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普”語法現象與句法機制的管控

“方-普”語法現象與句法機制的管控

《"方-普"語法現象與句法機制的管控》從句法機制管控的視角,對現代漢語方言和國語中不同類型不同層級的十二個方面的語法現象進行專題考察、分析和討論,其中的方言語法現象主要是作者的母方言河南陝縣方言中的特色語法現象。《"方-普"語法現象與句法機制的管控》對語言事實的觀察具有透視的深度,細緻入微,重視方法論和研究心得的理論總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

基本介紹

  • 書名:“方-普”語法現象與句法機制的管控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298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作者:張邱林
  • 出版日期:2009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047896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方-普"語法現象與句法機制的管控》是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張邱林,1964年6月4日生,河南陝縣人。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1984年6月華中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獲學士學位。1984年6月至1986年9月在河南大學中文系任教。1989年6月、2005年6月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畢業,獲碩士、博士學位,導師為邢福義教授。1989年6月留校任教至今。主要研究現代漢語語法、漢語方言語法和語言教育,在《中國語文》、《語言研究》、《世界漢語教學》、《語文建設》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四十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關於“方-普”語法現象
第二節 “方-普”語法現象與句法機制的管控
一 句法機制的管控與漢語語法研究
二 本書的理論背景和研究方法
三 本書的結構系統和內容組織

第二章 陝縣方言面指背指語法現象與旬法機制的管控
第一節 面指背指的指代詞使用
一 面背指與遠近指
二 面背指的使用選擇與代詞形式的配置
三 由面指背指代詞構成的句法格式
四 陝縣方言面指背指的來源以及阿爾泰語、藏緬語裡的相關現象
第二節 背指程度副詞“統”的使用
一 “統”的語義涵蓋
二 “統”的組合能力
三 “統”的句法功能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陝縣方言形容詞語法現象與句法機制的管控
第一節 兒化形容詞現象
一 兒化形容詞的範圍和形式
二 兒化形容詞的語義
三 兒化形容詞的入句功能和入句條件
四 兒化形容詞在特定句法框架中的適應能力
五 兒化形容詞的語用價值
六 兒化形容詞與度量形容詞
七 兒化形容詞與兒化
第二節 單音形容詞重疊式
一 單音形容詞的四種重疊格式
二 單音形容詞重疊式的語法意義和句法功能
三 關於Aa重疊式的語法意義
四 關於Aa重疊式的句法功能
五 其他方言裡單音形容詞重疊構成名詞的現象
六 格式對語義的反規約
七 語義角色與句法配置的制約機制
八 常用單音節形容詞重疊能力、可重疊類型考察表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陝縣方言語氣助詞語法現象與句法機制的管控
第一節 語氣助詞“囔”“哩”的使用
一 “囔”的使用
二 “哩”的使用
三 連用形式
四 漢語史的情況
第二節 語氣助詞“呀”的使用
一“呀”的語法意義
二“呀”的句法配置
三 由“呀”構成的祈使句
四 方普比較
五 關於西北方言裡的“呀”
第三節 語氣助詞“丐”的使用
一 “丐”的語法意義
二 “丐”的句法配置
三 “丐”與“曼”
四 方言比較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陝縣方言選擇問旬語法現象與旬法機制的管控
第一節 選擇問句式系統
一 基礎句式
二 “哩”“呀”“啦”的配置機制
三 “曼”的配置機制
第二節 選擇問句里語氣助詞“哩”的性質和作用
一 兩個“哩”
二 語氣助詞“哩”的作用
三 關於西北方言選擇問句里的“哩”
第三節 選擇問句里語氣助詞“曼”的意義和作用
一 “曼”的語法意義
二 “曼”的語法作用
三 關於西北方言選擇問句里的“曼”
本章小結

第六章 漢語方言副詞語法現象與句法機制的管控
第一節 陝縣方言副詞“坷”和“再”的使用
一 “坷”和“再”的語法意義
二 “坷”和“再z”的形式差異
三 回到國語的“再”
四 追加與增量··吖
第二節 澳門中文副詞“更”的使用
一 語法意義和形式特點
二 從現代漢語方言看澳門中文的副詞“更”
三 從漢語史看澳門中文的副詞“更”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國語動詞“以為”與句法機制的管控
第一節 “以為1”和“以為2
一 “以為1”的語義
二 “以為2”的語義
第二節 形式差異
一 “以為”與人稱
二 “以為”與謙辭
三 “以為”與主語
四 “以為”與賓語
五 “以為”與修飾語
六 “以為”與感嘆格式
第三節 語用價值
一 “以為1”可以突出鄭重、嚴謹的口氣
二 “以為1”可以表達委婉、謙和的語氣
三 “以為2”可以適應中性語體和書面語體的需要
第四節 方言表現
一 陝縣方言
二 南陽方言
三 武漢方言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國語形容詞“重”“沉”與句法機制的管控
第一節 “重”和“沉”的語義差異
一 主觀感覺與客觀說明
二 事實證據
三 關於詞典的釋義
第二節 “重”和“沉”的形式差異
一 與數量短語搭配的差異
二 句法功能的差異
三 反義對舉的差異
第三節 現代漢語方言裡的“重”和“沉”
一 方言表現
二 考察結論
本章小結

第九章 國語名詞“說法”與句法機制的管控
第一節 新的語義功能
……
第十章 國語時間詞“剛剛”與句法機制的管控
第十一章 國語狀位NA主謂短語與句法機制的管控
第十二章 國語“尚且”句與句法機制的管控
第十三章 漢語教學語法現象與句法機制的管控
第十四章 理論思考
附錄一 陝縣(原店鎮)方言蟹攝開口二等見系字的讀音
附錄二 陝縣方言語法例句
附錄一 陝縣方言動詞“體”的專項調查表
附錄一 從入句規約看“有點兒A”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關於“方-普”語法現象
本書的研究對象既包括現代漢語方言語法現象,也包括現代漢語國語語法現象,合在一起統稱“方一普”語法現象。其中方言語法現象主要是指本書作者的母方言河南陝縣方言,也涉及其他方言。國語與方言相對。方言語法現象是局部地區使用的說法,國語語法現象是全民族乃至全國東西南北中都接受的說法。“方一普”語法現象既可以相對分開研究,可以立足於方言語法現象,也可以立足於國語語法現象;也可以合起來研究,就是把方言和國語看作一個整體來研究。
方言和國語一樣,具有完整的語法系統。方言是語言的地域變體,因而各種方言之間、方言與國語之間就既有共同的部分,也有各自的特色。漢語方言語法研究是漢語語法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語語法研究的重要補充。作為漢語語法共時的本體研究,方言語法研究重在反映方言特色,揭示特色現象的語言規律。所謂的方言特色是同國語相比而言的,是不同於國語的語言特色。因此,方言語法研究的現象要以國語為參照點通過比較來選擇。本書研究的方言語法現象主要是河南陝縣方言裡的語法現象,是陝縣方言相對於國語的特色語法現象。
陝縣位於河南省西部河南、山西、陝西三省交界地帶,隸屬於三門峽市。西邊與靈寶市為鄰,過了靈寶就到了陝西省,西北隔黃河與山西平陸相望。河南西部的靈寶、陝縣和三門峽方言,按照1987年出版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合作編制的《中國語言地圖集》,屬於中原官話汾河片解州小片。本書作者的家鄉在陝縣縣西的原店鎮,本文研究的陝縣方言語料取自原店鎮話。下面簡要介紹陝縣(原店鎮)方言的語音系統。

後記

本書是我的第一部學術專著,它是在我的博士學位論文《陝縣方言語法現象與句法機制的管控》的基礎上修改擴充而成的。本書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漢語小句聯結機制研究”(項目編號08JJD740062)和“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中華文化繁榮發展中的漢語學科創新”成果。
1986年我幸運地考取邢福義教授的碩士研究生,1989年6月畢業留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任教至今。其間2002年又報考了邢先生的博士研究生,2005年6月畢業,獲博士學位。二十多年來,我有幸在先生身邊學習、工作,得到先生的關愛和精心指導。我在學術研究上的點滴進步都凝聚著先生的心血。現在,我的這部著作就要出版了,先生又欣然賜序。先生在序里給了我熱情的鼓勵,也給我指明了發展的方向。我終生受益。此時此刻,千言萬語凝成一句話:謝謝您,邢老師!
本書的不少內容曾經以單篇論文形式發表,這次又從特定的視角進一步研究、整理,成為一部系統的著作。感謝《中國語文》、《語言研究》、《世界漢語教學》、《語文建設》、《修辭學習》、《漢語學報》等學術刊物為我的研究成果提供版面。我從編輯部提出的修改意見和編輯老師的修改加工中獲益良多,感謝各位提供意見的匿名審稿人和編輯老師。感謝中國語言學會學術年會、全國漢語方言學會學術年會、雙語雙方言系列國際研討會、漢語方言語法系列國際研討會、官話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三屆肯特崗國際漢語語言學圓桌會議(新加坡,2003年11月)、語言與方言學術研討會(澳門,2001年7月)等學術會議主持專家邀請我出席會議、宣讀論文,使我能有機會向專家學者們當面請教。感謝《雙語雙方言》系列國際會議論文集、《漢語方言語法研究和探索》等系列漢語方言語法國際會議論文集編委會將我的會議論文收入論文集。

序言

《“方-普”語法現象與句法機制的管控》一書,用工筆畫的手法,從不同側面描摹刻繪了語言現象,反映了作者問題探究的努力軌轍。翻閱了這部書,我想說說以下三點突出感覺。
第一,在發掘語言事實上狠下功夫。
作者講求務實,對語言事實的觀察,可以“透視”二字來形容。比如,第七章關於動詞“以為”的討論,很能說明這一點。該章第一節,從語義上辨析“以為1”和“以為2”,指出:“以為1”語義關係很單純,直接陳述說話的意思,表示確定的判斷。“以為2”語義關係多樣:有時表示判斷P,預設的判斷是“事實上非P”;有時表示彼時的判斷P,預設的判斷是“此時非P”;有時表示他人的判斷P,預設“說話人的判斷非P”。第二節,從形式差異考察“以為”與人稱、“以為”與謙辭、“以為”與主語、“以為”與賓語、“以為”與修飾語、“以為”與感嘆格式等問題。第三節,研究“以為”的語用價值,指出: “以為1”可以突出鄭重、嚴謹的口氣; “以為1”還可以表達委婉、謙和的語氣;“以為2”則適應中性語體和書面語體的需要。第四節,討論“以為”的方言表現,涉及了河南陝縣方言、河南南陽方言和湖北武漢方言。作者對“以為”的分析,給予“細緻入微”的評語,絕不過分。對於語法研究的深化來說,雙腳牢牢地站在事實上面,講實據,求實證,至關重要。任何人,自己個人腦海中存放的語言信息總是有局限的,討論某一問題時,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能想到,林林總總全能顧及,因此,儘可能窮盡地勘查客觀語言運用的實際情況,以便準確地揭示規律,這是需要特別突出地關注的話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