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職業教育發展人文交流研究院相關事項
1.重慶高職教育國際合作聯盟副理事長單位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負責研究院日常管理工作。研究院設立理事會,作為研究院的諮詢議事決策機構。研究院實行院長負責制,院長具體負責研究院的日常運行。
2.研究院實行市場化運作,面向全國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和社會提供服務。
3.歡迎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及相關社會機構參與研究院的建設。參與研究院建設的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及社會機構將優先獲得研究院提供的各類服務。
4.感興趣、有需求的院校、企業、社會機構可直接與研究院洽談設立研究課題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等事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帶一路”職業教育發展人文交流研究院
- 主管部門: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
研究方向
1.採用“行業+國別”的研究模式,研究院帶動重慶乃至全國有特色、有實力的中高等職業院校參與到行業(如:信息技術、機械工程、機電一體化、智慧康養、現代商貿物流、旅遊管理、交通運輸、水利水電、建築工程等)的中外人文交流研究,為特色行業、企業境外發展提供國際關係、法律法規、政策諮詢、公共關係、風俗禮儀、語言文化、業務對接、市場拓展等方面的服務,助力企業“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
2.為“走出去”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研究、套用研究等方面的科研服務。積極向職業院校、行業企業推薦並協助引進高水平師資團隊、專業培訓課程和技術領先、管理科學、環保節能的優質項目、技術、方法、設備等。
3.對接“走出去”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發展需求,採用“技術+人文”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模式,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幫助企業解決在海外發展的人力資源本土化問題。
4.積極推動中方有特色有實力的職業院校、企業與海外知名企業和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
5.挖掘、培育職業教育發展特色行業的人文精神,合作助力不同特色行業領域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宣傳,促進中外交流。
發展歷史
人文交流是促進民心相通、交流互鑒、合作共贏的事業。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改革各領域人文交流的內容、形式、工作機制。為適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發揮人文交流的基礎性和長效性作用,服務職業教育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重慶高職教育國際合作聯盟副理事長單位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決定合作共建“一帶一路”職業教育發展人文交流研究院。
科研條件
當前,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為目標的“一帶一路”建設全面推進,我國“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日益增加,既有大量成功的經驗,也有不少失敗的案例。由於各國的歷史、發展軌跡不同,制度、法律、文化差異較大,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極易產生摩擦和誤會。分析一些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走出去”不成功的案例,可以發現人文交流不到位是重要原因。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文基礎。人文交流是人與人的交流、心與心的溝通,是推進相互理解和尊重、實現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徑,是經貿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做好人文交流工作對於中國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在海外實現可持續發展、行穩致遠意義重大。教育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教外〔2016〕46號)提出教育交流為沿線各國民心相通架設橋樑,人才培養為沿線各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提供支撐,堅持教育對外開放,深度融入世界教育改革發展潮流,聚力構建“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全面支撐共建“一帶一路”。
職業院校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不僅積聚了大批“一帶一路”建設相關的行業企業資源,同時在人文社會科學和國別區域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力量。社會服務是職業院校的重要職能。選擇專業實力較強和人文理論研究能力強的職業院校設立職業教育發展人文交流研究院,搭建研究、資源與行業企業需求有效對接的新平台,針對不同行業企業的特點開展人文交流研究,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有助於創新路徑,從人文交流的角度增強職業院校服務社會的針對性、實效性,推動創造新動能、帶來新發展,實現行業與職業院校發展的“雙豐收”,更好地服務於企業“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同時推動將人文交流做實做深,實現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