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向未來的“幽靈”戰艦
“被發現等於被消滅”,這已被當成現代武器研發領域的信條,許多設計者都認為,隱身是比強大的裝甲更為有效的防禦手段。空軍首先接受了這種思想,從20世紀下半葉開始,多種隱身戰機被投入使用。海軍緊隨其手,隱身戰艦也走出設計室,成為最新的海上明星。然而,圍繞這種新穎而又昂貴的戰艦,不同的觀點依然在激烈地爭論著。
如同隱身飛機的發展歷程一樣,美國是發展隱身戰艦的積極探索著。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公司們設計製造了“海影”號試驗隱身船。這種隱身船的水上部分與兩個狹長的水下船體相連,能夠送還小海浪的陰力,最大限度地減小暴露艦艇的痕跡。承重結構以45度傾角將船體水上部分與水下部分相連,不僅提高了船體的橫向強度,也減少了它的有效雷達反射面積,船體的特殊構造能使敵方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有來無回。船頭、船尾也依照此種方式製作,以便“散射掉”雷達波束。同時,在船體結構連線部分塗有能吸引無線電波的特殊材料,因為這些地方是反射雷達波的主要來源。
洛克希德的專家著手建造“海影”號絕非偶然。正是這一公司研製出世界上第一種使用隱身技術的F-117A“夜鷹”戰鬥機。的確,波長較長的米波雷達依然能夠發現隱身目標,這也是“夜鷹”在科索沃戰爭中受損的主要原因。米波雷達的天線尺寸較大,在地面使用不成問題,但若要在排水量相對較小的艦船上架設並在風暴條件下使用是極其困難的。
儘管“海影”號的研製已經取得了成功,但美國海軍卻並沒有急於將它變成一艘真正的戰艦。在美國,決策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近一二十年內不會出現海上勁敵,因此他們不急於在完善的設計工藝出現之前手著製造隱身艦,只是把“海影”號上使用成熟的部分隱身技術使用於未來艦艇的設計中。美國海軍計畫在2010年交付新型隱身驅逐艦,即DD-21,將會採用更加先進的隱身技術。根據美國報刊刊載的圖片,DD-21看上去很像美國國內戰爭期間的淺水重炮艦。低低的船舷,絲毫不見擁護的上甲板,甲板下有垂直飛彈發射裝置,艦體中心部位是帶有雷達和其它無線電技術設備的多角型上層建築。為了達到更好的隱身效果,就連155毫米的主炮炮管也被做成了梯形,其射程高達180-200公里,並藉助於航天導航系統搜尋目標。
“幽靈”戰艦歷程
隱身艦也引起了北歐國家的興趣,其中最為積極的當屬瑞典人。1993年,瑞典海軍裝備了“斯米蓋”所墊飛彈試驗快艇,其排水量140噸,速度可達每小時50海里或更高,武器配備包括2枚反艦飛彈,40毫米艦炮和2個魚雷發射裝置。“斯米蓋”的結構樣式並不十分美觀,看到它,人們就會想到烏龜。在低船隻本和外表平滑的上層結構內有可伸出式飛彈發射裝置、桅桿、通信和雷達天線;船體塗滿了能吸收無線電波的材料,進氣口安裝有反雷達網柵,3層船殼使船體不釋放紅外線。
由於“斯米蓋”的試驗非常成功,瑞典已決定為其海軍建造14艘YS2000型護衛艦,首艘被命名為“維斯比”號,不難想像,在很多方面都根據“斯米蓋”製作,只是未採用氣墊式結構,因為它的排水量近600噸。除了結構上的隱身措施外,“維斯比”的船體和上層建築由碳纖維材料構成,碳材料本身能吸引無線電波,再加上船體構造能有效散射雷達信號,因此隱身效果良好。如果海況良好,普通軍艦在50公里內便可被雷達發現,天氣不好則為25公里。對於隱身艦來說,這兩個距離相應縮減為22公里和13公里。但對於“維斯比”艦來說,風平浪靜時被雷達發現的距離為11公里,風暴天氣下的距離則為8公里。
另一個多島礁的北歐國家挪威也在建造隱身艦,“海洋”和“阿爾塔”氣墊隱身掃軒艦(共9艘)開始在海軍服役後,挪威的克維內爾公司開始建造220噸的氣墊飛彈舴“斯戈爾德”,隱身技術在此種艦艇得到了更的廣泛的套用。如果試驗結果良好,挪威將訂購6艘此種艦艇。
雖然英國還未生產出一艘隱身艦,但在海軍武器展覽上卻提供了很多設計方案。例如,英國航宇公司和馬爾羅尼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其技術工藝與法國的“拉斐特”相似。其中的“海上幻影”方案被認為最為先進,它的船頭不部分不僅可減弱雷達的無線電波,也可減少因海浪形成的阻力。在強大壓力的作用下,水霧通過傳輸系統向外噴出,能減少熱輻射並干擾高頻雷達。
西歐艦船製造大國荷蘭的專家也拿出了自己的隱身艦方案,皇家舍里德公司的雙體隱身船設計方案便是一個範例。它以在北海航行的快速旅客渡船為藍本,平滑的上層建築從船頭一直延伸至艦艉,蓋住了兩個船身,上層建築靠近船艉部分仿佛被削平,成為直升機平台。該公司研製出“海箭”隱身艦船家族,並準備出口。
就連技術並不那么先進的印度也開始製造自己的隱身艦艇。報稱,印度海軍計畫建造3艘隱身護衛艦,第一艘的建造工作已開始,預計2004年加入海軍服役。根據設計,這些配備最尖端的武器和雷達系統的隱身戰艦可以避開敵方雷達和潛艇的追蹤。印海軍作戰部官員表示,隱身戰艦的設計原理就是儘量減少戰艦發出的聲音和紅外信號,從而使依靠聲納和紅外信號捕捉目標和定位的潛艇無法有效地搜尋和發現目標。
儘管如此眾多的國家試圖研製和生產隱身艦,但除了法國以外,其它海軍強國並不急於為自己生產隱身艦船,而是把產品用於出口。“隱身”是否真的會成為未來戰艦的發展潮流呢?
21世紀的隱身艦不僅不易被發現,而且武器系統、雷達系統、通訊系統、導航系統、推進系統都與現代的普通軍艦大不相同。儘管如此,圍繞隱身戰艦的爭論並未平息,不少人仍對隱身艦表示懷疑,其理由是:最好的,也是最為有效的隱身艦艇仍然是潛艇。
二戰中的“幽靈戰艦”
“斯蒂沃特”號驅逐艦建造於1920年,編號DD-224。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斯蒂沃特”號與遠東艦隊的其他驅逐艦一起,配屬給美英荷澳聯合司令部,負責爪哇地區的防務。1942年2月18-19日兩天,“斯蒂沃特”率其他驅逐艦,與荷蘭海軍輕巡洋艦“特隆姆普”號一起,組成一支巡邏艦隊,前往萬隆海峽迎戰敵艦。
19日午夜,“斯蒂沃特”艦隊以25節的高速闖入海峽,靜悄悄的日本軍艦率先發現了高速運動的“斯蒂沃特”艦隊,立刻發射了第一批魚雷。1時43分,“斯蒂沃特”號用探照燈照住了一艘日本軍艦,艦炮,魚雷齊射,日本人迅速反擊。“斯蒂沃特”號先是被一枚跳彈襲擊,接著又被一枚5英寸炮彈狠狠擊中後甲板,艦上頓時人仰馬翻,煙霧四起。
眼見難以招架,“斯蒂沃特”艦隊調頭欲撤,無奈日本人在後緊緊追趕,斷後的“特隆姆普”號輕巡洋艦被“大潮”號驅逐艦一頓排炮打得幾乎失去控制,不得不退出戰場。
退回爪哇的泗水基地後發現,“斯蒂沃特”號必須進船塢修理艦舵,但日本人步步緊逼,泗水基地人心慌慌。3月2日,爆破小組執行了爆破任務,“斯蒂沃特”號和船塢被自己人送入水底,它的名號被海軍從名冊上一筆抹去。
很快,日本人攻戰了泗水基地,無人理睬的“斯蒂沃特”號在水下呆了有一年時間,終於被日本人發現了。日本打撈隊很快將“斯蒂沃特”號撈出水面,一番修理和改裝後,DD-224就這樣變成了PB-102,於1943年8月20日被日本海軍正式接收。
1945年10月15日,美國海軍人員停泊在吳軍港的大大小小的軍艦中發現了PB-102,專家認出它就是DD-224“斯蒂沃特”。接到報告的海軍高層大筆一揮,又恢復了PB-102的美國身份。考慮再三,海軍決定給DD-224一個“維京式的光榮葬禮”。1946年5月24日,DD-224駛出外海,充當靶船,彈炮轟鳴中,這艘經歷坎坷的“神秘軍艦”第二次沉入海底。
美國“幽靈戰艦”漂浮八年
應對蘇聯突然核襲擊 美軍打造“海上漂浮的白宮”
二戰結束後,蘇聯相繼研製成功核子彈和氫彈,核力量發展越來越快。美國認為,蘇聯隨時可能對美國本土實施核打擊。為此,美軍開始為可能出現的核大戰採取各種應急措施。其中,美國海軍為總統準備了兩艘核大戰海上指揮所戰艦———“北安普敦”號和“萊特”號,編號分別為CC-1和CC-2。其中,第一艘核大戰海上指揮所戰艦CC-1“北安普敦”號由1.7萬噸的重型巡洋艦改裝而成,於1961年4月15日服役。第二艘核大戰海上指揮所戰艦“萊特”號由排水量為1.4萬噸的CLV-49輕型航母改裝而成,於1963年5月11日服役。一旦需要,美軍直升機特種小隊隨時可以把總統從首都華盛頓運到海上核大戰指揮所調動全球美軍作戰。
據曾在“萊特”號服役的空軍上校、現年82歲的科迪前不久回憶說,為了對付蘇軍突然的核襲擊,兩艘海上指揮所戰艦一般在美國東部沿海輪流戰備值班,每兩周換一次班,這樣,美國全天24小時都有一艘海上核大戰指揮所戰艦處於戒備狀態。其中,“萊特”號主要以美國東部諾福克軍港為基地在大西洋進行活動。諾福克離首都華盛頓只有大約400公里的距離,直升機隨時可以把總統撤往該艦指揮作戰。海上核大戰指揮所雖然由海軍操作,但運載的人員主要是三軍作戰參謀和高級指揮官。
美國東部沿海許多居民早上經常看到不遠處海面有一艘黑黝黝的、外形怪異的艦隻。它就是海上核大戰指揮所戰艦。為了安全,戰備值班的海上指揮所在沿海一般只停留一天左右,然後,突然從沿海居民視野中消失,給人留下神秘而又幽靈般的感覺。於是,有人把海上核大戰指揮所戰艦叫作“幽靈戰艦”。
一旦核大戰爆發,海上核大戰指揮所是美國總統第3個進行緊急指揮的場所(前兩個分別是戰略空軍司令部和北美防空司令部)。總統可以在艦上指揮整個政府繼續運作,可以調動軍隊作戰,下令使用核武器進行反擊。兩艘戰艦設有禁區,如果沒有特別通行證,一般人無法進入。為了保衛總統,各軍種和中央情報局均派員駐守兩艘戰艦。由於地位和作用特殊,有人把兩艘核大戰指揮所戰艦叫作“海上漂浮的白宮”或“海上漂浮的國防部”,還有人把它們叫作“末日戰艦”。
最高的天線有50米
200人專門負責通訊系統
作為海上核大戰指揮所,兩艘戰艦擁有超強的安全防護手段。兩艘戰艦進行了內部密封處理,可以防止核生化武器的襲擊。為了防止蘇軍戰艦追蹤,它們配備了特殊設備,可以擾亂蘇軍無線電測向。同時,兩艘戰艦經過特殊處理,電磁外泄很少。
海上核大戰指揮所配備了最現代化的通訊設施,其中,最高的天線就有50米左右,能夠承受速度為160公里/小時的大風,可以隨時與全國任何軍用和民用電話網聯接,與政府任何軍政官員保持聯繫,與美軍在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戰艦或任何戰機進行聯繫。其主要任務就是為總統提供全球軍事指揮作戰的通訊服務。一旦需要,它們隨時可以得到白宮情況室的秘密信息。其中,“萊特”號配備了高技術的衛星天線,可以利用新研製的衛星系統進行全球聯繫。“萊特”號還鋪設了電纜,可以與世界大洋潛伏的美軍核潛艇保持聯繫。一旦進入戒備,兩艘核大戰指揮所戰艦隨時可以與負責整個美軍作戰指揮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保持溝通。
海上核大戰指揮所配備了總統套間,隨時準備供總統使用。為了指揮全球美軍作戰,兩艘海上指揮所戰艦均設定了類似國防部的作戰室。其中,“萊特”號指揮艙配備了大型螢幕和隨時更新的地圖等作戰配套系統。海上核大戰指揮所戰艦一般編配約1200人,其中,200人專門負責通訊系統。雖然海上指揮所生活乏味和緊張,但一伙食極為豐富。
秘密活動了8年左右 3位總統曾登上“北安普敦”號
“萊特”號服役前,曾有3位總統———艾森豪、甘迺迪和詹森秘密登上“北安普敦”號。1967年4月11~14日,拉美國家在烏拉圭舉行首腦會。“萊特”號秘密運送詹森總統前往與會,停泊烏拉圭沿海水域。1968年1月,美國間諜船“普韋布洛”號在朝鮮沿海進行情報偷獵活動時被抓,兩國關係高度緊張。這個時候,“萊特”號正在前往美國東南佛羅里達沿海港口途中,被緊急召回諾福克港,進入高級戒備狀態。1968年初開始,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關係日趨緊張,面臨爆發戰爭的危險。7月,詹森總統決定去中美洲會晤一些國家領導人進行調解。當時,“萊特”號正在船塢維修。“北安普敦”號夜裡接到緊急通知後僅4小時,於次日凌晨2時迅速出航,運送總統橫渡巴拿馬運河,進入太平洋,最後停泊尼加拉瓜西部沿海水域。詹森總統不時乘坐直升機來往岸上和艦上,分別會見了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和宏都拉斯等國元首。
美軍兩艘海上核大戰指揮所戰艦秘密活動了8年左右。然而,隨著蘇聯間諜衛星的快速發展,美軍感到海上核大戰指揮所越來越不安全。同時,蘇聯還在中美洲的古巴派駐了飛機,很容易偵獲美軍海上核大戰指揮所的位置。不僅如此,蘇軍在大西洋游弋的核潛艇數量越來越多,作戰性能也越來越好。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海上核大戰指揮所存在的意義越來越小。1970年,“北安普敦”號和“萊特”號不得不結束自己的歷史使命,分別於2月和5月退役。
冷戰時期,身兼三軍總司令的美國總統為了應對蘇聯可能突然發動的核襲擊,不僅設立了地下和空中核大戰指揮所,還在海上設立了核大戰指揮所。然而,隨著蘇軍間諜衛星和核潛艇的迅速發展,美軍海上核大戰指揮所僅秘密活動8年左右便悄然退出了歷史舞台。前不久,美國媒體披露了海上核大戰指揮所的一些情況。
《幽靈戰艦》圖書
作者:張芙蓉 內容:某報記者聶飛獲悉三亞海域出現奇異海戰,前往海域調查,卻被無名海浪捲入深海,當他與女友感覺已經無力回天的時候,只見遠處一艘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國民黨海軍戰艦駛來。至此聶飛與女友開始了在《幽靈戰艦》上的奇特旅行。 幽靈戰艦背負著重大的使命永不回頭的在無盡之海前行,物資匱乏,日軍追擊,孤島土著,日本少女的異國深情,沒有一樣不在考驗著聶飛……
幽靈戰艦電話
台北時間2008年12月15日訊,之前我們曾經為大家介紹過一款造型獨特名字為Neo Ellipse的手機,現在關於這款手機又有更多圖片曝光出來。從外形上看Neo Ellipse具有亮黑色的外表以及弧形反光鏡面機身,在其機身背部還設計了一個能發出幽藍色光的LED顯示燈,當用戶有來電接入是顯示燈就會發出藍光以提醒用戶注意。 Neo Ellipse配置了一塊可視面積為2英寸的螢幕,機身三圍是112×46×15毫米(最厚部位為15毫米)。該機內建容量為128MB的機身記憶體,如果用戶有需求還可以通過microSDHC存儲卡插槽擴展容量,向上可最多擴展到8GB。此外這款手機還內置音樂以及視頻播放器,同時也配置了一個FM調頻收音機,閒暇之餘聽聽音樂倒也不錯。Neo Ellipse支持藍牙無線傳輸數據,支持WAP 2.0瀏覽器以及e-mail信息收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