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School of History and Cculture,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是中央民族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單位,進入國家“雙一流”高水平學科建設序列,入選教育部本科生“強基計畫”人才培養單位(2020年)。

1952年,原燕京大學輔仁大學清華大學歷史系、社會學系撤消,三校的專家學者匯集中央民族學院。1956年,創建歷史系。1995年,歷史學專業被國家教委確定為首批“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008年7月,歷史系更名為歷史文化學院。

截至2021年3月,學院下設有4個教研室,開設1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7個;有教職工40人,其中專任教師32人中,教授14人,副教授6人,講師1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History and Cculture,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 簡稱:中央民大歷史學院
  • 創辦時間:1956年
  • 辦學性質二級學院
  • 學校特色:教育部本科生“強基計畫”人才培養單位(2020年)
  • 主管部門中央民族大學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劉翠蘭、院長:彭勇
  • 本科專業:1個
  • 碩士點:一級學科4個
    二級學科7個
  • 博士點:一級學科2個
    二級學科4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 院系設定:4個教研室
  •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27號文華樓13層
  • 主要獎項:北京市高校就業先進集體(2020年)
    北京市高校優秀基層黨組織(2020年)
  • 知名校友費孝通傅樂煥吳文藻潘光旦
  • 知名教師彭勇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學院榮譽,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現任領導,知名校友,

辦學歷史

1952年,原燕京大學輔仁大學清華大學歷史系、社會學系撤消,三校的專家學者匯集中央民族學院。
1956年,翁獨建、傅樂煥王鐘翰吳文藻費孝通林耀華潘光旦等學者共同創建了歷史系。
1981年,中國民族史、考古學獲得國務院首批碩士學位授予點。
1986年,專門史(中國民族史)獲得博士學位授予點。
1989年,中國民族史被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確定為重點學科。
1995年,歷史學專業被國家教委確定為首批“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2000年,獲得中國少數民族史碩士、博士授予點(屬民族學學科)。
2005年,獲得歷史學碩士一級學科授予點。
2007年,獲準建立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
2008年7月,歷史系更名為歷史文化學院。
2010年,獲中國史博士一級學科授權。
2014年4月,學院中國史博士一級學科獲批國家民委重點學科,中國邊疆民族歷史與地理研究基地獲批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培育)。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1年3月,學院下設有民族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史等4個教研室,開設歷史學1個本科專業,3個本科專業班:歷史學(基地班)、歷史學(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史實驗班)、歷史學(強基班)。

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學院有教職工40人,其中專任教師32人中,教授14人,副教授6人,講師12人,均具有博士學位。學院名師薈萃,現有2名教師北京市教學名師,2人為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1人為國家民委教學名師,4人獲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稱號,2人是“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5人獲“寶鋼優秀教師”稱號,5人是中央民族大學“十佳教師”,2人教師入選北京市青年骨幹人才計畫,3人入選國家民委青年骨幹人才培養計畫,8人入選學校高層次人才計畫(2019-2022年)。有北京市教學優秀團隊1個。
國家民委教學名師:彭勇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黃義軍
寶鋼優秀教師:彭勇等
北京市教學名師:李鴻賓、達力扎布
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蒙曼
北京市優秀教師:蒙曼
北京市教學優秀團隊:中國民族史教學團隊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1年3月,學院有國家級研究型人才培養建設點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一流本專業建設點1個,北京市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區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國家級視頻公開課2門,北京市精品課程1門,北京市優質課程1門,北京市優質課件2個。
國家級研究型人才培養建設點:歷史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歷史學
國家級一流本專業建設點:歷史學
國家級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區:歷史學研究型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區
北京市級特色專業:歷史學
精品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唐史五講
國家級視頻公開課
唐史五講、中國古代婦女史
北京市精品課程
中國民族史概要
北京市優質課程
中國古代史
北京市優質課件
中國民族史概要、中國歷史地理
  • 教學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學院《蒙古史綱要》和《中國民族歷史文獻學》為北京市精品教材,《遼金簡史》《中國旅遊史》為國家級規劃教材。2項教學成果獲得國家民委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教學成果獲獎
項目名稱
類別
歷史學研究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學科建設

截至2021年3月,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7個,國家民委一級學科重點學科2個,北京市重點學科1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歷史學
  • 學位授予
一級學科博士點:中國史、民族學
二級學科博士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中國少數民族史
一級學科碩士點:歷史學、中國史、世界史、民族學
二級學科碩士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世界史、中國少數民族史
  • 重點學科
國家民委一級學科重點學科:中國史
北京市重點學科:中國近現代史

學院榮譽

截至2021年3月,學院教工黨支部2019年入選“新時代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獲北京市高校優秀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20年)。2020年獲北京市高校就業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3月,學院有國家民委研究基地(培育)1個,國家民委高校“一帶一路”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1個,有學校中國邊疆民族歷史研究院,及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史研究中心等2個學院科研平台。
國家民委研究基地(培育):中國邊疆民族地區歷史與地理研究基地
國家民委高校“一帶一路”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緬甸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學院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近20項,服務國家發展和民族地區的課題數十項,在《歷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國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歷史》《光明日報》等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出版著作80餘部。
科研獲獎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清朝史的基本特徵再探究:以對北美“新清史”觀點的反思為中心
2019年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鹹同之際“督辦團練大臣”與地方官員的“事權”之爭
2019年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歷史文化學院資料室和中國邊疆民族地區歷史與地理研究基地資料室等2個專業資料室,藏書總計22000餘種,41000餘冊,涵蓋古今中外各類別,資料室典藏特色文獻主要有“四庫全書”系列、叢書集成初編、國家圖書館藏古籍珍本叢書、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檔案、天一閣藏方誌和政書、邊疆民族地區志書、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書、回族典藏全書、民國史料叢刊、珍稀家譜系列、洛布古典叢書以及新中國考古等系列。

文化傳統

  • 文化活動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舉辦2020年“史學棋才”系列比賽、古文句讀大賽,舉辦“恰逢民大,與你相‘寓’”研究生宿舍文化節活動。

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院黨委書記
劉翠蘭
院長
彭勇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魏延梅
副院長
盛肖霞、陳鵬

知名校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