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2可溶鹽

可溶鹽包括易溶鹽、中溶鹽和難溶鹽三種。常見的可溶性鹽有KCl 、K2SO4、K2CO3、KNO3、NaCl、Na2SO4、Na2CO3等。一般都具有較大的溶解度,在低礦化度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解作用下可產生強烈的溶蝕作用,對地面和地下工程岩體穩定性或滲透性造成嚴重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溶鹽
  • 外文名:Soluble salts
  • 套用學科:環境工程
  • 套用領域:環境生態
  • 屬性:物質
  • 分類:易溶鹽、中溶鹽和難溶鹽
簡介,可溶鹽的溶解性,可溶鹽的溶蝕性,分類,測定方法,土壤浸出可溶鹽,裝置和試劑,提取方法,電導率,可溶性陽離子,

簡介

可溶鹽一般都具有較大的溶解度,在低礦化度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解作用下產生強烈的溶蝕和淋失,不僅導致基礎沉陷變形,而且往往形成大的地下水滲漏帶或地下塌陷帶,並因此對地面和地下工程岩體穩定性或滲透性造成嚴重的影響。特別是水利工程建設如不採取專門可靠的封閉措施,使原有滲漏帶擴大或形成新滲漏帶,就有可能產生嚴重後果。

可溶鹽的溶解性

可溶鹽的溶解性受兩方面因素的控制。一方面受可溶鹽本身的溶解度、純度及分布產狀特徵等因素的控制,在相同環境水作用下,可溶鹽本身的溶解度越大,純度越高,分布越連續,則溶解越強烈;另一方面還受環境水的離子濃度、水溫及水的循環交替條件的控制,對於一定的可溶鹽,環境水的離子濃度越低,溫度越高,水的循環交替條件越好,則溶解越強烈。以下試驗也說明了上述規律:在低礦化水浸泡作用下,被溶解的主要離子為SO4和Ca,即幾乎為石膏和硬石膏,而Cl、K、Na、Mg離子溶解量很低,隨著浸提次數的增加,石膏和硬石膏的溶解量迅速減少。第一次浸提時,試塊表面可以看出一些凹坑,隨著浸提次數的不斷增加,溶解作用向內發展,凹坑就發展成小溶孔。另外從漢江王甫洲壩區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學成分明顯的垂直分帶性看,也反映了淡水對石膏岩石的溶蝕現象。

可溶鹽的溶蝕性

含可溶鹽岩體的溶蝕性與岩石的透水性、水流的礦化度和流量、可溶鹽的含量及氣候等因素有關,岩石的透水性強,水流的礦化度低,水流量大,可溶鹽含量高,氣候溫暖潮濕,則岩體的溶蝕性越強;反之,溶蝕性越弱。

分類

可溶鹽包括易溶鹽、中溶鹽和難溶鹽三種。易溶鹽是指鈉、鉀、鎂和鈣的氯化鹽類,碳酸鹽和硫酸鹽(NaCI、KCI、Na2SO4、Na2CO3);中溶鹽是指石膏(CaSO4);難溶鹽是指碳酸鈣(CaCO3)。
可溶鹽的種類和含量與黃土的成岩作用有關,影響著黃土的工程性能。當可溶鹽是固態時,對土粒起膠結作用;當其溶解呈離子存在於土中時,其中的陽離子和土粒表面吸附的陽離子發生置換。這兩種不同作用對黃土的工程性能都有較大的影響。
中溶鹽(CaSO4)含量愈多,則濕陷性愈大,不僅如此,因為CaSO4多呈次生結晶分布在黃土的孔隙中,當黃土中氯離子(NaCl,KCI)溶解後,由於濃度大,尚能加速CaSO4的溶解,惡化黃土的工程性能。
難溶鹽(CaCO3)在黃土中既起骨架作用,又起膠結作用。當碳酸鈣呈碎屑狀分布在黃土中時,它便是土中骨架的一部分;當它以薄膜狀分布或與粘土混在一起成聚合體時,它便起膠結作用。起膠結作用的碳酸鈣對濕陷性有明顯的影響。如蘭州黃土和陝西武功黃土碳酸鈣含量相當(9%~14%),但蘭州黃土的碳酸鈣呈碎屑狀分布的多,起膠結作用的少,而武功黃土呈碎屑的少,起膠結作用的多。因此蘭州黃土濕陷性大於武功黃土。

測定方法

常用的測定可溶鹽總量的方法有質量法、電導法和離子加和法(計算全鹽)。質量法系傳統的經典方法,其測定手續較為繁瑣。在測定過程中有兩個問題不易解決:首先,烘乾過程中NaHCO3可能分解,使測定結果偏低;其次,鹼化土壤的提取液往往含有一定數量的膠體微粒,使測定結果偏高。由於電導法、簡單易行,尤其適合大批量標本分析,故多採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