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墨語”張江舟水墨藝術展

“塵墨語”張江舟水墨藝術展

“塵墨語”張江舟水墨藝術展是雲南美術館在昆明舉行的展覽,於2021年6月13日開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塵墨語”張江舟水墨藝術展
  • 地點:昆明市五一路118號
  • 開幕時間:2021-06-13
  • 閉幕時間:2021-06-27
展覽介紹,展覽作品,

展覽介紹

創作的原點在何處?詳觀藝術家張江舟的創作行跡,會發現它與一場長久的“凝視”有關:不是對被描述對象的凝視,而是對立於牆面、有待落筆的白宣本身。在他看來,每次創作之前的長久“凝視”,都是對現實之維的清空動作,同時也是一個將直覺和經驗召喚、梳理、凝結的過程——心的“凝視”。由此,我們不得不陷入思考,他是如何藉助“凝視”,創造性地提煉自身不同生命階段的所感、所思,繼而生髮出不同於古人、有別於他人的精神向度和表達方式,並在其中達成個性與共性、感悟與深思的平衡,甚或融合?
作為中國當代水墨人物畫的代表性畫家,早在1998年,張江舟便憑藉聚焦民族題材、頌唱崇高精神的《聖途》震撼過眾人的心靈。這一時期,他在承續徐悲鴻、蔣兆和人物畫體系的同時,將西方藝術的光影、明暗有機融入精準的筆墨結構之中,自此埋下了一條抒情的隱線。新世紀以來,他以廣博的學術視野、深厚的理論學養持續錘鍊作品的精神內涵,逐漸感悟到中西方文化雖有差異,但人心相通,對於苦難與歡愉的共情沒有國界,於是轉入對於人類宏大命題的思考。作於2009-2013年的《殤·戊子記憶》系列,堪為其藝術的轉捩點:題材內容上,以真切的生命情感展開對於人生價值、生死、命運等終極命題的追問,富於人道主義情懷;敘事方式上,由具體情節的類型化敘事轉向人類精神圖景的意象化構建;本體語言上,著力在傳統筆墨之上探索新的時代風格、圖式——他將人類的苦難和痛楚凝固為極具張力的幾何形態,以盪氣迴腸的紀念碑式人物群像歸結出“張江舟式”的悲劇美學:沉雄,放曠,趨於極致。
作為張江舟“墨語”系列展的最新呈示,此次“塵寰·墨語”在對2013年“生命·墨語”展開的之於歷史文脈、人類命運等宏大命題持續關注的同時,聚焦資訊時代對於當代人社會生活的改寫、乃至重塑的現實,展現出藝術家對於所處時代的理性思辨,呼喚人類觀照性靈、回歸內心的文化態度。展覽以“衍”“覓”“觸”三個篇章,集中展示了張江舟新近水墨人物畫的研究方向、探索成果。為呈示新近力作思維邏輯的上下文關係,特別選取了創作於2012年以來的一批朝向都市景觀的作品,如《彼岸風》《花逝》《清月》《潮濕的記憶》等。此外,藝術與生活疊織的現場也在展覽中有所體現,藉助多年積存、帶有餘溫的現場寫生手稿,不難發現藝術家紮實的造型基礎以及對現實生活的敏銳反應;鮮活的手稿與主廳雲南主題作品遙相呼應,傳達出寫生與創作的有機關聯。三個篇章試圖以向外審視、向內觀照、寫生-創作、藝術-生活的複合結構引發眾人思考,眼見之物是如何被藝術家以心凝視、整合、繼而轉換成一個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景觀。
相較於19世紀末交通革命刷新人類對於時間-距離、空間-距離的認知,100年後的通訊變革,則徹底消解了時間-距離、空間-距離的概念,一切歸零,走向虛擬,“去中心化”的世界村已在眼前。近年,伴隨全球信息科技的疊代創新,消費主義流行文化的強勢衝擊,當代人的生存狀態、人文處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張江舟的藝術思考與實踐也隨之發生轉向:自當下日常化、通俗化的生活現場提取“視覺關鍵字”,以隱喻、象徵的敘事方式塑造被電子螢幕攻占的異化世界,書寫無處逃離的都市寓言。其中,以創作於2020年的《闕》系列較為典型。
事實上,對於人物畫而言,面孔總是潛在地承擔著巨量信息,當仁不讓地成為圖像的中心。而面具——這張不變的面孔,仿造性、偽裝性固然使它具有面孔的某種特徵,但終究不能承擔太多。若細想會發現,面具對於內在的遮蔽,其實暗合了資訊時代現實-虛擬共在的現實。這似乎不難理解,張江舟在新作中頻繁使用面具符號的原因。在創作於2021年的《不該放棄的撫慰》《喚醒之約》《有霾的春天》《只有你能在這裡找到愛情》中,不止面具,手機、玩偶、鞋、狗等多種符號頻繁出現,物象間的比例關係被有意打破,在行雲流水的墨色韻律中融成一片,彌合出的超現實情境徹底消解了現實邏輯,形成隱秘的敘事;而人物的具象結構被概括、恣意的抽象性筆墨支離,並以非中心、多視角的形態聚合在畫面中,指向在時間-距離、空間-距離泯滅之後,當代人內心深處難以名狀的異化感、疏離感、乃至徹骨孤獨。在被藝術家創製的多元、多向的都市寓言中,不由引發眾人對於真實情感、獨立靈魂的嚮往與深思:一個內在超越的新境就此產生。
或許還有另一個向度。在創作於2019年的《人類圖像學研究》系列中,藝術家廢除了以往的敘事手法,任憑心理視覺展開大膽想像,強烈的實驗意識使得這一系列作品充滿了奇異的魔力。或許是藝術家對於內在自我極度忠誠的意志,生髮了這場深沉、內向的心靈歷險:荒誕的氣息在無意間流露出悲劇美學的履痕,朝向人類心靈苦難的深掘與表現,苦難傳達的層次之深絲毫不亞於《殤·戊子記憶》系列,仿佛是它的隔空回應。《人類圖像學研究》系列不同於以往,畫面物象趨於簡純,無有贅余,只有遺失時空坐標、濾去文化意義、抽象且純粹的人……似乎是在引領眾人進入一個生命宇宙。在那裡,在不透明的意象中,眾人面向自我、無聲審視,尋索靈魂深處的精神本源,以及未曾被探索、被體驗、被理解的隱秘心音。
三個篇章中,“衍”向外無限,“覓”向內無極,那么“觸”呢?藝術的發展軌跡離不開自身的時空坐標軸,一條是傳統文脈的時間線,一條是在地特質的空間線。張江舟的採風現場,即是一個動態觸摸在地特質的行動。經由寫生,藝術家回到生活內部,回到手感的愉悅,回到最初的感動,飽滿的創作熱情使他得以敏銳地捕捉不同地域的文化意識、審美特性,繼而傳達出自身對於社會現實、民族文化的深刻體悟。此次專為展覽創作的主題性創作《相約雲南》即屬此類。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張江舟三十餘年沉取傳統精神,精研本體語言,潛心傳統水墨在現當代語境中生存、發展、轉換的問題,以悲憫、博大的文化襟懷感悟時代課題的價值,創造出一大批獨具崇高、聖潔氣象的經典作品。新世紀以來,中國水墨在當代文化語境中開啟了更為豐富多元的航道。可貴的是,他從未停步,在資訊時代紛繁複雜的多維時空中,堅定地朝向傳統內蘊、時代精神進一步展開反思,不斷地輸出高尚的精神境界、真切的生命體驗,毫無疑問,這將為當代水墨的未來發展提供可資借鑑的啟發之路。

展覽作品

《不該放棄的撫慰》 張江舟 388x180cm 2021年 紙本水墨
《風語》 張江舟 200x200cm 2021年 紙本水墨
《紅霞》 張江舟 200x200cm 2021年 紙本水墨
《喚醒之約》 張江舟 388x180cm 2021年 紙本水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