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鼓舞是山東省地方民間舞蹈的瑰寶,集文化、道教、藝術於一身;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作為中國道教舞蹈的一朵奇葩。它由傳統的道教齋醮儀式與中華武術相融合而產生,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作為全國獨一無二的“八卦鼓”舞,已被列入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八卦鼓舞
- 地理標誌:山東省
- 批准時間:2007年6月
- 非遺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介紹,歷史淵源,藝術特色,傳承意義,
介紹
“八卦鼓”舞是一種集擊鼓與舞蹈於一體的綜合性的民間藝術形式,起源於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主要流傳在棲霞與福山交界的廟後鎮一帶,現只有廟後鎮上林家村仍有傳人,是一種瀕臨失傳而又十分寶貴的民間藝術。
去 年6月份,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考察專家隊伍了解到棲霞還有這樣一種民間舞蹈時十分驚訝,國家舞蹈協會會員、山東省藝術館研究館員龐寶龍禁不住這樣稱讚:“我從60年代就開始研究道教音樂,棲霞的‘八卦鼓’舞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它的表演藝術形式十分獨特,道教色彩也很濃厚,是山東省惟一一種屬於道教文化的廣場舞蹈表演藝術,它的豐富內容、基本特徵、藝術魅力及其傳承歷史,在山東乃至全國都是獨一無二,是山東民間舞蹈的瑰寶,更是中國道教舞蹈中的一朵奇葩。”
鑒於“八卦鼓”舞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棲霞市委、市政府在其去 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資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又把它列入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列。
歷史淵源
“八卦鼓”舞來源於道教,發源於棲霞,它既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與道教文化有著緊密聯繫的重要學科,是具有著長期濃厚歷史積澱,集文化、道教、藝術於一身的綜合的民間文化藝術形式。
早在數百年之前,棲霞就是遠近聞名的道教聖地,道教全真派宗師丘處機曾經在棲霞創建了三處全國著名的道觀,其中,為紀念他的師傅王重陽而建的重陽宮就坐落於上林家村附近。據《中國古代文化叢書》記載,元代以來,棲霞的道教活動十分頻繁,重陽宮鼎盛之時,道士達百人之多,陣勢浩大。在舉行宗教儀式(做道場)的過程中,需要鼓樂配合,於是便產生了“八卦鼓”舞。早期的“八卦鼓”舞內容豐富,形式嚴謹,由八個卦位和東西南北中五個正位組成,這也是“八卦鼓”舞的核心。它的作用是祭祖、祈福、辟邪等,這正好符合了當時農民祈求風調雨順的願望和理想,從而使其走下聖壇,流傳於民間,逐漸形成了現今的八卦鼓舞。
藝術特色
“八卦鼓”舞 - 奇特魅力
“八卦鼓”舞表演隊伍一般由8位男演員和8位女演員組成,也可以依次增加為24個、32個……直至幾百人的宏大場面。它的步法是以八卦的八種“卦位”,以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為定向。“卦位”和“定向”按照“八卦”中的陽剛陰柔、陽實陰虛、陽開陰合、陽大陰小、陽強陰弱、陽明陰暗等等,通過人體動作的動與靜、大與小、左與右、高與低、上與下等的反差來體現舞蹈的韻律。“八卦鼓”舞隊形變化較為簡單,一般常常出現的有“八條街”、“雙龍吐須”、“辮麻花”、“單串花”、“雙串花”、“按波花”等。在隊形變換中,都要以“圓”為中心,左旋必右轉,轉要回“圓”,“圓”中見轉,這是“八卦鼓”舞極其鮮明的藝術特色。
“八卦鼓”舞 - 八件寶貝
在上林家村現保存了8個完整的有上百年歷史的“八卦”鼓,現被作為文物進行了保護,它的鼓面為雙面牛皮蒙面,直徑約為50厘米,雙面鼓面上繪有八卦裝飾圖,鼓梆為黑漆立彩塗模,並裝兩鐵環,以做拿帶之用。不同的鼓有不同的圖案,最典型的是“八仙”的八件寶貝:鐵拐李的葫蘆、漢鐘離的芭蕉扇、藍采和的竹籃、張果老的漁鼓、何仙姑的荷花、呂洞賓的寶劍、韓湘子的笛子、曹國舅的玉板,同時還配以牡丹、菊花、水草等,色彩鮮艷,形象逼真。鼓槌為梨木、桃木製成,長約80厘米,尾部雕刻一精緻龍頭形象,並系70厘米長的各色穗頭,再往前是一長約10厘米長的木槽,其中鑲有五六枚銅錢,敲擊時銅錢相擊會發出沙沙聲響。
在2007年6月份,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考察專家時,曾對這些“寶貝”進行了認定,認為這些“寶貝”和舞蹈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堪稱民間藝術瑰寶。
傳承意義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棲霞市文化館獲得““八卦鼓”舞”項目保護單位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