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碑體”書法藝術

“南宮碑體”書法藝術

“南宮碑體”書法藝術,是由邯鄲市邯山區申報的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宮碑體”書法藝術
  • 作者:張裕釗
  • 朝代:清末
  • 編號:5—7—6
  • 名錄類別:民間美術
  • 申報地區:邯鄲市邯山區
名錄簡介
100多年前,清末書壇泰斗張裕釗的入室弟子王洪鈞先生由天津來到大名。大名縣地處古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河流有漳河、衛河、馬頰河,屬黑龍港流域。大名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為歷代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曾三次為都。這裡商賈雲集,人文薈萃。王洪鈞在這裡開壇授徒。李鶴亭等一時俊才成為其高足。
1949年李鶴亭、李守誠由大名移居邯鄲市。邯鄲市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下降,高差懸殊,地貌類型複雜多樣。全市自西向東大致可分為五級階梯:西北部中山區、西部低山區、中部低山丘陵區、中部盆地區、東部沖積平原。邯鄲歷史悠久,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
南宮碑書法(李氏)創出了既不失南宮碑之基本特點,又呈現出不即不離,陰陽協調,具有儒家“貴和尚中”思想的書風。使書法的剛與柔、圓與方調和平衡,圓而且方,方而復圓,剛柔相濟,會於中和,給人以挹之而源不窮,咀之而味愈長的美感。筆法:南宮碑書法線條骨健而筋少,線條行進中整齊劃一,南宮碑書法(李氏)的線條雄強深厚,線條行進中富於變化,如頓挫行進,飛白穿插,使線條格外豐厚飽滿,浮雕感很強。結體:南宮碑書法結體頎長,中宮內斂,南宮碑書法(李氏)的結體,弧形拱出,凝重外張。整個結體渾厚端莊,體現了器宇軒昂、光明正大的廟堂氣象。墨法:南宮碑的墨法烏黑,雖有漲墨,但幾乎沒有飛白和枯墨。南宮碑書法(李氏)則墨法靈動,汲取了歷史上的多種墨法,枯筆、飛白的運用,虛實相應,吐納自然。行書:南宮碑書法在中堂、條屏等品式的創作中,缺乏流暢感,南宮碑書法(李氏)一改南宮碑幾乎字字獨立,大小一致的布局,而是大小穿插,連帶自然,從容舒緩。整個作品呼應超然,氣韻流動,把南宮碑不擅長的品式,發展為蓬勃開闊、流水行雲般的藝術樣式。榜書:南宮碑榜書線條瘦硬,結體單薄,南宮碑書法(李氏)榜書則線條渾厚,結體雍裕,形成了博大深厚的氣勢風格。
李守誠弟子眾多,廣泛弘揚和發展著南宮碑書法(李氏)書法藝術。李守誠、王樂同等先生的弟子也培養了大量弟子。南宮碑書法(李氏)的價值在於它突破了南宮碑瘦勁內斂的筆法、結體態勢和剛健硬朗的書風,給人以端莊雄偉,恢弘寬博的新的美學觀念。南宮碑書法(李氏)流派,是邯鄲最大的、占主導地位的書法流派。形成了邯鄲獨特靚麗的書法文化風景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