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前外側核(anterolateral nucleus of spinal cord)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脊髓]前外側核
- 外文名:anterolateral nucleus of spinal cord
- 所屬學科:人體解剖學
- 公布年度:2014年
定義,出處,
定義
頸、腰骶膨大處前角運動神經元的前外側群。發出纖維經脊神經前根至脊神經,支配四肢的骨骼肌。
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脊髓]前外側核(anterolateral nucleus of spinal cord)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脊髓]前外側核(anterolateral nucleus of spinal cord)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定義頸、腰骶膨大處前角運動神經元的前外側群。發出纖維經脊神經前根至脊神經,支配四肢的骨骼肌。1...
這兩個膨大的形成,與四肢的出現有關,由於此處脊髓內部神經元的增多所致。在脊髓的表面有六條彼此平行的縱溝,前面正中較深的溝,稱前(腹側)正中裂,其前外側有前(腹)外側溝,前根從其間走出;後面正中有一淺溝,稱後(背側...
前角運動神經元分為內、外二群,內側群稱為內側核,但較小,支配軀幹的肌肉運動;外側群稱為外側核,比較大,主要支配四肢的肌肉運動。前角運動細胞的神經突經前外側溝出脊髓,形成脊神經的前根。脊髓灰質前角運動細胞,是軀幹和四肢...
丘腦外側核:又分為較小的背側部和較大的腹側部。背側部接受丘腦其他核團纖維,發出纖維至頂葉皮質。腹側部與脊髓、腦幹以及小腦有廣泛聯繫。具體構造 底部 丘腦底部它是中腦被蓋與背側丘腦的過渡區,其中有丘腦底核和Forel氏區。
即時、不斷地調整著大腦皮層運動區、紅核和脊髓的活動,使運動能夠準確、平穩和順利地進行。新小腦皮層的外側部(外側區)和內側部(間位區)及其相應的投射核團齒狀核和間位核,在隨意運動的起始和完成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小腦皮層的...
第3級神經元的胞體在腹後外側核,發出纖維經內囊後肢主要投射至中央後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葉後部,部分纖維投射至中央前回。此通路若在不同部位(脊髓或腦幹)損傷,則患者在閉眼時不能確定相應部位各關節的位置和運動方向,以及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