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十四五”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十四五”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是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十四五”期間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領域科技創新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科技部、應急部制定的規劃。

2022年11月10日,科技部、應急部公布《“十四五”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四五”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 發布單位:科技部、應急部
  • 成文日期:2022年9月15日
  • 發布日期:2022年11月10日
規劃全文,內容解讀,

規劃全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為明確“十四五”期間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領域科技創新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制定本規劃。
一、形勢與需求
(一)我國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創新現狀。
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是平安中國的重要內容,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創新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創新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應急救援效能顯著提升,防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安全生產水平穩步提高,科技支撐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能力明顯提升。聚焦危險化學品、礦山、消防、交通運輸、城市建設等重點行業領域重大安全風險,研究探索了重大災難事故次生衍生機理與規律,研發了專業化、智慧型化監測預警系統,各類事故、較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起數顯著下降,科技強安專項行動初見成效;對標全災種、大應急任務需要,加大先進、特種、專用救援裝備研發力度,自主研發了井下瓦斯抽采精密鑽孔及封孔機器人、室內外高精度應急組網定位裝備、高原高寒地區災害現場安置裝備、新一代系列化個體防護服、移動式大流量遠程泡沫滅火成套裝備、輕型高機動應急救援系列裝備等一批技術裝備,在災害事故防控和救援中得到檢驗套用,推動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創新基本實現了由被動應對向主動保障的轉變,在抵禦自然災害、應對公共安全事件中發揮作用明顯。
同時,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影響損失大,各類安全生產風險隱患交織疊加、事故多發頻發,災害事故的突發性、極端性和複雜性有增無減,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形勢仍然嚴峻。面對災害事故風險隱患仍然突出、防控難度不斷加大的複雜嚴峻形勢,我國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創新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主要表現在:各類災害事故孕育-發生-發展-演化機理規律探索、預測理論、風險評估方法等套用基礎研究不夠系統;重大災害事故風險早期識別、系統性預警、及時回響、精準防控與評估能力不強,監測預警技術裝備精度、穩定性和智慧型化水平不足,用於氣象災害預警的氣候系統模式解析度偏低,用於極端環境下感知精度不夠,運輸貨物和寄遞物品關鍵設備設施巡檢效率和檢測精度有待提高;應對複雜多變惡劣災害事故現場環境的高適應性、高可靠性裝備缺乏,道路搶通裝備仍以常規工程機械為主,專業化、智慧型化不足,高原等極端環境和原始林區等複雜環境的應急救援裝備能力不足。總體而言,我國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支撐能力,距離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的要求仍有較大差距。
(二)國際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創新發展趨勢。
近年來,已開發國家不斷加強重大災害事故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防災減災救災和重特大事故防控科技體系。
防災減災方面,技術領先國家正加快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部署,夯實災害風險調查與隱患排查科學基礎,加強災害形成機理與損失定量預測技術研究;加強空基、天基、地基和海基立體覆蓋的監測網路體系建設,推動智慧型、高精度和高穩定性的監測預警技術裝備研發;充分融合物聯網、大數據和智慧型計算套用技術,提升監測預測預警信息化和智慧化服務能力;研發精細風險評估與精準預防技術,強化備災、救助、重建一體化技術系統建設。
安全生產方面,技術發展正從單災種防治向多災種綜合防治轉變。注重研究複雜邊界條件下重大事故演化規律,承災載體的風險識別、災害模擬、量化分析與損失評估方法等,建立較為完備的安全性能資料庫和定量評估預測模型;加強在役關鍵設備的健康監測檢測與故障診斷,利用大數據、信息化、智慧型化技術提高事故風險監測預警精度;研究事故鏈智慧型阻斷技術,促進高風險產品和高危工藝替代,採用機械化、智慧型化生產設備提高本質安全水平。
應急救援方面,應急通信呈現高機動、可視化、攜帶型、雲協作和全域覆蓋等發展趨勢;應急救援指揮調度重點關注災害事故現場全息感知、智慧型研判、高效調配;應急救援裝備通過組件標準化、裝備模組化,深度套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前沿材料與先進制造技術,加快趨於智慧型化、精密化、專業化。
(三)我國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創新戰略需求。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發展和安全,把安全擺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等作出全面部署,對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創新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黨中央、國務院將“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作為“十四五”時期主要發展目標之一。
“十四五”期間,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圍繞精密監測、精確預警、精準防控和高效救援,加快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強化科研平台和創新團隊建設,健全國家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提升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和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推動我國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形勢根本好轉。
二、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動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領域科技創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和人才隊伍的體系化與協同化,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重大自然災害防控、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重大災害事故應急救援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社會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支撐平安中國國家戰略實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保障。
(二)發展思路。
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以“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為目標,以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風險防控、危險化學品與礦山安全風險防控、城市建設與運行安全風險防控、重大災害事故應急救援等為重點,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先進適用裝備,統籌“項目-基地-人才”,推動重大成果產出和科技成果轉化,著力提升重大自然災害、安全生產風險防控能力,有力支撐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三)基本原則。
創新引領。堅持創新核心地位,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在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基礎前沿和關鍵領域實現率先突破、集成創新。營造良好創新環境,選好用好領域科技人才,激勵人才更好發揮作用,推動領域協同創新。
問題導向。堅持四個面向,聚焦重大自然災害防控、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重大災害事故應急救援的短板和弱項,加快關鍵核心技術裝備研發,建立健全安全應急裝備創新發展體制機制,全面提升科技供給能力。
系統推進。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創新工作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協同部門和地方共同推進創新體系建設,加強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建設。
開放合作。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領域發展,統籌利用國際國內科技資源,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路,務實推進國際科技合作。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強化產學研深度合作,加快成果轉化套用,促進安全應急產業發展。
三、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在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套用基礎研究、共性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研發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重大災害事故防控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重大自然災害防控、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重大災害事故應急救援裝備技術水平大幅提升。推動實施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現代化工程和安全應急裝備創新發展工程,建設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現精密監測、精確預警、精準防控、高效救援,支撐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二)具體目標。
深化套用基礎研究。在重大自然災害成因及致災機理、危險化學品失控演化與礦山災害孕育機理、重大災害事故演化規律等方向,形成系列災害事故孕育演化基礎理論,為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技術裝備研發提供理論支撐。
攻克重大災害事故風險防控關鍵技術。重點突破特大洪澇乾旱、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大規模地質災害、特大地震、極端氣象災害、海洋災害、複合鏈生災害等重大自然災害的監測預警、場景推演與綜合防治技術;突破危險化學品本質安全化的流程再造、礦山重大事故精準預警與智慧型防控、火災早期特徵精準識別、特種設備耦合損傷演化及失效控制等安全生產風險防控關鍵技術,提升重大災害事故精密監測、精確預警、精準防控技術水平。
研製監測預警與應急救援技術裝備。自主研發一批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重大技術裝備,提升安全應急技術裝備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和智慧型化水平,為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和實施災害事故救援提供高水平安全應急裝備,支撐安全應急裝備產業鏈現代化。
建設高水平科研創新基地。在公共安全和防災減災領域建設若干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骨幹科研機構,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協同推動建設一批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範基地,推進安全應急裝備試點示範工程。
培養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加強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人才和研究團隊引進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工程技術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
四、重點任務
(一)深化基礎研究,夯實理論基礎。
加強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領域前瞻性、基礎性和原創性研究,重點開展巨災及複合鏈生災害成因與風險防控機理、安全生產風險防控理論、複合災害事故致災機理等基礎理論與科學問題研究,為關鍵技術研發提供堅實理論基礎。
專欄1 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套用基礎研究
1. 重大自然災害成因與風險防控機理。重點研究不同類型流域性大洪水和特大幹旱災害成因、孕育、演變和風險防控機理,森林草原火災蔓延規律及高強度火災及其衍生災害演化規律,地質災害風險源頭治理創新理論,不同類型大地震發生和致災機理及重要地震帶孕震機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尺度協同作用及影響規律、氣象災害形成機理和演化規律,海洋災害成災致災機制和防範機理,複合鏈生災害動力學演化、成災致災機理與風險防範理論等。
2. 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與事故防控理論。重點研究危險化學品反應失控演化規律及抑制機理,礦山災害孕育機制及其演化規律,高強度火災及其衍生事故演化理論,特種設備損傷演化規律與失效控制理論,城市多尺度安全風險演化反饋和適應性理論,民航重大事故發展演變機理,揭示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孕育-發生-發展-災變機理;研究事故預防控制與應急準備基礎理論,重大風險識別評價與監測預警理論,生產設備安全保障與重大風險控制基礎、生產安全事故鏈模型與情景構建方法,火爆毒耦合事件風險評估、處置救援以及對人體致傷機理與個體防護基礎理論等。
3. 科技支撐應急管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礎理論。重點研究科技支撐應急管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推動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重大安全風險防控體系、應急裝備體系和標準體系、應急資源配置與準備體系等,完善災害事故調查追溯、評估以及災後恢復重建理論等。
(二)研發技術裝備,補短板強弱項。
強化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在重大災害事故監測預警和應急救援技術裝備研發中的創新套用,重點研發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風險防控、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與事故防控以及應急救援等核心關鍵技術裝備,著力提升重大自然災害、安全生產風險的主動應對能力。
1. 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風險防控。
研發特大洪澇乾旱、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大規模地質災害、特大地震、極端氣象災害、海洋災害、複合鏈生災害等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關鍵技術裝備,實現從自然事件監測為主到災害全過程監測的轉變,形成跨省區、跨流域、跨邊界、多災種及複合鏈生災害防禦回響能力,實現重大自然災害全過程精密監測、精確預警、精準防控。
專欄2 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風險防控關鍵技術裝備
1. 特大洪澇乾旱災害精準監測與風險防範。重點研發流域性洪澇災害精密監測、中長期精準預報和跨區域風險協調防控技術裝備,大尺度區域乾旱精準預報、跨流域跨區域旱災風險協同防控技術裝備,山洪精準監測與預報預警、防禦工程與應急回響技術裝備等,實現特大洪澇乾旱災害精準監測與風險防範。
2. 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監測預警與防控。重點研發天-臨-空-地多時空森林火災監測預警預報與早期識別技術,森林草原火災跨尺度蔓延動態預測與加速預警技術,高強度森林草原火災綜合防控技術,災情智慧型研判與協同指揮技術等,實現森林草原火災科學預報、早期發現、動態精準預測與高效防控。
3. 大規模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與風險防控。重點研發高易發區隱患廣域自動化判識技術裝備,自主可靠監測技術裝備和預警回響協同聯動技術,極端氣候條件下冰川凍土熱融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效應與風險防範技術,動態化防禦與生態治理工程技術,應急防治技術裝備等,建立風險防控基礎標準體系,顯著提升重大地質災害防禦水平。
4. 特大地震災害監測預測預警與風險防範。重點研發基於海量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地震監測技術體系、地震預測新方法及海洋地震監測技術裝備,大地震孕育發生過程監測與預測預報關鍵技術與裝備,大地震危險性分析與災害風險防範新技術,大地震預警及重大工程處置新技術、災情研判與智慧輔助決策技術等,實現對特大地震災害事件的有效監測預警和風險防範。
5. 極端氣象災害精準監測預報預警。重點研發適應極端氣象環境的高精度氣象探測感測器、觀測設備、精密監測技術,極端災害性天氣的多時空尺度精細化結構和雲降水物理模型,地球系統模式框架下的高解析度和變解析度多分量模式耦合技術和同化技術,極端災害性天氣的多源信息智慧型化快速識別和預警技術,氣象大數據管理和分析關鍵技術,氣象風險人工干預關鍵技術等,提升極端氣象災害精準監測預報和精細預警服務水平。
6. 海洋災害監測預警與風險防範。重點研發海洋災害立體協同監測與裝備組網關鍵技術,全球海洋氣象監測預報技術,實時動態監測、識別、預報和預警的我國近海颱風和風暴潮預報系統,重大海洋地質災害預測預警技術,海洋災害風險評估與防範關鍵核心技術裝備,突發性特大海嘯監測預警關鍵技術與裝備等,為海洋防災減災提供科技支撐。
7. 複合鏈生災害監測預警、場景推演與綜合防禦。重點研發多災種耦合模擬仿真、預測分析與評估研判技術,複合鏈生災害監測預警與災情信息獲取關鍵技術,複合鏈生災害風險智慧型感知與超前識別技術,複合鏈生災害場景推演與定量風險評估、災害鏈阻斷、綜合應急與韌性建設等技術裝備,巨災保險與社會化防災減災救災機制等,有效減輕複合鏈生災害損失影響。
2. 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與事故防控。
重點突破危險化學品本質安全化流程再造與風險防控、礦山重大事故精準預警與智慧型防控、火災早期特徵精準識別、交通運輸安全風險早期識別、複雜環境下特種設備耦合損傷演化及失效控制等技術瓶頸,顯著提升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重大風險識別準確率,大幅提高安全生產技術保障水平。
專欄3 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與事故防控技術裝備
1. 危險化學品和化工園區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與防控。重點研發危險化學品生產本質安全化流程再造關鍵技術裝備,化工園區風險防控一體化關鍵技術裝備,危險化學品快速監測與識別及儲運全流程風險智慧型管控關鍵技術裝備,易燃易爆品儲運設施阻隔防爆型技術裝備等,提升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儲運過程風險管控現代化水平。
2. 礦山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與防控。重點研發瓦斯災害、衝擊地壓、水害、爆炸、火災、尾礦庫潰壩等礦山典型重大事故風險感知、智慧型化預警及防控技術,油氣生產中溢流、井噴、淺層地質災害等重大隱患智慧型監測預警、防控及應急技術裝備等,顯著提升礦山事故監測預警與防控能力。
3. 城市建設和運行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與防控。重點研發城市建築施工安全保障、城市內澇、道路塌陷,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地下工程及生命線工程等市政設施智慧型監測與評價,城市運行安全風險防控,大城市、城市群和高風險區災害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技術裝備等,提升城市建設與運行風險應對能力。
4. 交通運輸和物流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與防控。重點研發交通參與者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與防控技術,運輸貨物和寄遞物品安全風險檢測與防控技術,交通運行安全風險防控關鍵技術等,保障交通運輸和物流安全。
5. 火災高效預防和撲救。重點研發火災風險定量評價技術,高性能防火阻燃技術,火災徵兆早期精準識別技術裝備,火災煙氣與火蔓延智慧型控制技術裝備,火爆毒多災耦合事故應急洗消與火災撲救的高效清潔滅火技術及裝備等,支撐實現火災風險全息感知、精準防控、高效處置。
6. 特種設備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與防控。重點研發高風險承壓設備安全智慧型檢測監測、診斷與預警技術,高參數機電類特種設備健康智慧型管理與事故防控技術,實現特種設備安全風險智慧型化防控。
7. 冶金等工貿行業重點危險場所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與防控。重點研發冶金、粉塵涉爆等重大安全風險感知與預警技術裝備,生產車間和有限空間等重點危險作業場所風險監測與災變防範技術裝備等,提升冶金等工貿行業事故防控水平。
8. 重大基礎設施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與防控。重點研發交通、水利、電力、油氣儲運等重大基礎設施安全智慧型巡檢、缺陷檢測監測、風險早期預警和快速診斷修復技術裝備等,形成重大基礎設施風險防控技術體系。
3. 應急救援技術裝備。
推動實施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現代化工程、安全應急裝備創新發展工程,研發重大災害事故現場態勢感知研判、新型應急指揮通信、特種交通應急保障、大尺度災情精確獲取、專用搶險救援、智慧型無人應急救援、特種救援、救援人員高效防護、生命快速搜救與施救、重大災害事故追溯與過程數位化重建等技術裝備,研發適用於高海拔、特殊地形等極端惡劣環境及特殊事件的智慧型化、實用化、輕量化專用救援裝備,實現高端裝備自主可控。
專欄4 應急救援技術裝備
1. 現場保障技術裝備。重點研發重大災害事故現場災情偵測、無通信條件自主偵查、快速研判等技術裝備,模組化、輕量化、高集成、可快速搭建的一體化應急通信技術裝備,極端惡劣環境的緊急運輸技術裝備、應急物資智慧型調配技術系統,極端惡劣條件下後勤保障技術裝備等,提升重大災害事故現場保障能力。
2. 搶險救援技術裝備。重點研發高原高寒地區長大公路隧道事故應急救援技術裝備,極端惡劣環境下空中應急救援技術裝備,高層/超高層滅火與應急救援技術裝備,複雜環境下破拆、智慧型搜救和無人救援技術裝備,水上生命救助和水下搜尋打撈技術裝備,微弱生命信號識別與快速定位、洪澇潰壩快速搶險與城市應急排澇、森林草原滅火等專用裝備,危險化學品事故快速處置技術裝備,礦山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技術裝備,長輸油氣管線和海上油氣事故搶險救援技術裝備等,全面提升搶險救援科技支撐能力。
3. 救援人員安全防護技術裝備。重點研發極端或特殊環境下高效、輕量、適體的人體防護、機能增強裝備,人員精準定位及綜合信息監測預警裝備等,實現救援人員安全防護裝備的高效化、輕量化、智慧型化。
4. 生命救護技術裝備。重點研發高危環境下傷員無人化應急救治、攜帶型智慧型心肺復甦、傷員出血位點的快速識別與止血、組配式正壓手術室等重大災害事故現場應急醫學救援技術裝備,為危重症傷員現場快速救治提供技術支撐。
5. 綜合支撐與應急服務技術裝備。重點研發重大複合災害事故實驗重現、災害事故現場勘查與評估追溯、密集人群安全保障、應急救援虛擬演練等關鍵技術裝備,建立健全應急裝備體系、標準體系及物資儲備體系,提高綜合支撐與應急服務能力。
(三)強化示範套用,推進成果轉化。
推動實施科技成果示範,優先支持國家科技計畫項目成果的深度開發與轉化套用,加快科技成果在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範基地落地實施與示範推廣。充分發揮創新聯合體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作用,促進安全應急裝備工程化套用和產業化,培育發展監測預警、自動化協同、處置救援、應急服務等安全應急產業。
專欄5 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示範重點
1.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引導國家科技計畫研發成果在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示範套用和推廣套用,推動實驗區、創新示範區成為公共安全和防災減災領域科技成果推廣套用的重要基地。
2. 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範基地。鼓勵國家級開發區、工業園區將安全應急產業作為優勢產業,鼓勵地方根據災害事故特點差異化發展安全應急產業,加強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引導安全應急企業集聚發展,鼓勵優勢企業申報科研項目,最佳化安全應急產品生產能力區域布局,支撐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
3.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成果套用轉化。推動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重大研發成果轉化和推廣套用,形成可複製、可推廣模式,加快先進科技成果向標準化轉化。
4. 安全應急裝備套用試點示範工程。圍繞自然災害防治、危化品安全、礦山安全、安全應急教育服務等方面需求,遴選研發裝備特別是符合條件的首台(套)重大安全應急技術裝備開展試點示範,探索“產品+服務+保險”“產品+服務+融資租賃”等套用新模式,推動先進安全應急裝備科研成果工程化套用。
5. 創新聯合體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合作,鼓勵支持產學研共同組建創新聯合體、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創新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協同推進機制。
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建立健全多部門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強化省部聯動,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創新工作格局。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確保本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如期高質量完成。
(二)最佳化資源配置,調動社會各方力量。
建立以國家科技創新平台為核心、省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為支撐、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資源體系。統籌“項目-基地-人才”建設布局,推進資源最佳化配置和共享,確保中央財政資金優先投向本規劃確定的重大任務。強化國家科技經費與國家工程專項資金、地方財政資金、民營資本等結合,引導金融資本加大對安全應急裝備研發和產業發展支持,激發全社會參與規劃實施的積極性。
(三)壯大人才隊伍,營造創新生態環境。
充分發揮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不斷健全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領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造就一批能力全面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創新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項目過程管理,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措施,持續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內容解讀

2022年11月10日,科技部、應急部公布《“十四五”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其中提到,到2025年,在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套用基礎研究、共性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研發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重大災害事故防控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推動實施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現代化工程和安全應急裝備創新發展工程,建設公共安全與防災減災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現精密監測、精確預警、精準防控、高效救援,支撐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規劃》提到,以“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為目標,以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風險防控、危險化學品與礦山安全風險防控、城市建設與運行安全風險防控、重大災害事故應急救援等為重點,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先進適用裝備,統籌“項目—基地—人才”,推動重大成果產出和科技成果轉化,著力提升重大自然災害、安全生產風險防控能力,有力支撐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圍繞深化套用基礎研究、攻克重大災害事故風險防控關鍵技術、研製監測預警與應急救援技術裝備、建設高水平科研創新基地、培養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的具體目標,《規劃》明確了3大重點任務:深化基礎研究,夯實理論基礎;研發技術裝備,補短板強弱項;強化示範套用,推進成果轉化。
《規劃》指出,強化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在重大災害事故監測預警和應急救援技術裝備研發中的創新套用,重點研發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風險防控、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與事故防控以及應急救援等核心關鍵技術裝備,著力提升重大自然災害、安全生產風險的主動應對能力。
“推動實施科技成果示範,優先支持國家科技計畫項目成果的深度開發與轉化套用,加快科技成果在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範基地落地實施與示範推廣。”《規劃》還提到,充分發揮創新聯合體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作用,促進安全應急裝備工程化套用和產業化,培育發展監測預警、自動化協同、處置救援、應急服務等安全應急產業。
在保障措施中,《規劃》指出,建立以國家科技創新平台為核心、省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為支撐、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資源體系;強化國家科技經費與國家工程專項資金、地方財政資金、民營資本等結合,引導金融資本加大對安全應急裝備研發和產業發展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