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情緒喚起-認知障礙”螺旋是於2021年提出的與新聞傳播學、心理學和社會學密切相關的情緒-認知理論模型,指的是當危機事件突然爆發時,對負性情緒信息的優先認知效應會使個體本能性地產生較高程度的恐慌情緒喚起,在恐慌情緒的支配下,人們的認知系統會產生認知障礙,最終形成“恐慌情緒喚起-認知障礙”螺旋,使個體對真相“視而不見”,並導致群體性非理性行為的醞釀和發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恐慌情緒喚起-認知障礙”螺旋
- 提出者:趙雲澤 薛婷予
- 提出時間:2021年3月
- 適用領域:新聞傳播學 心理學 社會學
定義,認知障礙的表現,負面影響,如何應對,
定義
恐慌情緒影響下的認知障礙是指個體對恐慌情緒及與之相關的刺激事件產生注意力資源的集中偏向,無法靈活、自主地控制和分配自身認知資源,產生個體認知的固化和黏著。這種認知上的障礙在情緒喚起到非理性行為啟動之間的轉化中起著關鍵的中介和協調作用,影響著個體的具體應對行為。恐慌情緒的高喚起度會對個體的理性認知形成干擾,減少個體認知資源的正常分配比例,降低個體其他情緒反應的喚起水平。同時,恐慌情緒的高傳染性會導致“恐慌情緒喚起-認知障礙”螺旋在社會層面呈多髮狀態,從而形成群體認知障礙。這種個體和群體層面的認知障礙會導致恐慌情緒的進一步喚起與強化,從而形成恐慌情緒的螺旋。
產生原因
一、個體對負性情緒信息的優先認知效應
相較於理性認知,人類大腦對情緒性信息產生的優先認知效應,而在針對情緒性信息的認知加工與刺激反應中,與正向情緒性信息和中性情緒性信息內容相比,大腦對環境中的負性情緒性信息內容有著特殊的敏感性。大腦會對負性刺激信息優先進行加工並做出反應,稱為情緒的負性認知偏向。
二、恐慌情緒的高喚起性
根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及其延伸內容,我們發現情緒喚起強度是決定情緒對個體認知表現影響的關鍵因素。在超過一定界限後,認知表現和情緒的喚起程度呈反比,即越是能夠引發個人情緒波動的內容,人們對其的認知表現就越差。當個體的情緒喚起水平過高時,就會出現認知障礙。
三、恐慌情緒的高傳染性
恐慌情緒作為個體本能性負面情緒的一種,本身就具有群體性和社會性的特點,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在相對自發的傳播行為和無序的情境下,容易在社會層面大範圍傳播,由個體情緒傳播蔓延為群體情緒。尤其是公共危機事件的爆發,會引起多數人產生共同的恐慌情緒反應,在“集體無意識”的影響下,群體恐慌驟然加劇,並可能呈現出螺旋化的趨勢。這種主宰著人類社會生活的“無意識”即是認知障礙的一種顯著表現形式,群體在高度喚起情緒的支配下,喪失理性認知和思考的能力,成為“無意識”的個體。
認知障礙的表現
概括來說,情緒喚起對個體認知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注意偏向、記憶偏向和解釋偏向。情緒可以使人對信息的注意、感知和記憶等認知過程變得有選擇性,直接影響個體的信息詮釋、判斷與加工處理過程。當這種選擇性和偏向性在高強度情緒喚起的影 響下出現過度偏激和集中時,即可被視為個體產生了認知障礙。在公共危機事件爆發時,受高度恐慌情緒的影響,個體在認知上的注意偏向表現為縮小自身認知範圍,對環境中的威脅刺激集中分配更多認知資源; 解釋偏向表現為傾向於以消極的、災難性的方式解釋 模稜兩可情境中的不確定刺激;記憶偏向表現為個體 更容易回憶起過往的危機風險經歷,並激活存儲在情緒記憶中的恐慌情緒信息。
負面影響
一、對高情緒喚起性內容的傳播
高情緒喚起性內容不僅容易導致個體的認知障礙,還會獲得更高的轉發量與閱讀量,情緒喚起所起到的動力作用在信息轉發與內容傳播方面體現得淋漓盡致。相較於理性信息來說,高情緒喚起性內容獲得群體的更多關注。
二、對真相的視而不見
所謂的對真相視而不見其實更多是指在認知障礙產生的情況下,個體喪失了對複雜事件進行理性分析的能力。甚至於在風險危機發生的極端情況下,一些不符合正常認知圖式的情緒性信息內容也會在認知障礙的影響下,使人們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被說服並進行信息轉發,在某種程度上將這種傳播行為作為壓力釋放的出口。
如何應對
為社會恐慌提前注入“心理預防針”,降低危機事件帶來的情緒喚起度;高效組織社會動員,提供足夠社會支持;提高媒介素養,消除情緒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