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學術研討會

“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學術研討會

清華新聞網11月20日電(通訊員 陳 暘)11月13日下午,由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主辦的“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學術研討會在主樓接待廳舉行。

清華新聞網11月20日電(通訊員 陳 暘)11月13日下午,由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主辦的“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學術研討會在主樓接待廳舉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秘書長劉政,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秘書長、北京卓亞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理事長周成奎,全國人大法工委原副主任張春生等出席研討會並發言。美國國際軟體屋公司創辦人廖凱原,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王長江,全國律協憲法與人權專業委員會主任吳革,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香港理工大學原副校長徐林倩麗,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王紹光,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教授,法學院教授林來梵,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白重恩,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彭宗超,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於安,政治學系教授張小勁等校內外學者分別在研討會上作主題發言。國家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山、副院長彭宗超主持會議。
會議圍繞就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舉行專題學術研討。與會學者從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不同學科領域,探討了法律體系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依法行政與行政治理現代化、創新改革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四個議題,解讀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深刻內涵,討論了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係,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了務實而深入的建言。
在法律體系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環節,王振民以《依法治國開啟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發表開幕演講,認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改變了我國國家治理的思路和模式,開闢了新的一種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來治國理政的新常態,將會建設一個全新的中國也就是法治中國,將開啟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張小勁從實證角度分析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和決定的語言,指出依法治國在國家治理目標中的變化。林來梵則指出,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意味著我們中國共產黨執政合法性模式的一種升級和轉型。周成奎強調,民間智庫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過程中應發揮更大的作用,並呼籲國家給予民間智庫更多支持。張春生回顧了改革開放後憲法監督制的流變,提出成立憲法監督委員會、完善法制體系。吳革認為,國家治理現代化在公民層面應樹立“依法為榮”理念,破除特權思維,實現依法治國這種國家治理方式的轉變。
在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環節,廖凱原以《黃帝範例:軒轅反熵運行體系 2.0》為題發表主題演講,認為國家治理應該植根於本國的實際情況,不能照搬照抄他國經驗;在規則之治外,國家還應當擁有自身的國家價值觀。
在依法行政與行政治理現代化環節,馬懷德針對個別地方政府出現的“不作為”現象,探討了完善行政決策的相關建議。於安指出,基層法制化是樹立法治權威的基本條件,需要進一步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的依法治理。王紹光發表了《依法治國的政治基礎》的演講,認為不應當簡單理解法治對於國家治理的意義,對於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全面推進法治應當基於9項國家能力的建設。
在改革創新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環節,王長江教授強調,要注重立法與行政關係實踐中遇到的體制機制難題,拓展改革的制度空間。白重恩則從區分了特惠市場經濟與普惠市場經濟,為政府對於經濟的作用提供了統一的解釋框架,並建議創新普惠制度,促進國家治理的轉型。徐林倩麗認為,在經濟管制方面,依法治國與市場經濟的關係需要放在全球化的角度對應比較,國家治理應當建立起符合國情的監管體制與法律制度。
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是清華大學校級學術科研機構。研究院作為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學科交叉研究的重要平台,將努力凝聚校內外研究人才,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的決策參考和理論支撐,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