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衛”戰役

“後衛”戰役:印度支那人民抗美救國戰爭期間,美軍於1972年5~12月對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的空襲行動。

印度支那人民抗美救國戰爭期間,美軍於1972年5~12月對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的空襲行動。
美軍企圖通過空襲北越軍事設施、軍隊集結地域、鐵路和公路橋樑,封鎖港口,阻辨仔止北越對南方人民武裝力量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削弱北越對南越發動攻擊的能力,以便在巴黎秘密和談中占據主動,達到“以炸迫和”的目的。5月8日,美國總統R.M.尼克森命令對北越港口布雷,實施“後衛”戰役,恢復自1968年11月1日停止的對北越的轟炸。“後衛”戰役分為“後衛Ⅰ”“後衛Ⅱ”兩個朽勸凝分戰役。5月10日,“後衛Ⅰ”戰役開始糊迎少,美軍飛機對河內、鑽遷欠潤海防地區的目標實施了密集的空中突擊,攜帶雷射制導炸彈或電子—光學制導炸彈的飛機摧毀了河內東北郊最長的保羅·杜梅橋和位於清化的清化橋。10月,美越在巴黎達成協定,雙方商定:10月23日美國停止在越南北方的轟炸、布雷;10月24日雙方在河內草簽停戰協定;10月31日雙方在巴黎正式簽訂停戰協定。在“後衛Ⅰ”戰役中,美軍損失飛機114架。之後,美國以旋肯霸在西貢遇到阻力為由,拒絕按原定時間簽訂停戰協定,提出就有關問題重新談判,遭到北越反對,美越談判陷於僵局。尼克森決定發動“後衛Ⅱ”戰役,迫使北越屈服,以儘快達成協定結束戰爭。12月17日,美軍再次對海防港空投水雷,封鎖港口,對海防防空雷達實施飛彈突擊。18日,“後衛Ⅱ”戰役開始,美軍對越南北方的政治經濟中心河內以及海防、太原等城市實施更猛烈的空襲。“後衛Ⅱ”戰役期間,美越達刪槳閥成恢復談判的協定,美軍遂於12月30日停止了對北越的轟炸。在“後衛Ⅱ”戰役11個晝夜轟炸中(12月25日聖誕節停炸一天),美國空、海軍共出動飛機1800架次,投彈2萬噸,摧毀或破壞了北越一批軍事設施、鐵路設施、油庫和工業區,造成河內1300人死亡。越南人民軍空軍、地空飛彈部隊(發射地空飛彈約1240枚)和高炮部隊進行頑強的抗擊,擊落B-52戰略轟炸機15架,其他型號的飛機11架。美軍的作戰特點是,集中使用兵力,密集突擊河內地區的主要目標;以B-52戰略轟炸機為主,以海、空軍的戰術飛機轟炸為輔,各軍種緊密配合,充分發揮了各自的長處,提高了突擊效果;採取電子干擾和火力壓制相結合的手段突防,減少飛機損失。
發布者:中國軍事霉慨符射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