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多重講述與文藝化大眾:“十七年”長篇戰爭小說的文本發生學現象》是於2013年12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龔奎林。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以《鐵道游擊隊》《保衛延安》《紅日》《苦菜花》等長篇戰爭小說為個案研究對象,對“十七年”長篇戰爭小說的修辭策略、正文本修改、副文本變遷、藝術改編策略等維度進行共時性的文本發生學現象探詢,尋找這種流動敘述的背後緣由、動機以及意義,總結其文本發生規律,從而尋找不同藝術版本的復調對話和文本間性,挖掘出不同話語、不同文化之間摩擦互動的歷史以及作家的心理書寫和精神滑變,進而重新闡釋文本,豐富文學史的再構。
作者簡介
龔奎林,河南大學文學博士,井岡山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負責人。
目錄
前 言/1
一 研究對象與研究現狀/2
二 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16
三 研究方法與本文結構/20
上編 “十七年”長篇戰爭小說的文本發生:革命起源
與革命意義的經典化生產和通俗化傳播
第一章 革命起源與革命意義的經典化生產/3
第一節 作家的革命體驗與創作特質/3
第二節 戰爭小說的誕生/13
第三節 戰爭小說的經典化打造/32
第二章 革命起源與革命意義的通俗化傳播/37
第一節 戰爭小說的文藝報刊傳播/38
第二節 戰爭小說的藝術改編傳播/43
第三節 戰爭小說的教材教育傳播/52
第三章 文本發生學現象的發生/58
中編 線性時間下的“如何”流變——“十七年”
長篇戰爭小說的文本發生學現象個案研究
第四章 《保衛延安》的發生學現象史料梳理與研究/67
第一節 文本發生學現象概述/67
第二節 藝術完善與英雄群像的豐滿化
——《保衛延安》版本校勘與闡釋/80
第三節 由基層英雄塑造轉向高級指揮者塑造
——《保衛延安》藝術改編與傳播推廣/101
第四節 歷史評價與文藝觀念的互動/116
第五章 《紅日》的發生學現象史料梳理與研究/120
第一節 文本發生學現象概述/120
第二節 政治理念的規訓與人性情感的潔化
——《紅日》版本校勘與闡釋/127
第三節 人性化抒寫的邊緣探索
——《紅日》藝術改編與傳播推廣/136
第四節 人性萌動與革命倫理的取捨/160
第六章 《苦菜花》的發生學現象史料梳理與研究/164
第一節 文本發生學現象概述/164
第二節 革命倫理的強化和愛情敘事的刪減
——《苦菜花》版本校勘與闡釋/172
第三節 反特、人性情感與英雄形象的互動及選擇
——《苦菜花》藝術改編與傳播推廣/188
第四節 家族敘事、三角戀愛與革命倫理的多重變奏/233
下編 空間場景中的“如何”變幻——“十七年”
長篇戰爭小說的文本發生學現象研究
第七章 “十七年”長篇戰爭小說的修辭功能/241
第一節 革命倫理與身體敘述/243
第二節 歷史代述與知識種植/252
第三節 神話隱喻/260
第四節 深層審美縫隙的顯現/265
第八章 “十七年”長篇戰爭小說的正文本修改/270
第一節 版本修改時空圖/270
第二節 版本修改原因/281
第三節 版本修改內容/290
第九章 “十七年”長篇戰爭小說的副文本變遷/309
第一節 封面畫與插圖畫的鏡像展覽/310
第二節 內容提要、引語、序言、地圖等標識變化/320
第三節 豎橫排版與繁簡字型的轉化/329
第十章 “十七年”長篇戰爭小說的藝術改編策略/333
第一節 二元對立的性格強化
——“十七年”時期電影藝術改編/334
第二節 驚險傳奇的懸念設定
——“十七年”時期戲劇、曲藝藝術改編/338
第三節 英雄與凡人的悄然置換
——消費文化背景下的影視藝術改編/342
余 論 關於文本發生學現象研究、紅色資源再利用及
現當代文獻學學科建立的思考/348
參考文獻/357
後 記/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