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成都理工”(CDUT),坐落於四川省成都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學校是國家首批和第二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土資源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共和國建國初期的三所地質院校之一。

成都理工大學前身為創辦於1956年的成都地質勘探學院。1958年,學校更名為成都地質學院。1993年,學校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1999年2月,學校設立地質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1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大學。學校先後由地質部、地質礦產部、國土資源部直屬,至2000年劃轉地方。學校2010年成為國土資源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成為國家首輪“雙一流”建設高校,2019年成為教育部與四川省共建的“雙一流”建設高校,2022年成為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截至2024年2月,成都理工大學占地面積3523畝,有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學校有21個教學學院,67個本科招生專業(類),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1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等。學校有教職員工3091人,全日制在校生39169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理工大學 
  • 外文名: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簡稱:成都理工(CDUT) 
  • 所在地:成都市
  • 創辦時間:1956年 
  •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 學校類別:理工類為主 
  • 學校特色:“雙一流”建設高校(2017年、2022年)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成員高校(2020年) 
  • 主管部門: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 
  • 現任領導劉清友(黨委書記) 、許強(校長) 
  • 本科專業:67個(截至2024年2月)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6個(截至2024年2月)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7個(截至2024年2月)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截至2024年2月)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截至2024年2月)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截至2024年2月)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1個(截至2024年2月) 
    二級國家重點學科3個(截至2024年2月) 
  • 院系設定:21個教學學院(截至2024年2月) 
  • 校訓:窮究於理,成就於工 
  • 校歌:《成理之歌》 
  • 地址:成都校區:四川省成都市二仙橋東三路1號  
    宜賓校區:四川省宜賓市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城路三段218號 
  • 院校代碼:10616 
  • 主要獎項:科學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023年) 
    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23年) 
    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23年) 
    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23年) 
    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23年) 
    四川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2023年) 
  • 知名校友:張水昌 、唐菊興 、韓喜球 、黃潤秋 、花福軍 
  • 校慶日期:每年10月第二周的周六 
  • 在校生:39169人(截至2024年2月) 
  • 教職工人數:3091人(截至2024年2月) 
  • 占地面積:3523 畝(截至2024年2月) 
歷史沿革,成都地質勘探學院時期,成都地質學院時期,成都理工學院時期,成都理工大學時期,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合作交流,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學術資源,校園文化,學校標誌,精神文化,社團文化,校區情況,成都校區,宜賓校區,行政管理,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友情況,所獲榮譽,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成都地質勘探學院時期

1956年3月,國務院批准在成都建立中國第三所地質院校——成都地質勘探學院,以重慶大學地質系、西北大學和南京大學地質系的工科部分為基礎,並匯聚了來自北京地質學院、東北地質學院等30餘所機構和高校的教師與幹部。同年秋季,學院招收了1551名本科生,開設了四個專業。10月,舉行了首屆開學典禮。

成都地質學院時期

1957年,學院進行了專業調整,部分學生被分配至其他高校,停止了三個專業的招生。同年,重慶大學地質系二年級學生遷入,北京地質學院的師生也轉入學校。1958年11月,學校更名為成都地質學院。1960年,開始招收研究生並開展地質類函授教育,增設了機械系、數理化系等,並對系別進行了調整合併。1962年,學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地質部雙重領導變為地質部直接領導。1965年,北京地質學院的三個系全部轉入學校。1966年4月,學校停止招生。
1972年3月,學校開始招收三年制普通班大學生,並在1976年之前共招收了5屆3073名大學生。1977年,學校恢復了本科生的全面招生,並在1978年恢復了招收碩士研究生。1979年,學校的領導體制改為由地質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領導,以地質部為主。1981年,學校被批准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擁有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982年,學校恢復了函授教育,開設了4個專業。1983年,學校成為第二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擁有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並從該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5年2月,學校在地礦部和四川省委的批准下,開始試行院長負責制,並在同年新建了社會科學系、管理科學系和套用數學系。
1986年,成都地質學院開始接收外國留學生。1988年,該校的“石油地址與勘探(聯合岩石學、套用地球物理)”和“工程地質”兩個學科被評審為國家級重點學科。1991年,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並在同年建立了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92年,學校的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三個專業成為省級重點學科。

成都理工學院時期

1993年5月,學校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並在同年12月被確定為部屬重點高等院校。1995年,學校獲得了正教授終審權和博士導師自審權,並獲批建設地學和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1996年3月,學校構造地質學專業被批准為省級重點學科。同年,學校與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正式簽訂了建立長期穩定合作辦學關係協定書。1997年3月,學校環境工程專業被批准為部省級重點學科。1997年7月,學校與四川省國際影視文化傳播中心聯合建立了“成都理工學院廣播影視藝術學院”。同年,學校在校本部建立第一個二級學院——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開始學校教學資源的最佳化重組工作。
1998年2月,地礦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簽訂了共建成都理工學院的協定。同年9月,學校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含古人類學)專業被批准為部省級重點學科。1999年2月,經人事部和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研究決定,學校設立“地質學”(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同年7月,學校套用化學專業被批准為省級重點學科。2000年4月,學校與中國核工業西南核物理研究院合作成立成都理工學院樂山分院。

成都理工大學時期

2010年11月3日,國土資源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在錦江賓館舉行簽字儀式,共建成都理工大學。2001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成都理工學院、四川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和成都有色地質職工大學組建成都理工大學。同年9月,成都理工大學正式掛牌成立。2002年11月,學校獲成華區"優秀文明單位"。2004年2月,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和廣播影視學院經教育部批准為本科層次的獨立學院。同年7月,學校油氣田開發工程、固體地球物理學、第四紀地質三個專業被批准為省級重點學科。2006年,學校新增套用物理、物流管理、音樂表演和採礦工程四個本科專業,並於同年被成都市委、市政府授予成都市“文明單位”稱號。
2017年,學校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2019年,學校地質災害防控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選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簡稱”111計畫“)。同年,學校成為教育部與四川省共建的“雙一流”建設高校,2022年成為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2020年,學校加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與其他聯盟成員高校共同探索符合中國特色、西部特徵、成渝特點的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建設的新內涵、新路徑與新模式。2022年2月,學校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截至2024年2月,學校有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是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24年2月,成都理工大學設有21個教學學院,另有1所獨立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67個本科招生專業(類)。
成都理工大學部分院系設定(截至2024年5月)
院系
專業
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
地質學、地球化學、資源勘查工程、測繪工程、行星科學
能源學院
資源勘查工程(石油地質)、石油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油氣儲運工程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工程力學、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地質工程、土木工程(岩石工程)、土木工程(道路工程)、土木工程(建築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地球物理學院
地球物理學、勘查技術與工程、空間科學與技術
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核工程與核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輻射防護與核安全、核化工與核燃料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
套用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管理科學學院
工商管理、電子商務、大數據管理與套用、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列主義基礎(後改名為馬克思主義基礎)
文法學院
法學、社會學、公共事業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工作、勞動與社會保障
外國語學院
英語、日語、翻譯、商務英語
商學院
會計學、市場行銷、經濟學、投資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務管理、會計學
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
廣播電視編導、表演、播音與主持藝術、視覺傳達設計、廣告學、廣播電視學
體育學院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休閒體育
計算機與網路安全學院(示範性軟體學院)
人工智慧、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館藏、網路空間安全等
地理與規劃學院
地理信息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遙感科學與技術、旅遊管理、建築學、風景園林
生態環境學院
環境工程、環境生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
數理學院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套用統計學、套用物理學
機電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工業設計、工業工程
沉積地質研究院
-
繼續教育學院
-
國際教育學院
-

學科建設

2007年,學校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被增列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008年,學校地球化學、英語、材料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四個專業被批准為四川省省級特色專業,數學與套用數學、土木工程被列入教育部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第四紀地質學、核技術及套用、材料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被增列為省級重點學科,套用數學成為省級重點(培育)學科。2011年3月,學校新增地球物理學、土木工程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1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2年4月,學校新增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2年5月,學校被評為2011-2012年度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截至2024年2月,成都理工大學有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3個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自主設定及交叉設定二級學科,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有1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4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學科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行列,2個學科入選四川省首輪“一流學科”建設行列,6個學科入選四川省“雙一流”建設貢嘎計畫建設行列。
成都理工大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截至2024年5月)
學科門類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一級學科獲批時間
二級學科獲批時間
理學
0708
地球物理學
2011
2003
0709
地質學
2000
1984
工學
0814
土木工程
2011
2003
081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1998
1984
0820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2018
1998
0827
核科學與技術
2018
2006
管理學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2012
2012
參考文獻:
成都理工大學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截至2024年5月)
專業學位類別
類別代碼
獲批時間
資源與環境
0857
2021
參考文獻:
成都理工大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截至2023年9月)
學科門類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一級學科獲批時間
二級學科獲批時間
經濟學
0202
套用經濟學
2011
2011
法學
0301
法學
2019
-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2011
2006
文學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2021
2001
0503
新聞傳播學
2021
2006
理學
0701
數學
2011
1996
0702
物理學
2019
-
0703
化學
2011
2001
0705
地理學
2011
2003
0708
地球物理學
2011
1998
0709
地質學
2000
1981
工學
0801
力學
2021
-
0804
儀器科學與技術
2011
1996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2006
1996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
2011
1996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011
2001
0814
土木工程
2011
1996
0816
測繪科學與技術
2011
1996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2011
1996
081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1998
1981
0820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2011
1996
0827
核科學與技術
2018
1998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2011
2001
0839
網路空間安全
2021
-
管理學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1998
1998
1202
工商管理學
2018
2003
參考文獻:
博士、碩士學位授權自主設定及交叉設定二級學科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設定時間
0708Z1
岩石物理學
2011
0709Z1
沉積學(含:古地理學)
2011
0709Z2
礦產資源化學
2011
0818Z2
核資源與核勘查工程
2011
99J1
環境地質學
2011
99J2
套用地球物理
2011
99J3
礦物材料學
2011
99J4
金屬礦產與金屬材料學
2011
99J5
非常規油氣地質學
2011
99J6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
2011
99J7
數學地質
2011
99J8
資源與環境遙感
2011
99J9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2011
參考文獻:
註:數據截至2024年5月
成都理工大學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截至2023年9月)
專業學位類別
類別(領域)代碼
獲批時間
金融
0251
2014
套用統計
0252
2014
國際商務
0254
2021
法律
0351
2018
翻譯
(英語筆譯)055101
2010
(英語口譯)055102
2010
電子信息
0854
2019
機械
0855
2019
材料與化工
0856
2019
資源與環境
0857
2019
能源動力
0858
2019
土木水利
0859
2019
生物與醫藥
0860
2019
風景園林
0862
2014
會計
1253
2019
工程管理
1256
2010
戲劇與影視
1354
2023
設計
1357
2023
參考文獻:
成都理工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截至2022年2月)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地質學
地球物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土木工程
核科學與技術
參考文獻:
成都理工大學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截至2024年2月)
地球科學
工程學
環境科學/生態學
化學
材料科學
-
參考文獻:
成都理工大學重點學科(截至2024年5月)
類別
學科代碼
學科名稱
國家重點學科
081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含“地質工程”、“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三個二級重點學科)
070901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重點培育)
省部級重點學科
081704
套用化學
083002
環境工程
070801
固體地球物理學
081401
岩土工程
070901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070903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含古人類學
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
070904
構造地質學
070902
地球化學
082002
油氣田開發工程
070905
第四紀地質學
080502
材料學
082703
核技術與套用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070104
套用數學(重點培育)
參考文獻:
成都理工大學建設學科(截至2024年2月)
類別
學科名稱
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四川省首輪“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地球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
參考文獻:

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2月,成都理工大學有教職員工3091人,其中教授(級)572人、副教授(級)818人。獲國家級人才項目、稱號和榮譽235人次,其中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9人、全國創新爭先獎2人、光華工程科技獎1人、何梁何利基金獎2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4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人、IEEE Fellow入選者1人、其他國家院士2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7人、科學探索獎1人、李四光地質科學獎5人、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0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2人、全國優秀教師6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4人;獲省部級人才項目、稱號和榮譽574人次。劉寶珺院士擔任學校名譽校長。以柔性引進等方式聘請王成善院士、多吉院士、崔鵬院士、胡瑞忠院士等兩院院士35名。學校有4個院士工作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團隊、1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5個四川省科技創新團隊(創新研究群體)、1個四川省社會科學高水平研究團隊。
成都理工大學部分師資力量(截至2024年5月)
類別
姓名
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寶珺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
裴向軍、李天斌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胡偉、范宣梅、彭強、李超、劉耘、許強、庹先國、王成善、黃潤秋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
蘇濤、胡偉、范宣梅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范宣梅、裴向軍、唐菊興、劉耘、李勇、李忠權、庹先國、李天斌、許強、劉清友、唐川、劉樹根、王成善、黃潤秋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范宣梅、裴向軍、唐菊興、劉耘、李勇、黃潤秋
IEEE Fellow入選者
黃琦
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許強、黃潤秋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劉樹根、王志、彭強、黃琦、曾英、桑世華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部分)
曾英、侯明才、范宣梅、賴萬昌等110人
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
黃潤秋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葛良全
全國優秀教師
吳仁明、楊武年、賀振華、湯經武、葉松柏、田守銘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許強、賀振華、黃潤秋、張倬元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4年2月,成都理工大學有國家級一流專業2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特色專業13個,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專業13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4個;省級一流專業48個,省級特色專業1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3個。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有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含獨立招生方向)7個,省級卓越計畫試點專業22個。學校有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是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畫實施高校。學校有各類國家級一流課程17門,各類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92門。
成都理工大學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截至2024年5月)
編號
專業名稱
級別
GTS2007-31-1
勘查技術與工程
國家級
GTS2007-25-1
資源勘查工程
國家級
GTS2007-25-2
地球物理學
國家級
GTS2008-21-1
數學與套用數學
國家級
GTS2008-21-2
土木工程
國家級
GTS2009-16-1
地質學
國家級
GTS2009-16-2
地球化學
國家級
TS12421
核工程與核技術
國家級
STS2007-511-1
石油工程
省級
STS2008-422-1
英語
省級
STS2008-422-2
材料科學與工程
省級
STS2008-422-3
工商管理
省級
STS2009-00-1
化工與製藥
省級
STS2009-00-2
測控技術與儀器
省級
STS2009-00-3
信息與計算科學
省級
STS2009-00-4
測繪工程
省級
STS2010-00-1
地理信息系統
省級
STS2010-00-2
環境工程
省級
STS2010-00-3
信息工程
省級
STS2010-00-4
電子商務
省級
參考文獻:
成都理工大學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截至2024年5月)
勘查技術與工程
參考文獻:
註:學校官網簡介顯示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有4個,但詳情頁則顯示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有1個。
成都理工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截至2024年5月)
學院
專業名稱
地球物理學院
勘查技術與工程(物探方向)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勘查技術與工程(地質工程)
地球科學學院
資源勘查工程(固體礦產)
能源學院
資源勘查工程(油氣勘探)
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
化學工程與工藝
參考文獻:
成都理工大學省卓越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截至2024年5月)
學院
專業名稱
地球科學學院
遙感科學與技術
地球科學學院
測繪工程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地質工程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環境工程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
能源學院
石油工程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
化工與製藥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
生物工程
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
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測控技術與儀器
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核工程與核技術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信息工程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軟體工程
城鄉與旅遊規劃學院
建築學
法學院
法學
城鄉與旅遊規劃學院
園林
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
新聞學
參考文獻:
成都理工大學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截至2022年6月)
專業名稱
級別
所在學院
認定年度
地質學
國家級
地球科學學院
2019
地質工程
國家級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2019
土木工程
國家級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2019
數學與套用數學
國家級
數理學院
2019
地球物理學
國家級
地球物理學院
2019
機械工程
國家級
機電工程學院
2019
化學工程與工藝
國家級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
2019
軟體工程
國家級
計算機與網路安全學院(牛津布魯克斯學院)
2019
資源勘查工程
國家級
能源學院、地球科學學院
2020
廣播電視學
國家級
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
2020
地理信息科學
國家級
地球科學學院
2020
測繪工程
國家級
地球科學學院
2020
核工程與核技術
國家級
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2020
環境工程
國家級
生態環境學院
2020
工商管理
國家級
管理科學學院
2020
套用化學
國家級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
2021
材料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
2021
電子商務
國家級
管理科學學院
2021
英語
國家級
外國語學院
2021
市場行銷
國家級
商學院
2021
會計學
國家級
商學院
2021
表演
國家級
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
2021
信息工程
國家級
機電工程學院
2021
參考文獻:
成都理工大學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截至2022年6月)
專業名稱
級別
所在學院
認定年度
地質學
國家級
地球科學學院
2019
地質工程
國家級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2019
土木工程
國家級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2019
數學與套用數學
國家級
數理學院
2019
地球物理學
國家級
地球物理學院
2019
機械工程
國家級
機電工程學院
2019
化學工程與工藝
國家級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
2019
軟體工程
國家級
計算機與網路安全學院(牛津布魯克斯學院)
2019
資源勘查工程
國家級
能源學院、地球科學學院
2020
廣播電視學
國家級
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
2020
地理信息科學
國家級
地球科學學院
2020
測繪工程
國家級
地球科學學院
2020
核工程與核技術
國家級
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2020
環境工程
國家級
生態環境學院
2020
工商管理
國家級
管理科學學院
2020
套用化學
國家級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
2021
材料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
2021
電子商務
國家級
管理科學學院
2021
英語
國家級
外國語學院
2021
市場行銷
國家級
商學院
2021
會計學
國家級
商學院
2021
表演
國家級
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
2021
信息工程
國家級
機電工程學院
2021
石油工程
省級
能源學院
2019
勘查技術與工程
省級
地球物理學院
2019
測控技術與儀器
省級
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2019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省級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2019
地球化學
省級
地球科學學院
2019
旅遊管理
省級
旅遊與城鄉規劃學院
2020
建築學
省級
旅遊與城鄉規劃學院
2020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省級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
2020
遙感科學與技術
省級
地球科學學院
2019
法學
省級
文法學院
2020
信息與計算科學
省級
數理學院
2020
輻射防護與核安全
省級
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2020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省級
旅遊與城鄉規劃學院
2020
思想政治教育
省級
馬克思主義學院
2020
經濟學
省級
商學院
2020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省級
計算機與網路安全學院(牛津布魯克斯學院)
2020
工程力學
省級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2021
空間科學與技術
省級
地球物理學院
2021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省級
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2021
廣播電視編導
省級
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
2021
播音與主持藝術
省級
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
2021
網路空間安全
省級
計算機與網路安全學院(牛津布魯克斯學院)
2021
套用物理學
省級
數理學院
2021
工業設計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2021
電子信息工程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2021
參考文獻:
成都理工大學部分國家級一流課程名單(截至2023年4月)
課程名稱
課程類型
獲批時間
崩滑災害防治學習與體驗虛擬仿真實驗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
2019.3
探槽工程布設及編錄採樣虛擬仿真實驗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
2019.3
強輻射場劑量計算與防護實驗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
2019.3
工程地質分析原理
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
2020.10
旅遊學概論
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2020.10
基於VR技術的劇場舞台演藝空間認知與體驗虛擬仿真項目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
2020.10
化學工程原理
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
2023.4
紀錄片創作
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2023.4
遙感概論
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2023.4
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實踐
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2023.4
融合新聞報導社會實踐
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2023.4
創新創業教育
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2023.4
參考文獻:
成都理工大學部分省級一流課程名單(截至2023年1月)
課程名稱
類別
獲批時間
工程地質分析原理
線上一流課程
2021.11
國家公園管理
線上一流課程
2021.11
旅遊學概論
線上一流課程
2021.11
化學工程原理
線上一流課程
2021.11
證券投資分析
線上一流課程
2021.11
工程地質分析原理
線下一流課程
2020.12
採油工程
線下一流課程
2020.12
峨眉山地質認識實習
線下一流課程
2020.12
岩石礦物分析
線下一流課程
2021.11
沉積岩石學
線下一流課程
2021.11
參考文獻:
成都理工大學宜賓校區實驗室(截至2024年5月)
類別
名稱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地質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土木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地質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中央地方共建教學實驗室
電子信息技術實踐教學基地
四川省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實驗教學中心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數學套用與計算機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基礎化學試驗教學示範中心
環保部重點實驗室
環境保護水土污染協同控制與聯合修復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共建實驗室
電子電工實驗室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數學地質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參考文獻:

合作交流

成都理工大學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與資源、能源、環境、建築、軍工和高新技術等領域的國家大型企業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係。學校是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項目等多個國家公派項目實施單位。成都理工大學2005年開始與英國數所大學開展深度合作,是全國較早設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高校。有兩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一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2013年,成都理工大學與英國愛丁堡大學簽署教育合作備忘錄。兩校在地質學、地球物理學、環境地學等5個本科專業開展“2+2”合作辦學項目。學生先在國內學習兩年本科課程,然後到愛丁堡大學繼續深造、完成剩餘兩年的本科課程後,可同時獲得成都理工大學的畢業證書、學位與愛丁堡大學的學位。成都理工大學2017年與美國密蘇里大學簽訂聯合培養本碩生項目,有效推動了學校新聞傳媒類專業國際化辦學。並期望在“2+2”本科生聯合培養的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多元國際化合作。2022年,學校與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
大批國外著名專家學者到學校交流訪問、講授課程,參與科研,極大的提高了學校教學科研國際化水平。學校邀請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一大批世界知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國際合作科技項目取得豐碩成果。學校聘請外籍專家定期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課程,納入人才培養體系。近5年共聘請400餘人次長期外國專家在校任教,規模在四川省僅次於四川大學及電子科技大學。截至2024年2月,學校先後與英國、加拿大、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義大利等國家的180餘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獲批實施英國牛頓基金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英合作項目等國際項目。學校舉辦四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在四川省屬高校中首個獲得教育部批准設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成都理工大學牛津布魯克斯學院。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成都理工大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實施科研“一體兩翼”戰略布局,深入推進“青藏高原及周緣複雜地質過程與資源環境效應科學研究計畫”(簡稱“珠峰科學研究計畫”),勇攀科技創新高峰。截至2024年2月,成都理工大學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有教育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四川省等部省級科技平台38個。
成都理工大學部分科研基地(截至2024年5月)
平台類別
平台名稱
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
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地質災害防控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構造成礦成藏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地學空間信息技術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自然資源部深時地理環境重建與套用重點實驗室
自然資源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
地震震中區地質災害—四川汶川野外基地
攀枝花釩鈦磁鐵礦—四川攀枝花野外基地
自然資源部工程技術創新中心
自然資源部西部地區地質災害防控與生態修復技術創新中心
自然資源部複雜構造區頁岩氣勘探開發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參與)
自然資源部地質環境監測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參與)
生態環境部重點實驗室
國家環境保護水土污染協同控制與聯合修復重點實驗室
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污染控制與模擬重點實驗室(成都基地)(參與)
應急管理部重點實驗室
滑坡災害風險預警與防控應急管理部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數學地質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地學核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天府永興實驗室碳匯及固碳研究部(地熱勘探開發與綜合利用研究中心、固碳與生態修復研究中心)
四川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型監測及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參與)
四川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油氣地質成都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四川省工程實驗室
四川省頁岩氣勘探開發工程實驗室
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地質環境脆弱區生態修復材料與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地熱能勘探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油氣鑽完井智慧型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數控裝備超精密驅動與傳動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新制式軌道齒輪傳動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參與)
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
地質災害防控協同創新中心
攀西戰略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協同創新中心
四川盆地及周緣優質頁岩氣資源潛力評價協同創新中心
參考文獻: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2月,成都理工大學牽頭成立國際大型滑坡研究協會(iRALL)等國際學術組織,承擔深時數字地球(Deep-timeDigitalEarth,簡稱DDE)等國際大科學計畫。在宜居地球演化和行星科學領域取得重要成果,論文發表於《Nature》《Science》正刊。學校先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計畫、國家“973”計畫、國家地調計畫、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諮詢項目等一大批重要項目。學校累計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等獎項總計1087項(次),其中國家級獎項有: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中國專利獎金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三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7項。
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年份
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
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2011
汶川地震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4
中國西南高邊坡穩定性及災害防治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5
渤海灣盆地深層大型整裝凝悉氣田勘探理論技術與重大發現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9
中國西部海相碳酸鹽岩層系構造-沉積分異與大規模油氣聚集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9
西部山區大型滑坡潛在隱患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關鍵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9
“科學家帶你去探險“系列叢書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7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6
山區高速公路運營保障關鍵技術及裝備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5
講給孩子的中國大自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
高海拔地區大型公路隧道建設與營運關鍵技術及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
極低強度應力比條件下地下廠房洞室群圍岩變形控制關鍵技術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2016
西南地區水電工程複雜高陡邊坡穩定控制技術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2010
濟陽坳陷非常規油藏組合縫網壓裂新技術與規模套用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22
巨型滑坡演化機制與防治技術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22
深埋水工隧洞重大地質災害風險識別關鍵技術及套用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5
深埋隧道勘察技術研究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9
西南地區水電工程高邊坡穩定性及支護設計技術研究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8
強震地質災害鏈生演化機制與風險預測
四川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21
四川盆地一體化高效開頁岩氣地質工程發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
四川省科學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2022
超長深埋高風險公路隧道建設關鍵技術及套用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22
先進核探測信號處理關鍵理論、技術與套用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21
基於OUV的九寨溝震後地質環境調查評價與修復關鍵技術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21
動力電池用高能量密度、高穩定性鎳基三元正極材料製備技術與關鍵裝備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21
深水鑽井“升沉補償裝置-管柱-井控”系統安全控制技術研發與套用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19
汶川地震災後城鄉重建規劃理論、關鍵技術及套用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19
西部山區大型工程危岩體災變過程及防控技術體系研究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16
高地應力隧道穩定性與地質災害防治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16
粘度時變性灌漿材料擴散與固結研究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3
核輻射環境安全綜合監測技術研究與開發套用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3
四川盆地下組合天然氣的成藏過程和機理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3
大型滑坡預警預報與應急處置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2
汶川地震地質災害研究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11
天山公路邊坡地質災害預測評價和防治技術研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12
長大隧道施工地質災害發生機理
雲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2011
複雜滲流岩體多尺度時效損傷評價關鍵技術與套用
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19
西藏甲瑪銅多金屬礦床成礦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
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6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系統
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5
汶川地震地質災害綜合調查與減災關鍵支撐技術研究
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14
汶川地震公路震害評估、機理分析及設防標準評價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1
油氣鑽井高效鑽頭技術研究及產業化套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2020
山區機場高填方地基穩定及變形控制關鍵技術研究
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2
全球巨型成礦帶覆蓋區高(多)光譜遙感示礦信息提取技術及套用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7
黃驊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層序地層學研究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7
貝爾凹陷原型盆地恢復技術研究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7
青海省都蘭縣五龍溝地區金礦成礦規律及大比例尺成礦預測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7
陸相斷陷盆地緩坡帶沉積體系與成藏動力學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6
大深度多功能電磁探測技術與系統集成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5
龍門山活動構造與汶川地震地表過程研究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5
地學大數據與智慧型套用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2023
面向醫療大數據的多尺度監控理論及套用
四川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22
工業園區跨介質協同監測預警關鍵技術及套用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22
龍門山沖斷帶超深層碳酸鹽岩勘探理論技術與雙魚石大氣田發現
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22
低豐度煤系氣藏多氣合採有利區優選與工業化開發關鍵技術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21
貢嘎山海螺溝旅遊自然資源的研究、保護和利用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9
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壩基岩體質量及建基面工程地質研究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8
四川岷江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重大地質工程關鍵技術系統研究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8
四川岷江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開挖邊坡穩定性的地質工程系統研究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0
四川九寨黃龍機場
第八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2008
銅陵至黃山高速公路
第十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2011
成都理工大學部分研究成果
類別
名稱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國西南高邊坡穩定性評價及災害防治
汶川地震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
渤海灣盆地深層大型整裝凝析氣田勘探理論技術與重大發現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大牛地氣田緻密碎屑岩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實踐
高海拔地區大型公路隧道建設與營運關鍵技術及套用
山區高速公路運營保障關鍵技術及裝備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系統
“科學家帶你去探險”系列叢書
中國西部海相碳酸鹽岩層系構造-沉積分異與大規模油氣聚集
西部山區大型滑坡潛在隱患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關鍵技術
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
尼克·倫格斯
中國專利金獎
注漿擴散測試裝置專利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4年3月,成都理工大學圖書館擁有紙質文獻約311萬冊,訂購紙質現刊約500種。
  • 電子資源
截至2024年3月,成都理工大學圖書館訂購SCI、Elsevier、CNKI等國內外知名資料庫95個,其中電子圖書約265萬冊、電子期刊約140萬冊、電子學位論文約1190萬冊,音視頻約8287小時。
  • 學術期刊
成都理工大學學術期刊
期刊名
簡介
期刊封面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該刊創辦於1960年,原名《成都地質學院學報》(1960~1993年)、《成都理工學院學報》(1994~2002年),2003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出版周期為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成都理工大學校長許強教授擔任期刊主編。該刊主要刊登地質與礦產、油氣地質與勘探、水文與工程地質、核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數學與套用數學和化學與套用化學等學科的研究論文和綜述文章
成都理工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該刊是由四川省教育廳主管,成都理工大學主辦的社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本刊創刊於1993年,原名《四川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四川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與《理工高教研究》(成都理工大學內刊)合刊,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正式更名為現刊名,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刊期為季刊。2011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改為雙月刊。該刊重點特色欄目有“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研究”“紀檢監察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等,常設一般欄目有“經濟與管理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教育與教學研究”等。本刊收錄的資料庫有: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知網、維普、萬方、超星等
成都理工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礦物岩石》
該刊創於1980年,是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主管,四川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和成都理工大學共同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地質學類學術期刊。該刊開設的主要欄目有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等相關學科的重要基礎理論、研究現狀、動態分析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等
成都理工大學
《礦物岩石》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原《地質科技管理》、《地質系統管理研究》)
該刊創於1984年,立足於國土資源管理國土資源科技發展,緊跟國土資源行業研究動向,及時反映中國國土資源學術研究的最新進展,以其理論性、學術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為中國經濟發展服務
成都理工大學
《國土資源科技管理》
《物探化探計算技術》
該刊創於1979年,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地球物理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T3級。期刊論文除被國內多家文獻機構收錄外,還被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多家文獻機構收錄。辦刊宗旨為緊密結合當前建設和地質礦產勘查的中心任務,促進地球探測信息處理和計算技術的套用與發展,繁榮學術創作與交流,面向全國有關行業,為生產、教學和科研服務
成都理工大學
《物探化探計算技術》
《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
該刊創於1990年,是四川省教育廳主管,成都理工大學和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的學術性季刊。入選中國科技期刊T3級,《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和“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網路系統(ChinaInfo數位化期刊群”。榮獲四川省優秀編輯加工獎等榮譽稱號。該刊開設的主要欄目有:由地球內動力和外動力地質作用以及不合理的人類工程活動引起的地質災害,如滑坡、崩塌、岩溶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海水入侵、活斷層、地震、火山等地質災害方面的治理與環境保護方面的研究成果
成都理工大學
《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
《Ore and Energy Resource Geology》(《礦產與能源資源地質》)
該刊創於2019年。2022年8月,成都理工大學與Elsevier出版集團簽訂協定,該期刊由Elsevier和成都理工大學主辦,隸屬於成都理工大學,由Elsevier出版集團負責發行。期刊主編為成都理工大學兼職教授Franco Pirajno,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侯明才教授擔任編委會主任。該刊為礦產與能源資源地質學專業的學術性英文期刊,主要發表高質量的原創研究文章、綜述文章與及時評論等
成都理工大學
《礦產與能源資源地質》

校園文化

學校標誌

  • 校名
學校名稱為成都理工大學,簡稱“成都理工”。英文譯名為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CDUT”。
成都理工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校名
  • 校徽
成都理工大學校徽由三部分組成。
地球其一寓意我校是一所以地學為優勢特色,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大學;其二寓意我校關注宜居地球,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體現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的理念。恐龍恐龍形象來源於我校博物館馬門溪龍化石標本。它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國恐龍,亞洲保存完整恐龍化石中的最大者,是我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是歷史的象徵、文化的象徵,具有社會知名度和校友認同度。該恐龍造型昂首挺拔,其寓意契合我校“不甘人後,敢為人先”的精神。書本和地層用地層構成的書本,象徵知識與智慧,其寓意是成理人孜孜不倦的求知求真,地層體現我校在地學方面的特色,蘊含成理“窮究於理 成就於工”的校訓。
成都理工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校徽
成都理工大學校旗為長方形旗幟,以藍色作為底色,中間印有白色校標和中英文校名。
成都理工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校旗

精神文化

成都理工大學校訓“窮究於理、成就於工”含義是:窮究於事事物物之理,成就於實踐實幹之工。
成都理工大學校歌為《成理之歌》。

社團文化

成都理工大學的學生社團活躍,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學校大數據協會致力於普及數據思維和傳播數據文化,通過知識實踐,培養同學們對大數據的興趣和素質,提高他們在數據科學領域的競爭力。電子協會自1995年成立以來,一直面向全校電子愛好者,提供科技性、學術性和趣味性的活動,如電子設計大賽和知識培訓課程,以提升學生的科技水平和動手能力。測量協會成立於2004年,以“測天地之方圓,繪五洲之神采”為宗旨,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實踐能力,為同學們提供實踐鍛鍊的平台。調研協會則專注於社會科學研究,通過組織課題研究、技能培訓和調查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社會調研和數據分析能力,助力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這些協會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也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提升能力的舞台。
成都理工大學社團文化
名稱
簡介
成都理工大學大數據協會
該協會宗旨是普及數據思維、傳播數據文化,培養創新人才、促進自身發展,知識實踐並重、適應社會需求。目的是向同學們普及大數據知識,培養其對大數據興趣和良好的素質。讓更多的同學可以了解大數據相關知識及發展信息,有利於參加各項數據科學競賽,提高大數據知識水平和大數據套用能力,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動手能力
成都理工大學電子協會
該協會成立於1995年,設有宜賓分社。該協會是面向全校廣大電子愛好者的一個具有科技性、學術性和趣味性的大學生科技社團組織。科技部、活動部、宣傳部、組織部,四個職能部門各司其職,成功舉辦每年的校園初等電子設計大賽,校園高等電子設計大賽,電子知識培訓課以及豐富多彩的社團聯誼活動
成都理工大學測量協會
該協會成立於2004年,以“測天地之方圓,繪五洲之神采”為宗旨,面向社會,緊跟測量科學發展形勢,積極幫助廣大學生掌握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強化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為廣大同學提供煅煉自己的平台。在實踐中培養同學們的綜合素質
成都理工大學調研協會
該協會成立於2015年,是我校一個以社科為主,以課題研究為核心,凝聚有志於社科研究愛好者的協會,由項研部、策劃部和外宣部構成。該協會立足於社會實踐,依託成都理工大學文法學院的專業優勢,通過組織周期性的技能培訓和學習交流,以及一系列的調查實踐活動和相關比賽來提升社會調研、數據分析以及調查報告撰寫等能力,使其能夠具備調研素質及技能,助力參與者學習與成長
參考文獻:

校區情況

成都校區

成都理工大學成都校區地址為成都市成華區二仙橋東三路1號,郵政編碼為610059,占地面積約為2887畝。
該校區設有芙蓉餐廳、銀杏餐廳等7個餐廳,能夠提供基本保障一伙食、特色餐飲、外賣送餐等餐飲服務。
該校區共有29棟學生公寓,分為芙蓉片區、香樟片區、珙桐片區、銀杏片區、榕樹園片區五大片區。
截至2023年8月,該校區有運動場館10萬餘平方米。有綜合體育館1座,固定座位1200人,使用面積3000餘平方米(內設標準籃球場1個、專業羽毛球場12片、桌球桌20台),網球場12片(含風雨球場4片),標準游泳池2個和練習池1個,田徑場2個(內設2個人工草皮標準足球場),塑膠籃球場25片,排球場10片,桌球台若干,5人制足球場2個,攀岩壁1座,綜合拓展場地1個,小型體操房2個。

宜賓校區

成都理工大學宜賓校區地址為四川省宜賓市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城路三段218號,郵政編碼為644000。該校區下設辦公室、人事工作部、教務工作部、學術工作部和綜合保障部五個部門,並設有8個實驗室。截至2024年5月,該校區有專業教師198人,其中高級職稱95人,自然資源部領軍人才1人等,設有智慧型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等15個學科專業。
成都理工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宜賓校區平面圖
成都理工大學宜賓校區共有銀杏一、二兩個食堂,可提供基本飲食、套餐、麵食、小吃、桌餐、飲品、糕點等服務;為滿足師生的個性化需求,美食城還可提供各種特色美食。
成都理工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宜賓校區食堂
成都理工大學宜賓校區有5棟學生公寓,分別為銀杏1舍-5舍。公寓樓配有電梯,每層都有直飲水機,24小時免費熱水供應。宿舍四人間,上床下桌,有空調、有風扇,每個人都有一個衣櫃、箱櫃。衛生間、浴室乾濕分離。
截至2023年8月,成都理工大學宜賓校區建設有形體室、武術室、桌球室、體測室、攀岩牆、健身室,以及室內外籃球場地、羽毛球場地和室外網球場地、排球場地、足球場地等各類體育運動設施場所,便於師生日常的體育運動鍛鍊,以及各項群體活動的展開,豐富師生課內外生活。

行政管理

現任領導

成都理工大學現任領導(截至2024年5月)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名譽校長
校長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
副校長
參考文獻:

歷任領導

成都理工大學歷任領導(2023年10月前)
成都地質學院
歷任黨委書記
任職時間
路拓
1956.11-1957.04
1957.04-1959.12
趙鐸
1959.12-1966.03
1972.12-1978.06
周道
1978.04-1980.11
柳運光
1980.11-1983.05
程業勛
1983.10-1984.12
欒世偉
1985.01-1988.10
閻樹旺
1989.01-1993.06
歷任校長
任職時間
朱國平
1957.10-1963.09
趙鐸
1964.07-1966.03
1966.03-1978.04
許亮
1978.04-1983.05
張倬元
1983.10-1988.10
趙澤三
1988.10-1991.05
1991.05-1993.06
成都理工學院
歷任黨委書記
任職時間
趙澤三
1993.06-1997.03
賀振華
1997.03-2001.08
歷任院長
任職時間
賀振華
1993.06-2001.08
劉寶珺
1995.01-2001.08
成都理工大學
歷任黨委書記
任職時間
張小南
2001.08-2003.09
馮文廣
2003.09-2008.12
譚書敏
2008.12-2018.11
龔灝
2018.11-2023.10
歷任校長
任職時間
王成善
2001.09-2003.09
劉家鐸
2003.09-2010.07
倪師軍
2010.07-2017.09
龔灝
2017.09-2018.11
劉清友
2018.12-2023.10
參考文獻:

校友情況

成都理工大學校友會於2002年2月在四川省民政廳註冊,是一個由學校校友自願組成的、非贏利性的民間社會團體,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校友會下設秘書處,具體負責本會日常運營管理。
按照《成都理工大學校友會章程》,凡曾在理工大學校友包括成都地質勘探學院、成都地質學院、成都理工學院、四川商業高等專科學校、成都冶金地質幹部學院(成都有色地質職工大學)、四川省機械技工學校和四川省機電管理學校,以及使用成都理工大學名稱等相關學校各時期的畢業生、結業生、肄業生,曾經在母校任教、任職者,以及參加過母校舉辦的各類培訓、進修班的學生,均為校友會會員的組成對象。截至2024年6月,校友總會已建立了30餘個地方或行業校友聯絡處,竭誠為全體校友服務。
黨政界(部分)
姓名
概況
胡昌升
甘肅省委書記、甘肅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第二十屆中央委員
賴蛟
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胡廣傑
江蘇省委常委、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李彬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原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馬華東
民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會主委、自治區國家305項目辦公室主任
杜光偉
西藏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孫王勇
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原一級巡視員
袁順明
成都市成華區委書記
尚現功
青海省地理信息和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主任(副廳級)
趙建平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
註:排名不分先後,僅部分列舉
科教界(部分)
姓名
概況
劉寶珺
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沉積學家,中國沉積學的奠基人之一。自1987年起,他作為國際地科聯“全球沉積委員會”領導成員和全球沉積地質計畫中國委員會主席
多吉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
胡瑞忠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所長、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理事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張水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首席專家,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油氣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亞非石油地球化學家理事會主席
唐菊興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曾任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副院長,中國地質科學院區域成礦規律研究室主任,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
李松嶺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原主任、黨委書記,河南省清潔能源供暖協會副會長
謝淵
中國地質調查局軍民融合地質調查中心主任
李文昌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主任、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所長,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
胡澤松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中國地質調查局稀土資源套用技術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
熊盛青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國土資源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獲得者、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物探與化探》主編,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
謝文衛
中國地質科學院勘探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王登紅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副所長
李增悅
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副主任
朱向泰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副院長
周琦
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貴州省地礦局首席科學家,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
趙俊猛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大陸碰撞與高原隆升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常務理事、黨委副書記
余嘉順
紐西蘭皇家科學院院士、紐西蘭華人科學家協會主席
王之敬
美國雪佛龍石油公司首席科學家、美國勘探地球物理學家協會(SEG)前副主席、史丹福大學地球物理系講座教授
羅旭
昌吉學院黨委書記
杜正聰
宜賓學院院長
劉志飛
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
朱弟成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就職於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青藏高原地質研究室
許強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成都理工大學校長
崔華
2015-2016年國際生物發光與化學發光理事會成員,擔任《分析化學》和《分析科學學報》雜誌編委、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電化學分析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檢測監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
萬大慶
國家海外傑出青年合作基金獲得者,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國際華人數學家晨興數學銀獎獲得者,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教授
范宣梅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張金海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深地裝備室地震探測技術學科組組長,主持基金委“嫦娥四號巡視雷達成像”專項基金
韓喜球
世界科技工作者聯合會執行理事會委員,中國大洋科學考察史上首位女首席科學家,浙江大學海洋學院副院長,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
卿海若
加拿大里賈納大學終身教授,加拿大石油地質學雜誌主編
李天斌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控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地下工程分會副理事長,四川省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院長
裴向軍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國家萬人計畫創新領軍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成都理工大學生態環境學院院長、研究生院院長
侯賢燈
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書記、教授
張萬昌
“百人計畫”專家,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傑出教授,全球災害研究室主任
註:排名不分先後,僅部分列舉
工商界(部分)
姓名
概況
周心懷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兼任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總裁、執行長、執行董事
夏慶龍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原總裁、執行董事,中巴企業家委員會中方主席
梅非奇
中國銀行高級管理層成員,中國銀行原董事會秘書、公司秘書
馮勇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總審計師,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
柳江
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游勇
四川省旅遊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宋葵
重慶市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華潤電力(00836.HK)董事會副主席
唐岩
陌陌(NASDAQ:MOMO)創始人、董事長
周源
知乎(NASDAQ:ZH)創始人、CEO
郭彤樓
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
付鎖堂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諮詢中心常務副主任
林中湘
中煤地質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胡澤松
盛和資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392.SH)董事長、總經理
章方良
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1548.HK)創始人、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席,傳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ASDAQ:LEGN)實際控制人、董事會主席
胡精沛
廈門萬里石股份有限公司(002785.SZ)董事長、第一大股東
鄒鵬
廈門萬里石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梁春曉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巴巴集團研究院高級顧問、學術委員,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理事
李曉明
紫金礦業集團原總裁助理兼紫金礦業西南有限公司董事長,紫金礦業集團顧問
馬煜洲
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客戶服務有限公司紀委書記、總法律顧問
王玉華
中國石油油氣和新能源分公司副總經理
李亞林
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副總經理、黨工委常委
胡文革
中國石化西北石油局副總經理、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油氣開發領域首席專家
杜金虎
華北油田公司副總經理,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公司副總經理
楊克明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分公司副總經理
夏紅剛
廣西地礦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柴賀軍
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首席專家,重慶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
潘永堅
浙江省工程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原總工程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大國工匠”
余剛
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總經理高級技術顧問,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丁貴明
中金海石油投資公司總裁,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總經理助理
吳小王
青海中信國安鋰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慧生
深圳市北斗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成都理工大學廣東校友會會長、大灣區校友聯合會會長
王志勇
河南三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河南潔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王春昌
陝西天元智慧型再製造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吳富林
浙江富春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易廷斌
北京海地人資源諮詢有限責任公司總裁
馬代光
北京荷馬集團董事長
田毅
開普天下(北京)傳媒廣告有限公司董事長
孫斌
上海易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沈嘉
上海舜嘉建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目蕾
上海蕾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段連雙
上海傳誠時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註:排名不分先後,僅部分列舉

所獲榮譽

成都理工大學部分所獲榮譽
獲得時間
榮譽名稱
2002年11月
成華區"優秀文明單位"稱號
2006年
成都市“文明單位”稱號
2009年
成都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2022年
“全國優秀易班共建高校”
2023年
四川省“逐夢揚帆計畫”優秀組織高校
2023年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十五周年榮譽表彰中獲全國優秀組織獎
參考文獻:

地圖信息

位置: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三環以內二仙橋東三路1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