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拼音:yī)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通用字。此字始見於戰國金文。本義為專一。引申為統一、劃一、一致之義;引申作副詞時,表示一概、一律、一樣、同一、一旦、假若、實在、的確等義。“壹”還用作數詞“一”的大寫,常用於支票、銀行票據等,以避免差錯或塗改。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壹
- 拼音:yī
- 部首:士
- 五筆:fpgu
- 倉頡:gbmt
- 鄭碼:bwju
- 平水韻:入聲·四質
- 部外筆畫:9
- 字 級:一級字(編號:2537)
- 總筆畫:12
- 四角號碼:40108
- 筆順編號:121451251431
- 統一碼:基本區 U+58F9
- 注音字母:ㄧ
- 異體字:一、壱、夁、𡔹、𡔾、𡕄、𡕋、𡕌、𡕍、𡘵、㚃、𡔫、𡕂、𡕃、𡕈、弌
- 字形結構:上中下結構
字源演變,詳細釋義,古籍釋義,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書法字形,字形對比,書寫演示,書法欣賞,音韻集匯,上中古音,韻書集成,
字源演變
“壹”始見於戰國金文,戰國、秦漢文字“壺”中“吉”聲,或省“吉”聲;隸楷文字由小篆演變而來,已失去壺形,寫作“壹”。
“壹”是形聲兼會意字,初始文字從壺表意,其形像水壺,以水壺藏液體而不泄漏表示專一而不渙散;吉表聲,表示吉祥幸福需心志專一地追求才能得到。“壹”本義是專一。由專一引申為統一、劃一、一致,如張衡《東京賦》:“同衡律而壹軌量,齊急舒於寒燠。”李善注引薛綜曰:“同、壹、齊,皆使中不參差也。”“壹”還用作副詞,表示的確、一定;或、又;假若、一旦;一概、都;竟、居然;稍、暫等義。“壹”還可用作助詞,表示加強語氣。作數詞時,是“一”的大寫,現代漢語中常用於支票、銀行票據等,以避免差錯或塗改。
此外,“壹”在古時也作姓氏使用,不僅有“壹姓”,還有三字姓“壹斗眷”,此三字姓後已改為“明姓”。
詳細釋義
拼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yī | 形容詞 | 專一。 | single-minded | ||
均一;均衡。 | 果敢者諗之,則過不隱;鎮靜者修之,則壹。——《國語·晉語七》 | ||||
等;同。 | same;equal | 佻之謂甚矣,而壹用之,將誰福哉?——《左傳·昭公十年》 | |||
劃一;統一。 | united;identical | ||||
數詞 | “一”的大寫。 | one | |||
副詞 | 的確;一定。 | ||||
或;又。 | 壹陰兮壹陽,眾莫知兮余所為。——《楚辭·九歌·大司命》 壹祭壹否,則神壹飽壹飢。壹飢壹飽,則神壹怒壹喜矣。——《論衡·祀義》 | ||||
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假若”、“一旦”。 | |||||
一概;都。 | all;one and all | 然後出令有徐疾,物有輕重,然後天下之寶壹為我用。——《管子·地數》 願比死者壹灑之,如之何則可?——《孟子·梁惠王上》 | |||
竟;居然。 | |||||
稍,暫。 | 順凱風以從游兮,至南巢而壹息。——《楚辭·遠遊》 高宗厭戎馬久,思壹休息,即定和親,罷諸將兵。——宋·葉適《故樞密參政汪公墓志銘》 | ||||
助詞 | 在詞的前面表示加強語氣。 |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禮記·大學》 拔劍割肉,壹何壯也!——《漢書·東方朔傳》 | |||
名詞 | 姓。 | 明壹震昌,永樂中興化府經歷。——《印藪》 |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壹】於悉切
嫥壹也。從壺、吉,吉亦聲。凡壹之屬皆從壹。
說文解字注
嫥壹也。“嫥”各本作“專”,今正。嫥下雲“壹也”,與此為轉注。
從壺、吉,吉亦聲。於悉切,十二部。俗作壹。
凡壹之屬皆從壹。
康熙字典
【醜集中】【士】
又合也。《前漢·董仲舒傳》:有所統壹,為群儒首。
又《元後傳》:莽既外壹群臣,令稱己功德。
又《增韻》:閉塞也。《管子·形勢篇》:臣下賦斂競得,使民偷壹。
又與一同。《周禮·天官》:公之士壹命。
又姓。漢壹元,見《印藪》。
又三字姓。後魏壹斗眷氏。
又《類編》於眞切。音殷。與絪、氤並通。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集匯
上中古音
字形 |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
壹 | 先秦 | 高本漢系統 | ʔ | i̯ĕt | |
王力系統 | 質 | 0 | ǐet | ||
董同龢系統 | 脂 | ʔ | jet | ||
周法高系統 | 質 | ʔ | jiet | ||
李方桂系統 | 脂 | · | jit | ||
兩漢 | 西漢 | 質 | |||
東漢 | 質 | ||||
晉 | 質 | jiət | |||
南北朝 | 北魏後期北齊 | 質術櫛物迄 | jiet | ||
齊梁陳北周隋 | 質術櫛物迄 | jiet | |||
隋唐 | 擬音/高本漢系統 | ʔ | i̯ĕt | ||
擬音/王力系統 | 0 | ǐět |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ʔ | jet |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ʔ | iɪt |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 | jiĕt | |||
擬音/陳新雄系統 | ʔ | ǐet |
韻書集成
字形 | 韻書 | 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壹 | 廣韻 | 一 | 臻 | 入聲 | 質 | 影 | 開口呼 | 三 | 全清 | 於悉切 | ʔjet | |
集韻 | 臻 | 入聲 | 質 | 影 | 開口呼 | 三 | 全清 | 益悉切 | ʔjet | |||
禮部韻略 | 入聲 | 質 | 益悉切 | |||||||||
增韻 | 入聲 | 質 | 益悉切 | |||||||||
中州音韻 | 入作上聲 | 質微 | 葉以 | |||||||||
洪武正韻 | 一 | 入聲 | 質 | 影 | 鳥 | 全清 | 益悉切 | ʔiət | ||||
分韻撮要 | 一 | 陰入 | 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