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塞爾”號驅逐艦(DDG-59)USS Russell屬 DDG-51“阿利·伯克”級Ⅰ型驅逐艦。1990年訂購,由英格斯船廠建造,1992年7月27日開工,1993年10月20日下水,1995年5月20日服役,裝備在太平洋艦隊,母港在珍珠港。(DDG-51“阿利·伯克”級Ⅰ型驅逐艦。Arleigh Burke Ⅰ,又稱“伯克”級Ⅰ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塞爾”號驅逐艦
- 排水量:8422噸(I型)
- 主尺度:長153.8米,寬20.4米,吃水6.3米
- 續航力:4400海里/20節
發展概況,技術特點,武器裝備,
發展概況
70年代以來,蘇聯海軍把打擊美國航空母艦編隊作為主要目標,大力發展各類先進飛彈。“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正是在這一形勢下著手建造的。
首先,根據當時海軍部長萊曼的計畫,要求建立一支總共有600艘艦艇的海上力量,並使支持海軍戰略的戰鬥群總數達到19個。其中,4個將以快速戰列艦為核心組成,另外15個則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為此,美國需要建造一批數量可觀的驅逐艦,伴隨戰鬥群遂行對空、對海和對潛作戰,著重擔負空防任務。美國當時驅逐艦的數量無法滿足19個戰鬥群的需要。
其次,海上武器的打擊速度、打擊範圍和破壞力都大大提高。面對大量反艦飛彈攻擊,即便當時最新的“斯普魯恩斯”級飛彈驅逐艦,90年代後也將逐漸落後。美國迫切需要建造一批能夠對付反艦飛彈“飽和攻擊”的飛彈驅逐艦。
第三,到90年代,美國60年代初建造的“孔茨”級和“亞當斯”級驅逐艦將陸續退役,其它一些驅逐艦也將陸續服役期滿。
“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的建造計畫始於70年代中期,首艦DDG-51於1980年度進行概念設計,1981年度開始初步設計,1983年度完成初步設計,並開始契約設計,1984年第二季度完成契約設計,並開始詳細設計。主承包商為巴斯鋼鐵公司和利頓公司英格爾斯造船廠。
動力:4台通用電器公司的LM2500燃氣輪機,105000馬力,雙軸,可調螺旋槳航速:32節
人員編制:303人,其中軍官23人
世界上第一級裝備“宙斯盾”系統的驅逐艦,也是西方國家中最先採用飛彈垂直發射系統的驅逐艦。
1988年12月首艦“阿利·伯克”號開工建造,1989年9月下水,1991年2月28日完工,交付海軍。當時的造價為7億美元。
建造21艘(DDG-51至DDG-71)後,美國海軍又建造了其改進型,即“阿利·伯克”級Ⅱ型和“阿利·伯克”級ⅡA型飛彈驅逐艦。
技術特點
“阿利·伯克”級艦是美國最新建造的一級飛彈驅逐艦,在許多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阿利·伯克”級是世界上第一級裝備“宙斯盾”系統的驅逐艦。系統核心是SYP-1D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和完善的計算機控制程式。SPY-1D對空搜尋距離370~400千米,能同時處理數百批目標。它與3部SPG-62目標照射雷達、Mk-41飛彈垂直發射系統相結合,能夠同時攔截12個空中目標。“阿利·伯克”級艦使用的“標準”2艦空飛彈射程7
4千米,飛行速度2馬赫,可有效承擔編隊內的區域防空任務。
在西方國家海軍驅逐艦中,“阿利·伯克”級是最先採用飛彈垂直發射系統的驅逐艦,總共備彈90枚,發射率可達1發/秒。“標準”艦空飛彈的備彈量足以對付兩次飽和攻擊。“阿利·伯克”級可裝備“戰斧”巡航飛彈,成為一種具有戰略核攻擊能力的艦種。
該級艦一改美驅逐艦傳統線型,艦型寬,水線面豐滿,水線以上外飄,艏部採用V型剖面,提高了抗縱搖能力,增加了艉部浮力,從而增強了艦艇的適航性、耐波性、操縱性、居住性,更有利於艙內裝備的布置。
在美國主要作戰艦艇中,“阿利·伯克”級是第一批採用雷達隱身技術的艦艇。它在不影響其它戰術性能的條件下,儘量縮小了艦身水面結構尺寸,壓低上層建築高度,減少上層建築的總長度,側壁有一定的角度傾斜。該級艦使用了DDG-963級和CG-47級降低機艙機械設備結構噪音和螺旋槳流體噪音的一系列成熟的技術措施,如“馬斯克”氣幕系統等。
“阿利·伯克”級是美國海軍中首次採用分散式作戰系統的艦艇,作戰
指揮中心從傳統的艦橋內移至水線以下的主船體內,並且周圍以通道相圍。作戰指揮中心、通信艙、計算機艙、彈藥庫等要害艙室使用了“凱拉夫”輕型裝甲材料,全艦共使用裝甲材料130噸。
武器裝備
直升機:設有2架SH-60B/F LAMPSⅢ反潛直升機加油、裝彈的平台和設施。
飛彈:2座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發射裝置;2座Mk-41型飛彈垂直發射系統(艏部為Mod 0型,艉部為Mod 1型,從DDG-59號艦起以後各艦皆為Mod 2型),可發射“戰斧”、“標準”和“阿斯洛克”等各型飛彈,艏部垂直發射裝置裝彈29枚,艉部垂直發射裝置裝彈61枚;“戰斧”對陸攻擊巡航飛彈,分為核飛彈和常規飛彈2種,但平時核彈頭一般不裝,此外還可裝“戰斧”反艦型飛彈。裝“標準”SM-2MR-4型艦空飛彈。
艦炮:1座Mk-45 Mod 1或2型127毫米艦炮;2座通用電氣/通用動力公司的Mk-15“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
魚雷:2座三聯裝Mk-32 Mod 14型324毫米魚雷發射裝置,用於發射Mk-46 Mod 5型反潛魚雷,1994年起逐漸換裝Mk-50型反潛魚雷。
火控系統:SWG-3型“戰斧”飛彈武器控制系統;SWG-1A“魚叉”飛彈發射控制系統;“宙斯盾”多目標跟蹤系統,和3部Mk-80照射雷達相連;Mk-116 Mod 7型反潛飛彈火控系統;SAR-8型紅外監視系統。
雷達:RCA公司的SPY-1D型對空搜尋相控陣雷達,諾登公司的SPS-67(Ⅴ)3型對海搜尋雷達,雷錫恩公司的SPS-64(Ⅴ)9型導航雷達,URN-25型“塔康”戰術導航系統,3部SPG-62型火控雷達,MkⅫAIMS UPX-29型敵我識別雷達。
聲吶:SQQ-89(Ⅴ)6、SQS-53B球艏聲吶,SQR-19B型被動拖曳陣聲吶。
電子戰:2座洛拉爾·海柯公司的Mk-36 Mod 12型6管固定式SRBOC誘餌發
射裝置,發射紅外曳光彈和箔條彈;SLQ-25“水精”拖曳式魚雷誘餌,北約“海蚊”SLQ-95 AEB和SLQ-39箔條浮標,SLQ-32(Ⅴ)2或(Ⅴ)3組合式雷達預警、干擾和欺騙系統。
指揮控制:NTDS Mod 5海軍戰術數據系統,4A、11、14號數據鏈;SSR-1、WSC-3(UHF)、USC-38(EHF)衛星通信系統;SQQ-28聲吶浮標數據鏈;目前正在加裝CEC協同作戰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