會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幼文教授認為,2014年的經濟成長總的趨勢是“不樂觀、不確定”。同時,他指出現今世界經濟發展有六大特點:世界經濟長期低迷,新興經濟體比重上升,與已開發國家脫鉤;危機繼續影響各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美國倡導新的全球化體制,各國面對選擇的困難; 一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決定其未來的國際經濟地位;產業革命的前景不明朗;投資超越貿易成為全球化的新特點,全球化從市場衝擊轉變為體制衝擊。 張幼文認為,這六個特點是把握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要點所在。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明棋教授以“世界經濟的短期調整”為主題作了發言,他分析了2008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復甦的特點以及造成這種特點的原因。徐明棋認為,2014年,全球經濟復甦情況將好於今年,但包括金磚國家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受到衝擊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中國的外交目標要定位準確,有效利用戰略資源,應當緊緊把握金磚國家合作機制,通過提高合作來降低對外部市場的依賴,以降低金融投機等因素帶來的衝擊。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係所常務副所長劉鳴教授從國際關係的視角討論世界經濟與外交的發展趨勢,重點講述六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美國目前面臨的一系列內憂外患的問題使其實力總體下降,但還未達到完全衰落的地步。其今後的主要行為方向,仍是參與世界安全和經濟問題的解決;二是新興經濟體的發展以及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的增長引起西方社會的警惕,他們力求要平衡新興國家對現存國際體系的衝擊;在全球金融危機渡過了最困難時期後,新興國家出現了金融方面的問題,這都反映了新興國家產能過剩、地方債務沉重,對已開發國家市場和技術的依賴度過大等問題;中美“競爭加合作”關係將繼續延續,新興大國與霸權國家持續地緣政治博弈和權利衝突,今後會是常態,中國在地緣政治上面臨一系列棘手問題;中國要適應國際形勢,特別是在同美日打交道時,要在“突破”、“維權”和“維穩”三方面進行平衡;在參與全球治理過程中,中國應回響國際社會的一些號召,調整自身政策,跟上世界的發展形勢。
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力波教授以“金磚國家近期經濟成長態勢比較”為主題作發言,旨在部分地回應兩個問題:一是在當前世界經濟復甦的情形下,如何解釋金磚國家近期經濟增速的放緩;二是經濟增速放緩是一個短期問題,還是一個中長期存在的趨勢。詳細分析了金磚各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原因,分析任偉在金磚國家的增速下滑現象中,潛在增長率變化和周期性增長率變化兩種因素都存在,但其比重是不同的:對於俄羅斯、巴西和南非,增速下滑主要由周期性因素影響;中國方面,周期性因素影響不及五成。
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系教授程大中針對“當前世界經濟的基本變化與中國應對方式”進行闡述。基本變化主要有一是當前全球貿易框架的特點是WTO的多邊機制與區域性安排並存;二是全球貿易投資基本產業結構正在發生變化,中國將面臨很大挑戰:如通訊、教育、出版、新聞等行業都要開放,對中國的政策和體制將形成巨大衝擊;三是全球貿易的微觀基礎和國際分工並沒有變化;四是當前貿易政策逐漸從傳統意義上的貿易保護轉向社會福祉,如果其他國家將其作為限制性標準,那么中國將面臨更大困難。
對於當前的發展趨勢,中國要在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如何追趕製度前沿, 二是如何追趕技術前沿。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暉明認為,過去金磚國家等新興經濟體保持了迅猛的經濟成長勢頭,在近年來增速減緩,其原因在於金融危機前後歐美外需的巨大反差,而新興國家產出的慣性導致了產能過剩,這說明新興國家過去只看到了全球化帶來的正面效應,針對全球化可能帶來的波動和不穩定因素的準備工作並不充分。
張暉明教授強調:衡量經濟體要考察三個方面:第一是“體量”,即經濟總體規模;第二是“質量”,即科技水平與市場調節能力;第三是“能量”,即軟實力與構建國際機制。所以,要考量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經濟地位,不能拘泥衡量經濟規模,還要考慮各國在經濟“質量”與“能量”上的表現。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教授認為,預測2014年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應當從歷史跨度中進行長遠考察。同時,不能完全相信IMF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判斷。無論國際組織還是國家政府,在判斷形勢時都會有一個基本立足點,即經濟學視角問題,如推崇凱恩斯學派和篤信自由主義學派的研究者,各自預測的結果可能不同。加之這些研究部門各有不同立場,必然導致所得結論與事實不符。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院王中美研究員分析了中國在目前世界經濟環境下的立場與戰略問題。首先介紹了中國在2013年在經貿和對外投資方面的出色表現,接著分析了當下全球經濟整體格局的變化,認為中國應謀求在新領域同新夥伴進行合作。目前中國最重要的任務是提升改革決心與引導意願。第一,中國要提升法規、案例、政策與行政流程、統計數據的透明度問題。第二,中國要提升親商性(business friendly)環境。第三,中國要解決公平競爭問題,如放開國企壟斷。第四,物權保護。第五,中國要討論自身的利益布局,去考慮哪些領域哪些夥伴需要關注,需要動用多少資源。
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開放處處長郭愛軍圍繞“已開發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展開發言,他認為已開發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在發展中有其共同規律,如內生動力、產業基礎與社會整合、國際認同等。並總結了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國家在2013年發展的特徵。最後,郭處長對2014年世界經濟進行了預測,具體一下幾個方面:
1、外需波動對新興經濟體仍存在,但將向好的方向發展。
2、TISA與TPP或TTIP相互較量,代表著多框線架與雙框線架之間替代與不允許替代的關係。
3、全球治理結構加快重構。
4、跨國投資重新布局。
5、周邊環境的重大變化。
6、技術變化對國與國關係的影響。如網際網路普及、移動終端成為熱點、大數據和平台經濟的崛起,對人們的生活方式、談判方式、國際交往方式都發生了重大影響。
並且,歸結了未來世界經濟發展對中國的六大影響:
1、由產業開放向產品和產業開放並進轉移。
2、由短尾發展向長尾發展的轉移。
3、由單業服務向跨界服務轉化。
4、由模式創新向模式自生轉化。
5、由機構準入向業務轉入轉變。
6、由主體監管向功能監管轉變。
上海WTO事務諮詢中心研究部主任張磊研究員對巴厘島會議基本成果作了介紹,一是貿易便利化達成初步協定;二是農業方面,在特殊保障機制和棉花保護問題達成一致;三是對最不已開發國家工業製成品優惠政策上達成初步協定。可見,巴厘島會議的成果,主要是體現開發中國家利益的相關議題。一種理解是,開發中國家在談判中的實力上升,推動了議題進程。張磊認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已開發國家可能已對多哈回合談判失去信心,美國等國推動TPP和TTIP來替代失去吸引力的WTO。他指出中國在全球經濟合作中處於“低不成高不就”窘境,一方面不想受限於WTO談判協定,另一方面又難以達到歐美新貿易規則的標準。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系教授莊起善分析了“中東歐國家(CEE)何以走出金融危機的重災區”問題。他認為中東歐金融復甦主要歸結為四個原因,
一是國內危機應對措施處理得當,二是銀行部門相對穩定,三是大規模國際援助與政策協調,四是中東歐國家積極尋找新的增長和穩定方式:出口導向與擴大基礎建設。莊起善教授還認為,中東歐國家短期債務存在違約的風險,不良貸款有較大的上升可能。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黃薇以“已開發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發展趨勢的特徵”為題展開發言。她認為已開發國家目前遇到的發展問題主要有四個,公共債務問題 、失業率問題、政策空間有限、政治的極化問題。
而世界經濟發展的長期問題有人口老齡化問題、收入分配問題、新興國家貨幣能力上升及能源合作上升、貿易投資規則碎片化等問題。
最後,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主任樊勇明教授進行了會議總結,他感謝各位與會學者的精彩發言,不同領域不同專業學者的觀點,讓所有參會者受益匪淺,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機會與諸位專家學者加深交流,互通有無,增進合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