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北京大學副教授)

王麗麗(北京大學副教授)

麗麗,1969年11月出生於浙江台州三門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講課程,主要貢獻,著作,編著,參著,譯著,論文,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6年9月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學習。
1990年獲文學學士學位,1993年獲文學碩士學位。
同年留校,在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任助教。
1995年任講師。2002年獲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
2003年8月任副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西方文學理論、中國二十世紀文學批評理論史研究。

主講課程

擔任過的課程《文學原理》、《文學概論》、《接受美學的理論遞嬗》、《胡風研究》、《西方文論經典研究》、《胡風的理論與編輯文本研究》、《西方文論經典導讀》等。

主要貢獻

獨立承擔 國家教委青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文化研究視野中的胡風現象”,2001年12月立項,2004年完成結項。

著作

《在文藝與意識形態之間——胡風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47萬字。

編著

朱自清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5月,21萬字。
王麗麗王麗麗

參著

1、 溫儒敏等著:《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王麗麗撰寫第十八章第四節、第十九章第五、七 節,共約1.7萬字。
2、 胡經之主編:《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第二版)》(下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王麗麗撰寫第十七章《伊澤爾的審美回響理論》,約1.6萬字。

譯著

1、《利瑪竇的記憶之宮》,王麗麗譯,孫尚揚校,台灣:台灣輔仁大學出版社,1991年9月,約30萬字。
2、《後殖民理論與文化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王麗麗譯其中的《三個女性的文本與帝國主義批判》一章,約2萬字。
3、《冥想文化》,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年4月,王麗麗譯其中的《文化的知識形態》一章,約2萬字。
4、《黃金殿堂》,瀋陽:瀋陽出版社,1989年1月,王麗麗譯其中第十一章,約1.5萬字。

論文

1、《胡風編輯策略中的“異端”因素》,載《學術月刊》,2004年第11期。
2、《反省大事件,復活小細節》,載《讀書》,2004年第6期。
3、《胡風的理論問題解析》(上),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年第1期。
《胡風的理論問題解析》(下),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年第2期。
4、《文藝與意識形態交錯糾纏的開始——民族形式問題論爭與胡風事件》,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5期。
5、《胡風與文學意識形態轉折的碰撞——以四十年代的三次論爭為中心》(上),載《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胡風研究胡風研究
《胡風與文學意識形態轉折的碰撞——以四十年代的三次論爭為中心》(中),載《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5期。
《胡風與文學意識形態轉折的碰撞——以四十年代的三次論爭為中心》(下),載《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6期。
6、《胡風文藝思想的整體思維特徵》,載《文學評論》,2003年第6期。
7、《審美的狡黠——姚斯對阿多爾諾的超越》,載《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8、《攝影文學對技術的順應和抗拒》,載《文藝報×攝影文學導刊》,2001年4月20日。
9、《中國近現代文學與讀者》,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1期。
10、《追問愛情的真諦》,載《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
11、《經典如何孕育而成?》,載《中華讀書報》,1999年6月2日。

獲獎記錄

1、1996年9月,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
2、2004年9月,專著文藝意識形態之間——胡風研究》獲北京大學第九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3、2005年9月,參與完成的“文學原理系列課程建設”項目,獲北京大學2005年度北京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