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與國語教材
現代漢語教材列舉的“啊”音變規律
現代漢語教材對“啊”音變的描寫,絕大多數都很一致,現抄錄如下[本文將舌尖前元音韻母記作-i(前),將舌尖後元音韻母記作一i(後):
只有極個別的教材略有小異,如華中師範學院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編的第2版《現代漢語語音知識》,舌尖音之後的“啊”,皆讀“ya”,如“是啊”、“字啊”;該教材認為此處“啊”音變為“ya”,漢字仍寫作“啊”。
推普教材照搬現代漢語課本
一些國語教程和國語水平測試的培訓用書及指導性文章,都直接採用現代漢語課本中的。啊”音變規則。例如針對河南鄭州方言區的人如何掌握“啊”的音變規律,作者提出“可根據前面音節的末尾音素記憶:n音素後讀作na;ng音素後讀作nga;u、ao、iao後要讀ua;zi、ci、si後讀例[z]a;zhi、chi、shi、ri後讀作ra;其餘韻後都讀ia”。再如《
國語水平測試指導用書》在“語氣詞‘啊’的音變”一節中詳細列出其六種變讀情況,並指出在PSC朗讀和說話測試項中若不按照規定變讀“就將被判為錯誤”,如“多么龐大的怪物啊”的“啊”應該讀作“哇”。
著名學者歸納的規律
林燾、
金有景、
周一民三位先生在其著作中介紹的語氣詞“啊”音變規律,則比現代漢語教材中要簡單許多。
早在1963年,林燾先生將連讀音變分為兩種類型不自由音變和自由音變。前者只要音變條件出現,音變現象就必然產生;後者音變條件雖然出現,但音變現象不一定必然產生,即變不變是兩可的。“啊”的
自由音變有五種,不自由音變有四種情況,其實歸納起來也只有兩類:
(一)前音節末尾音素是n時,啊(a)→哪(na)。
例如:看啊→看哪。
(二)前音節末尾音素是a、i、ü時,啊(a)→呀(ya)。
例如:你啊→你呀、去啊→去呀、打啊→打呀。
金有景先生在他1981年初版及2007年再版的國語語音著作中均作此陳述:當“啊”上一字的韻母是o、e、ê時,“啊”變讀為“呀”;是ng時,“啊”變讀為nga(仍寫作“啊”);是-i(後)、er或帶尾r時,“啊”變讀為ra(仍寫作“啊”);以上各種“當然也可不變”。當“啊”上一字的韻母是-i(前)時,“啊”讀音不變。北京話為
周一民先生的母語,他在《
現代北京話研究》中指出,前字收音-i(後)、-r時,“啊”音變ra或a;前字收音-i(前)時,“啊”音變為[zA]或a;前字收音a、o、e、ê時,“啊”音變成ya或a。
概之,凡是他們提到的“或”、“可不變”情況里,“啊”讀作“a”都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