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竺可楨”號遠洋綜合調查測量船
- 外文名:原名“海洋20號”\海軍872號船
- 排水量:滿載5883噸
- 航 速:17.5節
- 定 員:134人
- 續航力:1.5萬海里/15節
- 自給力:60晝夜
- 長 度 :129.28米
- 型 寬:17.00米
- 型 深:8.10米
- 建造時間:2003年5月
- 建造單位:蕪湖造船廠
發展沿革,技術特點,性能參數,服役動態,馬航搜尋,友好訪問,竺可楨,
發展沿革
“竺可楨”號遠洋綜合調查測量船(弦號:872),原名“海洋20號”。中國首艘636A型海洋綜合調查船,2003年5月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蕪湖造船廠開工建造。 船上裝備有20餘項測量系統,在執行海上作戰的準備工作中,可對距岸100海里以外海區進行水深測量,海底地貌測量,海底表層地質探測,掃海測量,海洋重力測量,海區溫度、鹽度、密度測量,驗潮、海洋氣象觀測及投放軍用浮標等。
“竺可楨”號綜合遠洋測量船是一艘代表中國海軍測量先進水平的綜合遠洋調查測量船,是一個多專業、多學科、高新技術密集的海上綜合測量平台,以數位化測量為主體、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撐的現代海洋測繪手段能夠為海上作戰、訓練提供快速、準確、有效的戰場環境信息保障。
技術特點
竺可楨號船上裝備有20餘項測量系統,在執行海上作戰的準備工作中,可對距岸100海里以外海區進行水深測量,海底地貌測量,海底表層地質探測,掃海測量,海洋重力測量,海區溫度、鹽度、密度測量,驗潮、海洋氣象觀測及投放軍用浮標等。
性能參數
“竺可楨”號遠洋綜合調查測量船參考數據:
主尺寸 | |
船長 | 129.28米 |
型寬 | 17.00米 |
型深 | 8.10米 |
技術參數 | |
排水量 | 滿載5883噸 |
定 員 | 134人 |
航 速 | 17.5節 |
續航力 | 1.5萬海里/15節 |
自持力 | 60晝夜 |
服役動態
馬航搜尋
中國海軍“竺可楨”號遠洋綜合調查測量船2014年05月9日早晨抵達南印度洋任務海區,接力執行馬航失蹤客機水下搜尋任務。
這艘船裝備有20餘項測量系統,可進行水深測量、海底地貌測量和海底表層地質探測,具有較強的深海掃測能力。起航前,“竺可楨”號所載搜尋設備進行了深水試驗,以確保處於最佳性能狀態。
“竺可楨”號是中國海軍派出的第10艘執行馬航失蹤客機搜尋任務的艦船。在下一階段範圍更廣、難度更大的水下搜尋中,隨著南印度洋漸入冬季、海況惡化,這艘排水量不到6000噸的測量船將面臨更嚴峻考驗。
2014年9月30日上午,歷時157天、總航程34327海里,完成馬航失聯客機搜尋任務的海軍竺可楨船,緩緩駛抵舟山某軍港。海軍徐洪猛副司令員代表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吳勝利和海軍政委劉曉江到碼頭迎接。
竺可楨船於4月27日從浙江舟山起航,赴南印度洋執行馬航失聯客機搜尋任務。期間,全體官兵克服海域生疏、海況惡劣等困難,堅持每日開展氣象會商和技術會商,抓住一切有利氣象間隙,最大限度提高作業效能,基本實現數據採集、數據整理、數據成圖一體化。
竺可楨船上的全體官兵通過科學搜尋探測,密切軍地協同,積極開展技術交流合作等形式,共完成多波束地形地貌測量4萬多平方公里、測線里程達1.2萬公里,7批次向澳聯合搜救中心提供掃測成果數據,為研究分析可疑區域海底地理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後續商業化搜尋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下步任務提供了科學依據。開創了海軍專業測繪力量首次成功參與國際性聯合搜救行動等多個首次和海軍單艦海外部署時間最長、航程最遠、海況惡劣條件下連續航行時間最長等紀錄。
友好訪問
2015年5月17日,正在執行環球航行和出訪任務的海軍竺可楨船,開始對巴西薩爾瓦多進行為期5天的友好訪問。竺可楨船為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新型海洋綜合調查船。此次環球航行,該船將跨越4大洲、航經3大洋、6個海峽,6次穿越赤道。這也是我海軍艦船首次訪問巴西薩爾瓦多。
2015年6月7日,正在執行環球航行和出訪任務的中國海軍海洋綜合調查船“竺可楨”船,7日抵達厄瓜多的瓜亞基爾港,開始對厄進行為期5天的友好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