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隨件動”加工法

為了迴避傳統的正交加工刀路帶來的各種弊端,不過於追求工藝基準的準確定位,利用數控銑床的進給系統和對刀、找正裝置對工藝基準進行測量以確定其實際位置和角度,使用CAM軟體在計算機進行相應建模,此時,所建的圖模與工件的實際位置和角度完全一致即“模隨件動”,然後生成刀具軌跡和程式,最終完成加工。

傳統的加工方案,思路與步驟,

傳統的加工方案


工件在工作檯上如圖2中左圖定位(圖中的虛線為數控銑床工作檯在X、Y方向的工作行程範圍),這時需將槽B調整到與工作檯Y方向成15°角,再用對刀裝置找出工件的中心O的坐標,此時槽A的方向和位置才能確定,然後在計算機上建模、生成刀路和程式、完成加工。
上述方法也可以稍加改進,調整槽B與工作檯Y方向平行,其餘步驟與上述相同。不管怎樣,都需要對工藝基準槽B的角度進行細緻的調整,花費較長的時間,同時還不能消除定位誤差。

思路與步驟


首先,將工件以任意角度放置在工作檯的任意位置如圖2,只要保證槽B和槽A在工作行程範圍內即可,這個位置和角度的估算很容易,將工件夾緊。用對刀裝置找出工件的中心O的坐標,用G54命令進行相應坐標系設定。
其次,利用工具機的進給系統對槽B的角度進行測量。將百分表吸附到工具機主軸上,調整工作檯位置使百分表觸頭接觸圖3中槽B側壁的B1位置,記錄此時主軸的坐標(X1,Y1)和百分表讀數,再調整工作檯位置使百分表觸頭接觸圖3中槽B側壁B2位置並保證百分表讀數與接觸B1位置時的讀數相同,記錄此時主軸的坐標(X2,Y2)。
第三,使用CAM軟體根據測量的數據繪圖、建模。以“CAXA製造工程師”軟體為例,根據坐標(X1,Y1)和(X2,Y2)繪製一條直線即槽B的方向線,這樣便確定了槽B在工作檯上的實際角度,再依據零件圖中各幾何要素間的關係便可準確畫出各部結構。
第四,在上述建模的基礎上,選擇軟體中合適的粗、精加工方案、參數便可生成粗、精加工刀具軌跡,再進行相應的後置處理就可生成G代碼,傳輸至工具機系統,實現最終加工。
“模隨件動”加工法不需要工藝基準的刻意定位,首先可以大幅度縮減定位安裝的時間,提高加工效率。其次,工件在工作檯上的位置及角度可以有多種選擇,不易出現超出工作行程的情況。另外,消除了定位誤差,提高了加工精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