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嘎如泰蘇木

阿嘎如泰蘇木

阿嘎如泰蘇木,歸屬包頭市九原區管理地,處包頭市西北郊,烏拉山南麓,近臨110國道,東西通貫包頭市與巴彥淖爾盟。阿嘎如蒙語意為柏樹,阿嘎如泰蘇木意為有柏樹的鎮。

2018年12月29日,阿嘎如泰蘇木被國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阿嘎如泰蘇木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內蒙古包頭市
  • 面積:188.62平方千米 
  • 人口:1464人(2017) 
發展歷程,自然資源,

發展歷程

總面積188.62平方千米,下轄4個嘎查,各嘎查分別為柏樹溝嘎查,阿貴溝嘎查,梅力更嘎查,有牧民271戶1464人(2017),其中蒙古族553人,漢族297人,是九原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牧區。蘇木境內牧場廣布,盛產白絨山羊和優質山羊絨。1998年,畜牧業產值達到404.9萬元,鄉鎮企業產值1.5億元,財政收入147.5萬元,牧民人均收入達到4380元,1998年建成市級文明示範蘇木,是內蒙古西部草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到2005年力爭實現財政收入800萬元,年均增長59%,爭創九原區“四個人均第一”:即人均工牧農總產值第一,人均財政收入第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第一,牧民人均收入第一。

自然資源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有優質礦泉水、黃金礦、鐵礦、大理石、花崗岩、石灰石等廣泛分布。梅力更旅遊區風光秀麗獨特,山雄水秀,古木參天,原始森林覆蓋率達30%以上,山腳有我國唯一使用蒙古語頌經的喇嘛教寺廟——梅力更召。
梅力更召始建於1677年,清朝康熙皇帝賜法名“廣法寺”,以誦讀蒙文經卷著稱。該召廟有24座。1960年,因行政區劃變更,歸屬包頭市郊區(現九原區)。解放初期,梅力更召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520平方米,共有五座殿堂。大獨宮“邁達爾”內的加來佛像身高八丈一尺。喇嘛最多時曾有五百人以上,內固定俸祿一百多人。在“文化大革命”中,殿堂、佛像、經書和供器遭到破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落實宗教政策,召廟逐步恢復了正常的宗教活動。迄今,梅力更召歷代轉世活佛有九人,第九世活佛孟克巴圖,於1990年12月13日返召,主持教務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