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飛船(“阿波羅”號飛船)

阿波羅飛船

“阿波羅”號飛船一般指本詞條

"阿波羅"號飛船是美國第三代載人宇宙飛船系列。1966年至1972年共發射17艘:1 ~3號為模擬飛船,4 ~6號為不載人飛船,7 ~ 10號為繞地球或月球軌道飛行的載人飛船,11 ~ 17號為載人登月飛船。

“阿波羅”號飛船是美國實施載人登月過程中使用的飛船。“阿波羅”11號飛船於1969年 7月20~21日首次實現人登上月球的理想。此後,美國又相繼6次發射“阿波羅”號飛船,其中5次成功,總共有12名航天員登上月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波羅”號飛船
  • 外文名:Apollo spacecraft
  • 類別:載人登月航天飛船
  • 組成: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
計畫簡介,發展歷程,飛船系統組成,登月過程,質疑,阿波羅計畫十大發現,成功登月意義,

計畫簡介

美國的阿波羅計畫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偉大工程,始於1961年5月,結束於1972年12月,歷時11年7個月。阿波羅計畫的目的是把人送上月球,實現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並為載人行星探險做技術準備。
阿波羅計畫載人登月的技術途徑是選用月球軌道交會方案,即將一艘載有3名航天員的飛船發射到月球軌道上,然後2名航天員乘登月艙在月面上降落,進行月面探險。另一名航天員仍留在指揮艙中繞月球軌道飛行,並進行科學實驗。返回時,在月面上的2名航天員啟動登月艙的上升段發動機,飛上月球軌道,與指揮艙交會對接。2名航天員進入指揮艙後,拋棄登月艙的上升段,脫離月球軌道返回地球。在再入大氣層前,拋棄服務艙,僅指揮艙在太平洋上濺落。
阿波羅飛船研製出來後,相繼進行過6次無人亞軌道和環地軌道飛行、一次環地飛行、3次載人環月飛行,最後才正式進行了登月飛行。1968年10月11日發射的阿波羅-7是第一艘載3名航天員的阿波羅飛船。在此之前,阿波羅計畫中只做了不載人的飛行試驗。自阿波羅-7起,到阿波羅-18為止,美國發射了12艘載人阿波羅飛船。

發展歷程

20世紀50年代,蘇聯與美國太空競爭異常激烈。1961年5月25日,甘迺迪總統宣布美國將執行“阿波羅”載人登月計畫,力爭在10年內把美國人送上月球並使其安全返回。
美國於1966—1968年進行了6次不載人飛行試驗,在近地軌道上鑑定飛船的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考驗登月艙的動力裝置。1968—1969年,先後發射了“阿波羅”7、8、9號飛船,進行載人飛行試驗,包括環繞地球、 月球飛行和登月艙脫離環月軌道的降落模擬試驗、軌道機動飛行和模擬會合、 模擬登月艙與指揮艙的分離和對接,檢査飛船的可靠性。在一次發射演習過程中曾發生著火事故,造成3名航天員死亡。1969年5月18日發射的“阿波羅10號”飛船進行了登月全過程的演練飛行,繞月飛行31圈,兩名航天員乘坐的登月艙也降至離月面15.2km的髙度。
1969年7月16日9時32分,“阿波羅11”號飛船發射升空。承擔首次登月任務的是指令長尼爾·阿姆斯特朗、指令艙駕駛員米切爾·科林斯和登月艙駕駛員埃德溫·奧爾德林。飛行過途中,“阿波羅11號”飛船進行了兩次軌道校正,進入環月飛行軌道後先繞月球飛行了差不多13圈,然後啟動服務艙發動機減速,降低軌道後登月艙與指令艙和服務艙成功分離,登月艙沿拋物線緩慢地下降至月面,在月球“靜海”安全實現軟著陸。另一名航天員仍留在指揮艙內,仍沿環月軌道飛行。7月21日22時56分,即在飛船起飛後102小時45分43秒,登月艙門打開,航天員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
航天員在月球上停留了21小時18分鐘。他們在月面上放置了一台雷射反射器、一台月震儀和捕獲太陽風粒子的鋁箔帆,拍攝了月面、天空和地球的照片,採集了月球土壤和岩石標本,然後駕駛登月艙返迴環月軌進,與母船會合對接。隨即脫離登月艙,啟動服務艙主發動機以為飛船加速,進入月地過渡軌道。在接近地球時飛船進入大氣層,拋掉服務艙,進入低空指揮艙利用降落傘降低下降速度,最終於7月24日在太平洋夏威夷西南海面濺落。 整個飛行歷時8天3小時18分鐘。
此後,美國又相繼6次發射“阿波羅”飛船,其中5次成功,總共有12名航天員登上月球。其中1970年4月發射的“阿波羅13號”,儘管因氧氣瓶爆炸發生事故,也仍然安全回到了地球。“阿波羅”登月計畫的成功使得人類第一次離開地球而到達別的天體,是人類開拓新的疆域的一個里程碑,也為人類今後開發利用月球創造了有利條件。

飛船系統組成

飛船總重45噸,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三大部分組成。指揮艙為 圓錐形,是飛船的主體,太空人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艙內裝有各種控制操 縱儀器、太空人的裝備、食物、水和廢物處理設備等。服務艙為圓筒形, 緊連指揮艙下面,是飛船的機房和倉庫,主火箭、燃料、電源裝罝和氧、 水等供應品統統都在這裡。飛船進入月球軌道、繞月飛行時變軌以及返回 地球時脫離月球軌道都靠主火箭的推力來實現。登月艙的形狀猶如一個4條腿的怪物,是載人登月的專用設備,分下降段和上升段兩大部分,各自配備有發動機。起飛時,登月艙裝在服務艙下面鋁殼內,在進入奔月軌道以後,從殼中出來被對接在整個飛船的最前面。它能夠把兩名太空人送到月球表面。上升段里有生命保障系統、通信設備和電源設備。在登月過程 中,兩名太空人在月面完成任務後,上升段發動機使他們飛離月面。在 “阿波羅”15、16、17號飛船中還帶有一輛月球車。車上有電視攝像機、 無線電收發信機和測里儀器,太空人乘坐它在月面考察。

登月過程

以“阿波羅”11號為例,說明“阿波羅”號飛船登月過程。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 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甘迺迪角發射場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埃德溫·奧爾德林、麥可·科林斯駕駛著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跨過38萬公里的征程,承載著全人類的夢想踏上了月球表面。
這確實是一個人的小小一步,但卻是整個人類的偉大一步。他們見證了從地球到月球夢想 的實現,這一步跨過了5000年的時光。“阿波羅11號”在大約160千米的高度、以29000千米/小時的速度環繞地球飛行。大約在第二軌道的中途,射入超月球軌道的點火開始。這 是“土星”火箭助推器最後一次關鍵性的點火,火箭發動機的這次點火將使飛船達到逃逸速度——40200千米/小時一從而脫離地球軌道。

質疑

2014年7月21日,“阿波羅登月”成功已有45周年了,但質疑阿波羅登月是騙局的聲音不斷,質疑者認為“阿波羅”11號飛船中的太空人從未登入月球,太空人登入月球的照片是在美國內華達州沙漠中被稱為“夢幻之地”的軍事禁區“51區”拍攝的,或者是在攝影棚中拍攝偽造的。

阿波羅計畫十大發現

1. 月球不是一個原生物體而是由岩石構成的。而且這些岩石受過不同程度的熔化、火山噴發以及隕石的碰撞而變得凹凸不平。
2. 月球產生的時間很久遠
和所有的陸行星一樣,太陽系形成後的前10億年的歷史在月球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e
3. 最年輕的岩石比地球的“老”
在月球表面,黑暗平滑的月海大多是一些隕石坑,當中的岩石相 對年輕,年齡大約為32億年。而一些高低不平的高地中的岩石則相對 較老,年齡約為46億年。
4. 月球和地球是近親
這兩個星體是由一個共同的物質按照不同的比例分割而成。
5. 月球上無生命跡象
月球上沒有活著的生物體、化石或者原產的有機化合物。
6. 月球岩石經過高溫形成
這些岩石的形成過程中幾乎與水完全沒有關係,可以粗略地分為3類:玄武岩,鈣長石和角礫岩。
7. 早期月球深處是“岩漿海洋”
月球高地表面含有一些早期的低密度的岩石,這是由飄浮在“岩 漿海洋”表面的一些岩漿殘留而成。
8. 小行星在月球表面撞出大坑
一些巨大、黑色的盆地其實就是受到撞擊後產生的巨大的火山口。 這些都是在月球早期形成的,上面覆蓋的熔岩的歷史約為3.2億一3.9億年。
9. 月球稍微不對稱
月球的體積結構稍微有些不對稱,這也許是由於它在演化過程中 受到了地球萬有引力的影響。
10.表面被岩石碎片和灰塵覆蓋
這就是所謂的月球風化層,其中可以解讀出獨特的太陽輻射的歷 史。這也是我們理解地球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成功登月意義

“阿波羅”登月的成功,無疑具有偉大的科學和技術意義,因為它是人類第一次離開地球而到達別的天體,是人類向太空滲透的新里程碑,是一次飛躍。在人類向太空繼續滲透、探索宇宙的奧秘時,月球還將成為橋頭堡。登月的成功,也為人類開拓新的強域,開發利用月球創造了條件。科學家表示,他們對月球以及整個太陽系的了解很多都是由“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證實和揭示出來的,此外對帶回來的月球岩石和塵埃的研究也起了很大作用。時至今日,月球對於人類太空科技的 發展已經越來越重要。阿波羅登月,除考察外,還將在月球上建立核動力科學站;駕駛月球車進行活動;採集的月岩月土標本達400千克,都帶回地球做進一步科學分析。
阿波羅登月計畫完成之後,美國決定在以後的幾十年內不再進行。這樣,為登月飛行研製的精良技術設備,其中包括土星運載工具、飛船和許多實驗設備就不再需要了,這一事件曾引起各種議論。至於美國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決定,則是一個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