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骨”拐溝

“龍骨”拐溝位於今環縣環城鎮龔家塬行政村劉家岔麻堡子溝左側,有個神密的拐溝,人們稱它為“龍骨”拐溝。“龍骨”拐溝出“龍骨”,相傳已久。“龍骨”是一味名貴的中藥材,它有收斂、止血功效。不知從何時開始,居住在這一帶的老百姓常到“龍骨”拐溝去挖“龍骨”出賣,來換幾個零花錢。老百姓只知“龍骨”可以賣錢,豈知這正是生存在舊石器時代動物的化石,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骨”拐溝
  • 地點:環縣環城鎮
  • 材料:龍骨”是一味名貴的中藥材
  • 特點:脊椎動物化石
歷史沿革,地址,

歷史沿革

1977年7月,甘肅省博物館和慶陽地區博物館的專業工作者,在進行動物化石與舊石器普查期間,於此地含脊椎動物化石的同層面發現了打制石器。1978年6月7日,省博物館、慶陽地區博物館和環縣文化館的專業工作者組成發掘組,於遺址南北兩端進行了為期40天的試掘,開挖面積約150平方米,從中獲得大量脊椎動物化石和打制石器。化石多是單個牙齒、牙床及破碎骨片。據考證,有駝鳥、鼢鼠、虎、披毛犀、普氏野馬、野驢、河套大角鹿、大角鹿、赤鹿、普氏羚羊、轉角羊、原始牛、豬等14個種類。其中鳥類1種,哺乳類4目13種。哺乳類能鑑定到種的7種,其中滅絕種有披毛犀、河套大角鹿、原始牛3種。所掘獲的文化遺物中,除有加工痕跡的鹿角外,主要是石製品。有石核、石片、打擊石片、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砍砸器、石球、石錘、有敲擊痕跡的礫石等,共1000餘件。其中經第二步加工的石器有480餘件。這些石器的石料90%以上是各色石英岩礫石,此外還有少量火石、矽質灰岩、脈石英、砂岩等礫石。 根據石製品基本特徵和古生物地層學證據,甘肅省博物館考古工作者認為,此遺址時代與薩拉烏蘇遺址相當,整個地層剖面的形態與距縣城西南面50餘公里的樓房子舊石器遺址相比,同屬更新世中期,距今約3萬年左右。考古工作者還認為,劉家岔遺址的文化遺物比較集中,地層剖面清楚,化石證據可靠,石器材料豐富,是目前甘肅省境內出土石器數量最多,最重要的1處舊石器時代遺址,也是華北舊石器時代比較重要的遺址之一。

地址

位於今環縣環城鎮龔家塬行政村劉家岔麻堡子溝左側,有個神密的拐溝,人們稱它為“龍骨”拐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