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建設之礎”碑與“山海重光”斷碑是1941-1945年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亞建設之礎”碑與“山海重光”斷碑
- 館藏地點:青島市博物館
- 所屬年代:1941-1945年
- 尺寸:高308厘米、長102厘米、寬57厘米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
文物歷史
1945年8月抗戰勝利,李先良任青島市長,美化侵略、歌功頌德的“東亞建設之礎”石碑被廢棄,在原址樹起了由李先良書寫的“山海重光”石碑,象徵青島重見光明。九十年代初,台灣出版的李先良口述《魯東及青島抗戰紀實》一書中,李先良追憶道:“我便決定於九月十三日率領部隊進入市區。是日,我由嶗山進入市區,收復經過八年敵偽蹂躪的青島,‘山海重光’,衷心歡快!”。現此石碑殘存“重光”二字,長101厘米,寬34厘米,高135厘米,右側存“年九月十三日”六字,左側存“李先良”三字。
我國著名革命文物鑑定專家、原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副館長阮家新先生認為此碑“為不多見的碑刻,是日本入侵青島的重要證據和反映青島抗戰勝利後的歷史”,將這兩具石碑定為一級文物,是我館文物普查中文物價值再認識之一。
文物特徵
“東亞建設之礎”碑,高308厘米,長102厘米,寬57厘米,碑重約5噸,立於昭和十六年即1941年,正面刻“東亞建設之礎 陸軍中將板垣征四郎謹書”,碑陰書“板垣兵團入城紀念碑”記,原文為“昭和十二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之變起矣,匪徒猖獗,侵略青島邦人,寄住此地者終舍其所營事業及第館,遽避難於故國,先是板垣兵團掃蕩山東之勁敵,十三年一月十一日進入青島,威壓四疆,敵軍遁鼠斂跡,治安頓復舊,於是,曩避難越海者欣欣然而歸,皆得安琽樂業夫。青島,北支重鎮,大陸要衝,而邦人興業尤利乎此地,然則我軍一勝所擊重且大矣,是雖至尊稜威所使然,未曾不賴皇軍將士之忠勇也。板垣兵團出於我鄉廣島縣,則本會榮譽□隆可勝感激哉,會員茲相謀樹碑紀事,以傳其功於不朽云爾。昭和十六年二月,青島廣島縣人會 寺田忠重撰 友井徹山書”。下書會長、副會長、會計、幹事、同□等十四個人名。從文中不難看出“青島廣島縣人會”為板垣征四郎歌功頌德、污衊中國軍民的醜惡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