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漂浮核電站)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漂浮核電站一般指本詞條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是俄羅斯建造的世界首座浮動核電站,由一艘長144米、寬30米的駁船,以及駁船上搭載的兩座35兆瓦核反應堆組成,其主要功能是為俄極其偏遠地區的工廠、城市及海上天然氣、石油鑽井平台提供電能。

該核電站是俄羅斯第11座核電站,也是“世界最北的核電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蒙諾索夫院士”號
  • 建造國家俄羅斯
  • 又稱:世界最北的核電站
  • 建造時長:13年
  • 項目造價:5億美元
產品介紹,發展歷史,建造歷程,

產品介紹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浮動核電站是一座建立在駁船上的核電站,駁船長約144米、寬約30米、吃水約5.6米、滿載排水量21500噸,項目總造價約5億美元(也有報導稱約3.6億美元,不過個人認為不現實)。“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浮動核電站自身沒有航行功能,需要依靠拖船將其拖往套用海域。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浮動核電站裝備有2座150MWt級的KLT-40S核反應堆,每座反應堆最多可以提供約35MWe的電力,在冬季還可以滿足20萬人的供暖需求,同時還具有24萬噸/天的海水淡化能力。KLT-40S反應堆是一款緊湊式小悼嘗型反應堆,與傳統陸上核電站反應堆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取消了又大又長的主冷卻劑管道,取而代之的是內、外兩層獨立隔離的套管式直連結構,通過此直連結構將蒸汽發生器與反應堆壓力容器連線,大大縮小了反應堆及一迴路提再舟享系統占用的空間,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一迴路的自然循環能力,提升了其自身固有安全性;此外,船鴉府櫻“羅蒙諾索夫院士號”上的KLT-40S反應堆採用長堆芯設(燃料富集度低於20%)計畫每10年更換一次核燃料並進行大修,設計運行壽命為40年,換料周期遠遠超過常規陸上核電站1-1.5年的時間間隔。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浮動核電站的船體共分為10個艙室,在2個艙室破損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滿足船體的安全性;此外,為滿足海上惡劣條件下的運行能力和安全性,該浮動核電站的安全系統配置進行了強化設計,可在搖擺30度的情況下安全運行,並且採用了“非能動”的安全理念,在人員無法到位、全平台失去電源的情況下也可以保證反應堆安全停堆。

發展歷史

2019年8月23日,由俄羅斯建造的世界首座浮淋煮她動核電站——“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浮動核電站從俄羅斯西北部的摩爾曼斯克港起航,前往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楚科奇自察體您治區的佩韋克港。
2019年12月,該浮動核電站完成向楚科奇自治區一獨立電網的首次供電。
2020年5月22日,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聲明,“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在俄遠東楚科奇自治區佩韋克市入商業運營,可滿足當地居民及工業企業提供電力、供暖、簽嫌頁制淡水等多種需求。這也是全球首個正式投產的民用小型反應堆項目,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建造歷程

作為全球首個民用海上核能平台,“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浮動核電站的整個建造過程也經歷了很多波折。其船體於2007年7月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開工建造,後由於條件限制不得不於2008年8月被送至波羅的海造船廠續建,中間由於資金和技棕踏兵術問題,建造過程“斷斷續續”,經過歷時近10年的建造於2017年建成下水並且開展各項調試,2019年9月被拖往俄羅斯遠東地區楚科奇自治區佩韋克市,最終於2020年5月22日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從建造至商業運行共耗時約13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