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至今的中國學界、1960年代以來的海外漢學界,“‘打倒孔家店’是‘五四’時期的口號”,一直被目為“常識”。1980年代以來,尤其是“五四全盤反傳統”論及相關聯的“斷裂”論、“感情用事”論等出現以來,主要是國內近代史學、哲學和近現代文學研究界,在回應這些論斷時開始質疑這一口號本身。但總體來看,國內外對該口號的虛無性缺乏足夠警惕,對其在後“五四”時期誕生的情況缺乏充分考量,而對“打孔家店”運動的真相缺乏更細緻的梳理與辨析。該著以新文化-新文學運動為中心,在對大量原始期刊及第一手資料的發掘和論析的基礎上,首次從思想梳理角度探究了“打倒孔家店”這一“口號”與“五四”之間複雜幽微的關係。通過對“打孔家店”運動的思想資源即從戊戌到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誕生前的反孔非儒思想的梳理,對新文化先驅們“打孔家店”的主觀意圖、客觀情勢及實際反叛內容——“非孝”、“非節”等——的剖析,文章還原了“五四”並無“打倒孔家店”之“實” 這一歷史本相。基於“打倒孔家店”之說的歷史根基的缺失,學界應重新考量“五四全盤反傳統”論等的合理性與合法性。
基本介紹
- 書名:"打倒孔家店"研究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336頁
- 開本:16
- 作者:楊華麗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10133883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打孔家店”:思想淵源的追蹤
第一節戊戌到辛亥:反孔的“過渡時代”
一、反孔反禮教及對聖賢、祖宗的革命
二、反三綱
第二節“毀孔子廟罷其祀”:共和之後曇花一現的反孔
一、“毀孔子廟罷其祀”:蔡元培與反孔
二、共和初建時期的反孔:曇花一現
第三節“個人”與“自由”:兩個概念工具
一、《河南》雜誌:文明之導線
二、《甲寅》月刊:一個過渡的思想平台
第二章“打孔家店”:新文化運動背景下的發動與展開
第一節《甲寅》月刊、《青年》、《新青年》:兩次嬗變
一、《甲寅》月刊/《青年》:政治/倫理
二、《青年》/《新青年》:思想的遞嬗
第二節時勢及其應對:反孔的必然及面相
一、陳獨秀的反孔
二、吳虞的反孔
三、常乃悳:一個“青年”的轉變
第三節魯迅、周作人、錢玄同的反孔
一、思想革命與文學革命:相互扭結
二、S會館:寂寞及寂寞的應和
三、《狂人日記》:在思想革命—文學革命中
第三章“打孔家店”:在論爭中深入
第一節東西文化論戰:重評陳杜之爭
一、陳杜之爭:質問與回應
二、守舊與革新:必然的衝突
第二節新舊思潮論戰:重評林蔡之爭
一、林蔡之爭:發生與結束
二、林蔡之爭:意義及評價
第三節何謂“新文化”:重評新文化派與“學衡”派之爭
一、論爭:在“新文化”與“真正新文化”之間
二、重估“學衡”派的“新文化”
第四章“非孝”:拷問“家庭問題”
第一節父與子之間:以《非孝》事件為中心
一、“時代轉彎角上的奇景”:施存統與《非孝》
二、“木瓜之役”:《非孝》事件與浙江—師風潮
三、父與子之間:被誤讀的《非孝》
第二節兄與妹之間:以李超事件為中心
一、李超之死:個人的悲劇
二、李超與李超之死:形象塑造與意義挖掘
三、李超之死與“父為子綱”
第三節母與女之間:以馮沅君早期創作為例
一、艱難的掙扎:“愛情”的叛逆一代
二、纏綿悱惻:馮沅君的“愛情”之痛
三、愛情之痛背後:從《淘沙》的角度看
第五章“終身大事”:婚姻與愛情問題
第一節言說中的“娜拉”:從《終身大事》到《傷逝》
一、“娜拉”在中國的誕生
二、《傷逝》:別樣的“娜拉”言說
第二節言說中的“自殺”:趙五貞事件
一、趙五貞:“輿論”中“自刎”的“新娘”
二、趙五貞:“研究”中“自殺”的“趙女士”
第三節愛情與性:兩次論爭與兩次討論
一、“愛情”何謂:透視“愛情定則”大討論
二、“愛情定則”大討論:在性與道德的論爭中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