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周期”訴源治理工作法

《“全周期”訴源治理工作法》是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探索出的工作方法。

2023年11月,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探索出的《“全周期”訴源治理工作法》被中央政法委評為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周期”訴源治理工作法
  • 探索單位: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
方法介紹,所獲榮譽,

方法介紹

西城區是首都功能核心區,轄區人口密集,矛盾糾紛類型多樣,民眾解紛需求多元。為更好回應民眾合理訴求、維護民眾切身利益,西城區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系統思維做實“抓前端、治未病”,探索出符合超大城市特點的“全周期”訴源治理新模式。
一、堅持能動履職,聽民意解民憂。快速回響訴求。以北京市高院12368熱線“一號回響”訴源治理機制為基礎,對接北京市黨建引領接訴即辦改革和西城區“全回響”機制,對街道社區等在預防化解矛盾糾紛過程中的司法需求實行“一號受理”,並在2個工作日快速回響。建立緊急訴求分級聯動、快速辦理機制。整合“西城家園”APP、人民法院線上服務北京平台等12個渠道,直連民眾涉法院系統訴求。聯動抓好前端。與西城區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協同聯動,將12345熱線數據與審判數據互通比對,走訪涉訴涉訪工單較多的街道,摸排難點、提出對策。對物業供暖、老舊小區改造等易引發群體訴訟的問題,及時向主管部門傳送預警,適時開展會商、提供法律支持,做實“未訴先辦”。主動治理“未病”。就指導調解和辦理案件過程中發現的普遍性問題,分析個案成訴、類案多發的原因,及時向有關部門傳送類案和綜合治理類司法建議,提出有針對性的法律意見建議,視情況向接收單位的主管部門或上級機關抄送,主動回訪督促落實,促進從源頭上減少案件發生。
二、延伸訴調對接,走出去引進來。主動“走出去”,推動糾紛就地化解。巡迴法官團隊每周深入基層就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開展巡迴審判、訴前調解。先行先試開展委派街道調解,開通司法確認“綠色通道”,率先實現“法院+街道”訴調對接全覆蓋。推出“西融法庭”調解員培訓品牌,“線上+線下”同步開展培訓;在街道設立線上調解室,法官和調解員直聯互通,提升基層解紛能力。積極“引進來”,凝聚多元解紛合力。與43家調解組織對接,依託最高人民法院與中央國家機關建立的“總對總”線上多元解紛機制,形成覆蓋多個領域的多元化解“鏈條”。建立“人民調解後備人才庫”,將調解員編入速裁審判團隊,實行“調解員初調、法官助理跟蹤調解、法官指導把關”的分層調解模式。對易形成批量案件的社區治理、契約、金融、智慧財產權四類案件,定向培育調解力量。
三、加強審判管理,促公正提效率。完善考核指標體系。以降低“案—件比”為關鍵,最佳化本院考核指標體系,將實質化解理念貫穿司法審判各環節,提高審限內結案率、一審服判息訴率等指標的權重,督促法官做到案結事了、政通人和。深化質效提升機制。持續開展審判運行態勢監測,每月形成分析報告在中層例會通報,指導抗訴率高、服判息訴率低的部門找準癥結、靶向整改。構建“全員管理”格局,將指標分解到業務庭室、審判團隊和每名幹警,定期通報質效、年底評比展示,層層傳導壓力。創新反向評價模式。制定《法官不適崗性評價辦法》,從辦案數量、質量、效率、效果四個方面設定反向指標,形成辦案業績負面清單。依據辦法對辦案質量不高、效果不佳的法官給予辦案警示,3年內累計被警示3次的將被評價為不適崗,應退出法官員額,以考核樹立導向,提升辦案質量,推進案結事了。
四、推動效能轉化,明規則樹導向。以典型案例促進善治。通過“民眾需求研判—普法精準供給”路徑開展“定製式”普法,採取新聞發布、普法講座、示範庭審等多種形式,圍繞就業、養老、教育等熱點問題定期發布典型案例,加強以案釋法,通過“審理一案”促進“治理一片”。以社區和諧引領風尚。積極融入黨委領導下的訴源治理大格局,壓實訴源治理主體責任,引領帶動街道、社區主動加強前端化解,提高社區調解成功率。通過在社區設立法官工作站,關口前移提供法律諮詢、指導調解等便民服務,助力社區及時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所獲榮譽

2023年11月,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探索出的《“全周期”訴源治理工作法》被中央政法委評為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