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鼠狼系統坦克殲擊車(“黃鼠狼”系統坦克殲擊車(Marder))

黃鼠狼系統坦克殲擊車

“黃鼠狼”系統坦克殲擊車(Marder)一般指本詞條

Marder(黃鼠狼)系列是二戰德軍最早大量裝備的坦克殲擊車,儘管它的產生有很大的應急的成分,而且作為過渡車型在1944年就停產,還是有近三千輛Marder系列裝備了若干“裝甲反坦克營”(Panzerjagerabteilungen)配屬於坦克師和機械化師。更重要的,Marder系列確立了德國坦克殲擊車的發展方向,並為建立相應的部隊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在短短的3年時間裡,德國人製造了近萬輛各型坦克殲擊車,留下了一個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的武器家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鼠狼系列
  • 外文名:Marder
  • 類型:坦克殲擊車
  • 製造國家:德國
  • 型號:Marder I / Sd.Kfz.135等
發展史,類型,評價,

發展史

在入侵蘇聯以前,德國人已經製造了少量的坦克殲擊車,但這些產品的表現默默無聞。它們的反坦克戰績甚至比不上客串的Ⅲ號突擊炮。T-34坦克的威脅使得德軍迫切需要火力更猛的反坦克武器。在仿製T-34失敗後,德國人迅速找到了一個替代方法:將T-34的76.2mm主炮或相似的長身管75mm炮裝在自己的坦克底盤上,作為支援武器協同裝甲部隊作戰。於是幾種型號的Marder幾乎在同時投入生產。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利用現有設備拼湊而成。MarderI Ⅱ的威力可以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80-90mm的裝甲,而到了Marder Ⅲ,這距離已經達到2000米。
黃鼠狼2/75黃鼠狼2/75
黃鼠狼2/76黃鼠狼2/76
黃鼠狼3/75黃鼠狼3/75
黃鼠狼3/76黃鼠狼3/76

類型

Marder I / Sd.Kfz.135
在三種不同的法國坦克底盤上裝上了德國人的75mm Pak 40 L/46 火炮。1942年到1943年生產了204輛。
全重:8200kg
乘員:4
引擎:DelaHaye 103TT
最大速度:34-38km/h
公路行程:135-150km
越野行程:90km
載油量:111升
車長:5.38m
車寬:1.88m
車高:2.00m
火力:75mm Pak 40/1 L/46 + 1 x 7.92mm MG34
備彈量:75mm - 40 7.92mm - 600
裝甲:5-12mm
Marder Ⅱ / Sd.Kfz.131
在Ⅱ型坦克底盤上加裝75mm Pak 40/2 L/46火炮,1942年6月到1944年3月共生產了576輛,另有75輛由Ⅱ號坦克改裝。全重:10800kg
黃鼠狼2/75黃鼠狼2/75
乘員:3
引擎:Maybach HL 62 TRM
最大速度:40km/h
公路行程:190km
Marder II / Sd.Kfz.131Marder II / Sd.Kfz.131
載油量:200升
車長:6.36m
車寬:2.28m
車高:2.20m
火力:75mm Pak 40/2 L/46 + 1 x 7.92mm MG34
備彈:75mm - 37 7.92mm - 600
裝甲:5-30mm
Marder Ⅱ / Sd.Kfz.132
在Ⅱ型坦克底盤上加裝經過改進以適應德國彈藥的T34/76的76.2mm Pak 36(r) L/51 火炮。彈種與Pak40系列相同。1942年4月到1943年6月共生產了201輛。全重:11500kg
黃鼠狼2/76黃鼠狼2/76
乘員:4
引擎:Maybach HL 62 TRM
最大速度:55km/h
公路行程:220km
越野行程:140km
Marder II / Sd.Kfz.132Marder II / Sd.Kfz.132
載油量: 200升
車長:5.65m
車寬:2.30m
車高:2.60m
火力:76.2mm Pak 36(r) L/51 + 1 x 7.92mm MG34
備彈:7.62mm - 30 7.92mm - 900
裝甲:5-30mm
Marder Ⅲ / Sd.Kfz.138
在PzKpfw 38(t) Ausf H/M底盤上加裝7.5cm PaK 40/3 火炮。這是產量最大的一型,共生產了近1400輛。Ausf H Ausf M
黃鼠狼3/75H型黃鼠狼3/75H型
黃鼠狼3/75M型黃鼠狼3/75M型
全重:10800kg 10500kg
乘員:4 4
引擎:Praga EPA/2 Praga AC
最大公路速度:35km/h 42km/h
Marder III / Sd.Kfz.138Marder III / Sd.Kfz.138
越野速度:24km/h
公路行程:240km 185km
越野行程:140km
載油量:218升 218升
車長:5.77m 4.95m
車寬:2.16m 2.15m
車高:2.51m 2.48m
火力:75mm Pak 40/3 L/46 + 1 x 7.92mm MG37(t)
備彈:75mm 38/7.92mm 1200 75mm 27/7.92mm 1200
裝甲:8-50mm 8-20mm
Marder Ⅲ / Sd.Kfz.139
在Panzerjager 38(t) 底盤上加裝76.2mm Pak 36(r) L/51火炮。42年4月到當年11月共生產344輛,另有19輛在43年改裝。估計這一型逐漸被Marder Ⅲ 138代替了。全重:10670kg
黃鼠狼3/76黃鼠狼3/76
乘員:4
引擎:Praga EPA或Praga EPA/2
最大速度:42km/h
公路行程:185km
Marder III / Sd.Kfz.139Marder III / Sd.Kfz.139
越野行程:140km
載油量:218 litres
車長:5.85m
車寬:2.16m
車高:2.50m
火力:76.2mm Pak 36(r) L/51 + 7.92mm MG37(t)
備彈:7.62mm - 30 7.92mm - 1200
裝甲: 10-50mm

評價

這幾個型號的差別不是很大。全重都在10噸出頭,屬於輕型履帶戰車。而且都重火力而輕視防護。表現在不僅裝甲薄弱,而且戰鬥室是開放式的,並且很高。這一系列作為德國坦克殲擊車的先驅,一舉確立了坦克殲擊車的發展方向:小車帶大炮。具體來說,Marder用輕型坦克的地盤帶中型坦克的炮,犀牛和獵豹用中型坦克底盤帶重型坦克的炮(令人興奮的71倍口徑88mm Pak43)。
儘管如此坦克殲擊車的發展還是可以找到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Marder-〉犀牛-〉象,第二個階段是追獵者-〉獵豹-〉獵虎。以1943年為分水嶺。在第一個階段當中,突出的特點就是戰鬥室巨大並靠後,以支持重而長的主炮。到了象式被發展到了頂峰,Marder和犀牛都裝甲薄弱,完全難以抵擋大多數坦克的正面一擊。我個人推測,由於庫爾斯克戰役的迫切需要,而且又有波爾舍公司那90個現成的重型底盤,因此順理成章地大幅度加強裝甲,就產生了象式。
實際上加強坦克殲擊車裝甲的需要早在1942年就已經提出,經過兩年的研製,到44年Ⅳ號殲擊車,獵豹,追獵者和獵虎才開始生產,而產量最大的又是威力最低的Ⅳ號,此時面對蜂擁而來的盟軍坦克,包括蘇聯的史達林系列重型坦克,這些新型的坦克殲擊車能做的已經不多了。儘管我毫不懷疑它們擊毀盟軍坦克的效率,但它們和虎式豹式這些裝甲利器勢單力孤而又缺乏必要的保障,這對戰爭的進程已經影響不大了。
而此時,儘管還有不少Marder系列在役,但以它們薄弱的裝甲,和1000米不到100mm的穿透力已經無法作為真正的坦克殲擊車存在了,此時蘇軍大量裝備的T-34/85坦克的正面裝甲已達110mm(這是什麼人在胡編亂造?T-34/85坦克車體裝甲和T-34/76相同,都是45mm60度傾斜;炮塔正面裝甲有所加厚,從76mm提高到90mm)。實際上,由於豹式和虎式的出現,Marder已經不再是反坦克的主力(好可憐,名字叫坦克殲擊車,造出來不久就不是反坦克主力了。)這恐怕是德軍裝備最多(跟Ⅳ號殲擊車差不多)而又最默默無聞的坦克殲擊車了。
黃鼠狼1黃鼠狼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