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巡天看中華4:來到月球》為《"嫦娥"巡天看中華》叢書之四。主要講述了“嫦娥一號”經過38萬千米的飛行,與月球交會,到達使命軌道後,所攜帶的儀器正常工作。首幅月球圖片於2007年11月26日正式對外公布,這標誌著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取得圓滿成功。
基本介紹
- 書名:"嫦娥"巡天看中華4:來到月球
- 出版社:科學普及出版社
- 頁數:110頁
- 開本:16
- 品牌:科學普及出版社
- 作者:張傳軍
- 出版日期:2008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10067178, 711006717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嫦娥"巡天看中華4:來到月球》將“嫦娥一號”衛星探測的科學成果,一一展現在讀者面前;同時,將月球的歷史、地質構造、月面的不明飛行物、月球豐富的礦藏、建立月球小區等知識穿插於其間,讀來生動有趣。
作者簡介
張傳軍,1969年生,山東人。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碩士畢業。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講師團專家,南昌理工學院特出教授。現就職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參與了中國“神舟一號”至“神舟六號”載人宇宙飛船及“嫦娥”工程的研製地面試驗及發射合練工程。譯著有《太空漂流記》、《別了,格林斯潘》、《釣客清淡》,著作有《神舟號揭秘》、《走近神舟》等。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嫦娥一號”衛星發回第一張月球圖片
第一節 “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奔月
第二節 “嫦娥一號”的首張月球圖像正式公布
第三節 中日首張月面照片比較
第二章 迷人的月球
第一節 月球歷史
第二節 月球的運行軌道
第三節 月球對地球的影響
第四節 月食
第五節 月食對“嫦娥一號”的影響
第三章 月球地質
第一節 月貌特徵
第二節 月面地形
第三節 月表物質及內部構造
第四節 月宮科考的“智慧型管家”
第四章 探索月球的奧秘
第一節 最早測定月一地距離的人
第二節 月心與地心之間的精確距離
第三節 月球藏秘至今未解
第四節 月球表面存在地球信息嗎
第五章 “廣寒宮”里寶藏多
第一節 月球中所含的天然金屬
第二節 豐富的礦產資源
第三節 神奇的氦-3
第六章 未來的太陽系行星探測
第一節 登上月球
第二節 中國再加把勁兒——我們一定要登月
第三節 人類對火星的探測
第七章 建月球小區是全人類的夢想
第一節 月基天文台
第二節 人類在月球上的生活是可以想像的
第三節 建月球小區是全人類的夢想
結語“嫦娥工程”一期的架構之四——發射場系統和地面套用系統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一章 “嫦娥一號”衛星發回第一張月球圖片
第一節 “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奔月
第二節 “嫦娥一號”的首張月球圖像正式公布
第三節 中日首張月面照片比較
第二章 迷人的月球
第一節 月球歷史
第二節 月球的運行軌道
第三節 月球對地球的影響
第四節 月食
第五節 月食對“嫦娥一號”的影響
第三章 月球地質
第一節 月貌特徵
第二節 月面地形
第三節 月表物質及內部構造
第四節 月宮科考的“智慧型管家”
第四章 探索月球的奧秘
第一節 最早測定月一地距離的人
第二節 月心與地心之間的精確距離
第三節 月球藏秘至今未解
第四節 月球表面存在地球信息嗎
第五章 “廣寒宮”里寶藏多
第一節 月球中所含的天然金屬
第二節 豐富的礦產資源
第三節 神奇的氦-3
第六章 未來的太陽系行星探測
第一節 登上月球
第二節 中國再加把勁兒——我們一定要登月
第三節 人類對火星的探測
第七章 建月球小區是全人類的夢想
第一節 月基天文台
第二節 人類在月球上的生活是可以想像的
第三節 建月球小區是全人類的夢想
結語“嫦娥工程”一期的架構之四——發射場系統和地面套用系統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文摘
“嫦娥一號”的第四科學目標:
探測地月空間環境:
日一地一月空間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活動場所,在這一空間區域,由於宇宙射線、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等的劇烈活動,巨大能量和物質的突然釋放,常常給地球磁層、電離層和中高層大氣、月表環境、衛星運行與安全以及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和危害。
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萬多千米,處於地球磁場空間的遠磁尾,在向陽面可穿出地磁場磁層頂,感受行星際空間環境。因此,月球探測器在月球向陽面能夠探測到行星際空間的原始狀態,靈敏地監測太陽風的擾動。同時,研究太陽風和月球以及磁尾和月球的相互作用,對深入認識這些空間物理現象對地球空間以及對月球空間的影響很有意義。儘管美國等國家在月球開展了地月空間環境的探測,但對於我國而言,上述所有這些探測和研究活動都還是首次,是我國繼近地空間環境探測之後邁向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
月球沒有磁場,且幾乎不受地磁場影響,太陽風與月球的相互作用完全不同於太陽風與地球的相互作用,太陽風幾乎可以不受擾動地轟擊到月球表面。在一定高度以上,月球向陽面的磁場是未受擾動的行星際磁場。因此月球資源探測衛星可以成為監測原始太陽宇宙線的理想平台。
總之,進行對日地月空間環境的探測與監測,無論對科學理論研究、套用研究,還是在保障人類和地球自身安全上都有重大的實際意義。
探測地月空間環境:
日一地一月空間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活動場所,在這一空間區域,由於宇宙射線、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等的劇烈活動,巨大能量和物質的突然釋放,常常給地球磁層、電離層和中高層大氣、月表環境、衛星運行與安全以及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和危害。
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萬多千米,處於地球磁場空間的遠磁尾,在向陽面可穿出地磁場磁層頂,感受行星際空間環境。因此,月球探測器在月球向陽面能夠探測到行星際空間的原始狀態,靈敏地監測太陽風的擾動。同時,研究太陽風和月球以及磁尾和月球的相互作用,對深入認識這些空間物理現象對地球空間以及對月球空間的影響很有意義。儘管美國等國家在月球開展了地月空間環境的探測,但對於我國而言,上述所有這些探測和研究活動都還是首次,是我國繼近地空間環境探測之後邁向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
月球沒有磁場,且幾乎不受地磁場影響,太陽風與月球的相互作用完全不同於太陽風與地球的相互作用,太陽風幾乎可以不受擾動地轟擊到月球表面。在一定高度以上,月球向陽面的磁場是未受擾動的行星際磁場。因此月球資源探測衛星可以成為監測原始太陽宇宙線的理想平台。
總之,進行對日地月空間環境的探測與監測,無論對科學理論研究、套用研究,還是在保障人類和地球自身安全上都有重大的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