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與血”演講辭

《“鐵與血”演講辭》演講充分體現了演講者的個性特徵。所謂字如其人,畫如其人,文如其人。演講是演講者在聽眾面前進行的,必然以整個演講者的形象,包括體形、容貌、衣冠、舉止、神態、風度、氣質等直接訴諸於聽眾的感官。這篇演講是俾斯麥於1862年9月,在一次會議上為答覆資產階級自由派想建立立憲君主制的要求而發表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鐵與血”演講辭
  • 創作年代:1862年9月
  • 文學體裁:演講辭
  • 作者:奧托·馮·俾斯麥
簡介,講詞精要,作者介紹,妙語佳言,逸聞故事,

簡介

《“鐵與血”演講辭》演講活動不同於表演藝術活動,演講活動中,演講者是現實中的自己,演講是面向廣大聽眾發表自己的主張、觀點和看法,因此,演講者給以聽眾的是現實感和真實感,演講也如其人。這篇演講就是最好的證明。演講儘管只有二百多字,可是卻把俾斯麥這個戰爭狂人的靈魂和性格表露得淋漓盡致!
他蔑視資產階級的軟弱與怯懦。“德意志的未來不在於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在於強權”,他斬釘截鐵,不給自由主義的資產階級一點迴旋的餘地。
他赤裸裸地鼓吹戰爭,固執地表明只有用“鐵和血”才能統一德意志。他的語調強硬而專橫,用語簡潔而有力。不容否定,不容更改,不容置疑,他的話就是法律。這篇演講辭就是他一貫專制的性格寫照。
對俾斯麥其人,歷史早已作出公正的判決,而就這篇演說辭本身而言,我們則不能不公正地承認它的精悍有力、氣勢非凡。
正由於此,“鐵血政策”一詞後來竟成了戰爭政策的同義詞。

講詞精要

雖然我們不去尋求,但很難避免德意志的紛擾,這是真實的。德意志的未來不在於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在於強權。
德意志南部各邦——巴伐利亞、符登堡和巴登——願意浸沉於自由主義之中。但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沒有人願把普魯士應充當的角色派給它們!普魯士必須集聚她的力量並將它掌握在手裡以待有利時機,這種時機曾一再到來而又被放過。
自從維也納條約以來,我們的邊界就不是為一個健全的政治集合體而適當設計的。當前的種種重大問題不是演說辭與多數議決所能解決的——這正是1848年及1849年所犯的錯誤——要解決它只有用鐵與血。

作者介紹

奧托·馮·俾斯麥(1815—1898),普魯士王國首相,推行鐵血政策,發動對丹麥的戰爭及普奧戰爭、普法戰爭。他通過王朝戰爭的道路實現了德意志國家的統一後,任德意志帝國宰相。
俾斯麥統一德國,提高了德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俾斯麥的聲譽也隨之青雲直上。1878年俄土戰爭爆發後,俾斯麥提議並主持召開了柏林會議。他在國際上的聲望達到頂點。
俾斯麥認為,解決問題只能靠“鐵和血”。因而,他被稱為“鐵血宰相”。
威廉一世逝世後,俾斯麥失去了靠山。同時他的各項政策引起國內各階層強烈的不滿,危機四伏。新帝威廉二世也認為老宰相是他唯一的障礙,因此,在1890年,借議會否定政府的軍事預算的機會,罷免了俾斯麥的職務。
俾斯麥在孤獨的山莊裡只有寫他的《回憶錄》。
1894年秋天的一個晚上,妻子先他去世了,這引起他無限的悲痛。晚年他患神經病,不能走路,只能坐著車子從這間屋到那間屋。1898年7月30日晚11時,在卡爾斯魯厄的山莊裡,這位八十三歲的老人在孤獨與寂寞中死去。

妙語佳言

當前的種種重大問題不是演說辭與多數議決所能解決的……要解決它只有用鐵與血。

逸聞故事

俾斯麥在早期出任俄國大使期間,一次,他在聖彼得堡參加一個舞會時,頻頻讚美身邊的舞伴,說她美若天仙。
然而那位女士卻說:“外交官的話怎能讓人相信呢?”俾斯麥問她說:“為什麼?”她說:“很簡單,當外交官說‘是’的時候,意思是‘可能’;說‘可能’的時候,意思是‘不行’;若說出‘不行’來,那他就不是外交官了。”
俾斯麥笑了笑說:“您說的完全正確,不過你們女人恰恰相反,當女人說‘不行’時,意思是‘可能’;說‘可能’時,意思是‘是’;若真的說出‘是’,那她就不是女人了。”
一次,俾斯麥和朋友一起在野外打獵時,他的朋友不小心陷進了流沙中。聽到呼救聲,俾斯麥趕緊跑過去,可他並不上前去拉朋友,而是對朋友說:“雖然我很想救你,但那樣我肯定也會陷進去,所以我不能救你。不過我不忍心看你這樣掙扎,不如讓你死得痛快些吧。”說著,他舉起獵槍對準了朋友。他的朋友大吃一驚,拚命掙扎著往上爬,終於從流沙中爬了出來。這時俾斯麥走過來笑著對朋友說:“你看我這個救人的辦法怎么樣?”
俾斯麥當上軍官後,曾在一個很吝嗇的男子家中寄居。一天,他要求主人在他房間裝一個電鈴,以便於同部下聯繫,但主人毫不客氣地回絕了。
當天黃昏,從俾斯麥的房中忽然傳出幾聲槍響。主人嚇了一跳,趕緊向俾斯麥的房間跑去。進門後,他發現俾斯麥正若無其事地坐在書桌前寫東西,而放在書桌上的手槍的槍口還在冒煙。他問俾斯麥:“到底怎么回事?”俾斯麥聳聳肩,說:“沒什麼,我只是在和部下聯繫。”
第二天上午,俾斯麥的房間裡就裝上了電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