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劍青

季劍青

季劍青,1979年生,安徽肥東人。1996年至2000年就讀於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00年起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2007年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2007年7月至2021年6月任職於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後改為文化所)。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為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者。

2021年7月入職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教研室長聘副教授,研究員。

基本介紹

人物介紹,學術成果,【專著與論文集】,【譯著】,【編著】,【論文與學術書評】,【隨筆與短篇書評】,主持課題,主要獲獎情況及學術榮譽,出版圖書,

人物介紹

曾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興趣包括現代文學與現代教育,民國北京城市文化,新文學的發生及其社會語境等。曾在《讀書》、《文化縱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若干。著有《北平的大學教育與文學生產:1928-1937》(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譯有《中國現代女性作家與中國革命,1905-1948》(顏海平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教研室長聘副教授,研究員。

學術成果

【專著與論文集】

1、《北平的大學教育與文學生產:1928—1937》,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
2、《重寫舊京:民國北京書寫中的歷史與記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年7月。
3、《新文化的位置——“五四”文學與思想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年6月

【譯著】

1、《中國現代女性作家與中國革命,1905-1948》,顏海平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
2、《趙元任早年自傳》,趙元任著,商務印書館,2014年10月。

【編著】

1、《傳燈——當代學術傳承錄》(與張春田合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
2、《北平味兒》(“閒趣坊”叢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年11月。
3、《五四讀本:掀起時代巨浪的五十篇文章》(與陳平原合編),台北網路與書出版公司,2019年5月。

【論文與學術書評】

1、《易代之際的文與史——以黃宗羲為中心》,《東方文化》2002年第5期。
2、《思想與學術如何形成他們的歷史——讀〈中國近代思想和學術的系譜〉》,《現代中國》第3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
3、《城居生活與小說形式——以沈從文與北京為例》,《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4年第1期。
4、《體例與方法——讀〈文學中的城市〉》,《現代中國》第5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5、《近代散文對“美文”的想像》,收入夏曉虹、王風等著《文學語言與文章體式——從晚清到“五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6、《本土傳統與現代訴求:1930年代前期清華中國文學系的新文學活動》,《教育學報》2006年第5期。
7、《鄭振鐸早期的社會觀與文學觀》,《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
8、《理論與方法——汪暉的思想史研究》,《雲夢學刊》2007年第2期,後收入陳平原主編《學術史:課程與作業》,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餘三定編《當代學術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何吉賢、張翔編《理解中國的視野:汪暉學術思想評論集(二)》,東方出版社,2014年10月。
9、《1930年代北平文學青年的公寓寫作》,《現代中國》第9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10、《1930年代林語堂小品文中“個人筆調”的建構》,《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
11、《以批評為教育:1930年代李長之文學批評的學院背景》,《勵耘學刊》(文學卷)第5輯,學苑出版社,2007年11月。
12、《文學史家視野中的新詩——以胡適、朱自清、魏建功為中心》,《中國現代文學論從》第2卷第2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
13、《“文學概論”與1930年代北平大學中的左翼文學課程》,《文藝理論與批評》2008年第1期。
14、《“實際批評”的興起:20世紀30年代北平的學院文學批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8年第1期。
15、《20世紀30年代北平大學中的左翼思潮》,《北京社會科學》2009年第2期。
16、《白話文運動中的“文學”——以胡適為中心的考察》,歐陽哲生、宋廣波編《胡適研究論叢》,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
17、《地方精英、學生與新文化的再生產——以“五四”前後的山東為例》,《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第7輯,巴蜀書社,2010年1月,收入王風、蔣朗朗、王娟編《對話歷史:五四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
18、《“講科學”與“造社會”——傅斯年與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3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0年1月。
19、《顧隨與新文學的離合》,《泰山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收入葉嘉瑩、張清華編《顧隨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2011年。
20、《周作人的“新的啟蒙運動”》,《魯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5期。
21、《都市文化研究視野中的左翼戲劇——讀葛飛的<戲劇、革命與都市漩渦>》,《文藝理論與批評》2010年第5期。
22、《20世紀30年代北平文化界的五四記憶》,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北京師範大學編《科學發展:世界城市與人文北京》上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12月。
23、《面向“下等社會”——拒俄運動後的〈俄事警聞〉與〈警鐘日報〉》(1903-1904)》,《漢語言文學研究》第2卷第2期,2011年6月,《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近代史》2011年第9期轉載。
24、《“故都故都奈若何”:1930年代北平的現代主義詩歌》,《現代中文學刊》2011年第4期,刪節版以“現代主義地圖中的北平與中國”為題,收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天津師範大學中文系編《三四十年代平津文壇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
25、《從文類視角看現代“文學”的構造——讀張麗華〈現代中國“短篇小說”的興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年第1期。
26、《民族主義能否成為我們的思想資源——讀汪暉〈東西方之間的“西藏問題”〉》,《文化縱橫》2012第2期。
27、《朝市與寺廟:清末北京的文人雅集》,《漢語言文學研究》第3卷第1期,2012年3月。
28、《南社等革命黨人的北京想像與書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年第3期。
29、《文學史的反思與重建》,《讀書》2012第4期。
30、《20世紀30年代北平“文化城”的歷史建構》,《文化研究》第14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1月,《複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2013年第7期轉載。
31、《“私產”抑或“國寶”:民國初年清室古物的處置與保存》,《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6期,《複印報刊資料·中國近代史》2014年第3期轉載。
32、《過眼繁華:張恨水的北京敘事——從〈春明外史〉到〈啼笑因緣〉》,《文藝爭鳴》2014年8月號。
33、《1935年鄭振鐸離開燕京大學史實考述》,《文藝爭鳴》2015年第1期。
34、《老舍小說中的北京民俗與歷史》,《民族文學研究》2015年第1期。
35、《周作人筆下的北京風土》,《中國語言文學研究》2015年第1輯。
36、《民國北京的現代經驗》,《讀書》2015年第2期。
37、《〈新青年〉的文體與文學革命的發生》,《漢語言文學研究》2015年第2期。
38、《羅信耀和他的北京旗俗書寫》,《北京觀察》2015年第6期。
39、《胡適與〈新青年〉的相遇:從文學翻譯到文學革命》,《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3期。
40、《什麼是“現代文學”的“現代”?——中國現代文學起點問題的歷史考察和再思考》,《文學評論》2015年第4期。
41、《思想如何進入“文學”:〈新青年〉與新文學的思想性》,《文藝理論與批評》2015年第6期。
42、《被‘誤讀’的經典:〈宋元戲曲考/史〉的形成與接受——兼論王國維治學路向的內在統一性》,《中國文學學報》(香港)第六輯,2015年12月。
43、《新文化運動是啟蒙運動嗎?》,《讀書》2016年第7期。
44、《有精神的大學研究——讀陳平原“大學五書”》,《雲夢學刊》2016年第4期。
45、《追憶逝去的北京——民國時期北京的“夢華體”著述》,《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16年第12期轉載。
46、《地方性、民族形式與國家想像》,《漢語言文學研究》2016年第4期。
47、《語言方案、歷史意識與新文化的形成——清末民初語言改革運動中的世界語》,《現代中文學刊》2017年第1期。。
48、《從“歷史”中覺醒——〈狂人日記〉主題與形式的再解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7年第7期。
49、《五四新文化人對北京民間文化的認知與想像》,《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
50、《亦開風氣亦為師——陳平原的文學史研究》,《中國語言文學研究》2018年第1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
51、《“聲”之探求:魯迅白話寫作的起源》,《文學評論》2018年第3期。
52、《“懷舊”的“舊”——〈懷舊〉中的反諷與歷史》,《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
53、《激活歷史的方法——讀〈作為一種思想操練的五四〉》,《文藝爭鳴》2018年第9期。
54、《把“人”放在文學史的中心——錢理群文學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漢語言文學研究》2019年第1期。
55、《“早期現代中國”論述的譜系與可能性》,《文藝理論與批評》2019年第2期。
56、《國家與道德:民初共和危機與新文化人倫理關切的發生》,《杭州師範大學學報》2019年第4期。
57、《留美學生圍繞語言改革的理論及實踐與文學革命的發生》,《文藝爭鳴》2020年第9期。
58、In Search of “Voices”: Linguistic Choice and Construction of Subjectivity in Lu Xun’s Early Translations and Writings,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2020, 14 (4)
59、《“休斯在中國”與1930年代的左翼國際主義及其限度》,《文藝理論與批評》2021年第1期
60、《“民族形式”的政治與中國經驗——讀賀桂梅<書寫“中國氣派”——當代文學與民族形式建構>》,《文藝理論與批評》2021年第2期。

【隨筆與短篇書評】

1、《知識分子:仰望藍天還是俯視大地》,《中國圖書商報•書評周刊》2004年7月16日。
2、《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中華讀書報》2005年8月24日。
3、《不要失了一個民族的教養》,《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2007年10月10日,《新華文摘》2007年第22期轉載。
4、《現代學術史研究的新出發——讀〈現代中國學術傳統及其問題域〉》,《中文自學指導》2009年第3期。
5、《北京話的鄉土底色》,《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09年3月29日。
6、《茶花女的“中國姐妹”》,《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09年10月11日。
7、《“啟蒙”背後的歷史》,《中國報導》2009年第7期。
8、《“全憑一部伶官傳,陶寫生平樂與哀”》,《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0年8月29日。
9、《現代性:招惹是非的名詞》,《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1年1月23日。
10、《如何評價汪暉》,楊早、薩支山編《話題2010》,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年1月。
11、《陳寶琛:末代帝傅的幸與不幸》,《新京報》2011年8月25日,收入新京報社編《辛亥風云:100個人在1911》,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
12、《民國元年的建都之爭》,《北京觀察》2011年第9期。
13、《書里書外皆風景》,《光明日報》2012年8月11日。
14、《舊都新命:梁思成與北平城》,《書城》2012年第9期。
15、《民國初年文人筆下的北京宮苑》,《北京觀察》2012第12期。
16、《“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做出選擇”》,《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2年12月23日。
17、《消逝的雅趣》,《文匯讀書周報》2013年6月7日。
18、《“娜拉”來後怎樣》,《書城》2013年10月。
19、《旅遊指南中的民國北京》,《北京觀察》2014年第3期。
20、《重建中國的西學研究》,《文匯讀書周報》2014年3月14日。
21、《〈故都三百六十行〉與〈故都瑣述〉》,《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4年3月16日。
22、《“美國學”能證明“中國學”合理嗎?》,《文匯報》2014年8月15日。
23、《蕭紅,在歷史中》,《北京青年報·青閱讀》2014年10月10日。
24、《趙元任:寓學問於趣味之中》,《新京報·書評周刊》2015年01月24日。
25、《從“政教”到“文教”:張之洞與中國學術的近代轉折》,《中華讀書報》2015年3月25日。
25、《翻譯豈能如此任性地偷工減料》,《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6年1月10日。
26、《現代學術史上的顧隨》,《光明日報》2016年11月29日。
27、《枯寂陳腐舊北京,初呈回春之象》(原題“1917年北京新文化地圖”),《北京青年報》2017年5月4日。
28、《張次溪與〈北平歲時志〉》,《北京觀察》2017年第5期。
29、《陳平原:學者的立身與形世》,《傳記文學》2018年第6期。
30、《超越漢學:列文森為何關注現代中國》,《讀書》2019年第12期。
31、《文學革命的另一條來路》,《文匯報》2020年8月21日。
32、《中國現代學術的自我理解與再出發》,《探索與爭鳴》2020年第12期。

主持課題

201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近代北京文化空間與新文學的制度化研究(1921—1937)”。

主要獲獎情況及學術榮譽

2012年6月,《北平的大學教育與文學生產:1928-1937》獲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第十五屆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2012年10月,《北平的大學教育與文學生產:1928-1937》獲北京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14年6月,《“私產”抑或“國寶”:民國初年清室古物的處置與保存》獲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第十六屆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2016年12月,《“私產”抑或“國寶”:民國初年清室古物的處置與保存》獲北京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18年6月,《重寫舊京:民國北京書寫中的歷史與記憶》獲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第十八屆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
2019年3月,《“聲”之探求:魯迅白話寫作的起源》獲第八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
2019年9月,入選2018年度北京市優秀人才(青年拔尖個人項目)。

出版圖書

  • 沒有更多了
作者名稱:陳平原、季劍青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23年6月1日
202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展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