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凌空

“飛天”凌空

《“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是記者夏浩然、樊雲芳寫作的新聞,最早見於《光明日報》。這則新聞實時地記錄了前中國跳水運動員呂偉在1982年新德里亞運會上奪冠的情景。

本文入選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3課,並邀請梓君為課文錄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飛天”凌空
  • 作品別名: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
  • 創作年代:1982年11月 
  • 作品出處光明日報 
  • 文學體裁新聞特寫
  • 作者:夏浩然、樊雲芳 
  • 相關事件:亞運會呂偉奪冠
  • 朗讀人梓君 
  • ISRC:CN-M01-17-00028 
新聞原文,關於作者,新聞賞析,

新聞原文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靜自若,風度優雅,白雲似在她的頭頂飄浮,飛鳥掠過她的身旁。這是達卡多拉游泳場的八千名觀眾一齊翹首而望、屏息斂聲的一剎那。
輕舒雙臂,向上高舉,只見呂偉輕輕一蹬,就向空中飛去。一瞬間,她那修長美妙的身體猶如被空氣托住了,襯著藍天白雲,酷似敦煌壁畫中凌空翔舞的“飛天”。
緊接著,是向前翻騰一周半,同時伴隨著旋風般地空中轉體三周,動作疾如流星,又瀟灑自如,1.7秒的時間對她似乎特別慷慨,讓她從容不迫地展示身體優美的線條,從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續到繃直的足尖。
還沒等觀眾從眼花繚亂中反應過來,她已經展開身體,像輕盈的、筆直的箭,“哧”地插進碧波之中,幾串白色的氣泡擁抱了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則悄然不驚。
“妙!妙極了!”站在我們旁邊的一名外國記者跳了起來。這時,整個游泳場都沸騰了。如夢初醒的觀眾用震耳欲聾的掌聲和歡呼聲,來向他們喜愛的運動員表達由衷的讚賞。
呂偉精彩的表演,將游泳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她的這個動作“5136”,讓幾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這位年方十六的中國姑娘,贏得了金牌。
當一個印度觀眾了解到這個姑娘是中國跳水集訓隊中最年輕的新秀時,驚訝不已。他說:“了不起,你們中國的人才太多了!”

關於作者

樊雲芳、夏浩然,前光明日報社記者。

新聞賞析

在新聞攝影上,指的是把精彩的瞬間場景固定下來。由於瞬間稍縱即逝,人們很難快速判斷其中哪些是值得把玩的,所以就把片段攝錄下來,然後用更精密的儀器和技術進行分析,目的是要把瞬間中的永恆之美離析出來,放大突出給客群仔細察看。而這些蘊含精彩內容的瞬間才最能夠展現出整體的精妙。
從捕捉瞬間這一點來看,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寫。整篇文章不過是記敘中國跳水姑娘奪取桂冠的一秒七,但是,中國健兒的拼搏精神卻在這短短五百字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落筆集中,突出一點,是這篇特寫剪材上的突出特點。在一秒七的時間跨度里,記者極有層次地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飛天”畫卷從“輕輕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入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輕盈似箭瀟灑自如的身姿就讓人盡收眼底。
特寫就是要對報導的某些局部做突出的重點的描繪,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筆。但這篇特寫沒有寫整個緊張曲折的過程,沒有寫贏得金牌後五星紅旗如何在賽場上冉冉升起,也沒有寫她平時怎樣刻苦練功終於今日為國爭得榮譽。而是全靠記者現場觀察,所攝取的只是跳水冠軍呂偉最後奪冠的一剎那,並把這一剎那,及一連串的跳水動作用電影分鏡頭的藝術表現手法,逐一攝下、定格、放大,如“輕舒雙臂,向上高舉”、“輕輕一蹬”、“向前翻騰一周半”、“空中轉體三周”、“插入碧波之中”等等。這一系列把呂偉的5136這個高難動作分解成一連串特寫鏡頭、慢鏡頭,描摹出呂偉精彩剎那的具體形象讓讀者產生了比看電視還要深刻的印象,這就是典型的特寫形態。
文勢有起有伏,動靜穿插自如,是一大特色。飄浮的白雲、飛鳥與呂偉的“沉靜自若”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個“托”字猶如“定格”靜靜停留在空中,與“疾如流星”形成強烈反差:“哧”地插入碧波中的身體,與悄然不驚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聾的掌聲、歡呼聲,構成動與靜的協奏典。以靜反襯動,增強作品的可讀性。
文字清新優美是這篇特寫的另一大特色。文中運用比喻、擬人、對照等多種修辭手段,增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動性,調動了讀者豐富的想像力。僅一組跳水動作,記者就用了7個比喻,其中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如“伴隨著旋風般地空中轉體三周”、“筆直地象輕盈的箭”是明喻,“呂偉輕輕一蹬,就向空中飛去”、“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是暗喻。敦煌著名的壁畫飛天畫的是飄飄欲飛的仙女,記者則以“‘飛天’凌空”為題,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優美絕倫。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寫的文采,而且是動作更加可視可感。
外國記者的讚嘆,觀眾震耳欲聾的掌聲,歡呼聲以及以印度觀眾“了不起,你們中國的人才太多了!”,將整個特寫推向高潮,也將體育健兒奮力拚搏為祖國爭光的主題突顯出來。
總的來說,這是一篇非常優秀的人物特寫,但這更是一篇美文,它值得我們細細“品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