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賦

《海上絲綢之路賦》又稱《海上絲路賦》,系當代著名女作家、女詩人、女藝術家謝向英2014年夏最新創作,總計2565字。作為古文學的承傳著,她近年創作並出版了系列古文作品,《雨後的丁香》《幽蘭引》《品若梅花》《洛陽行》《歷代系列禪詩選》三卷,《中華謝氏千字文》《中華習氏千字文》《松溪賦》《為菏澤曹州牡丹賦》《中原賦》等一系列反映當代文化精神的古典文學系列作品,由於言簡意賅,朗朗上口,而被宗親文化、婦孺兒童口口相傳,得到大家的好評。

海上絲路,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跟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在中華的文化發展史上占有突出主導地位,濃縮了近萬年中華文明的精粹。新時期,開展的重走絲路活動,及二十一世界新海上絲路的發展,絲路各國共同發展,以史為鑑,再創輝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上絲綢之路賦
  • 別稱:海上絲路賦
  • 作者:謝向英
  • 創作時間:2014年
海上絲綢之路賦,參考文獻,

海上絲綢之路賦

謝向英
東方文明之始哉!海上絲綢之路興也,華夏古國,地闊天長。幅跨亞歐,百川競徉。海疆曲折,萬傾碧波!斑斕秀色,吞吐六合。綿延太平洋之側,領世界航海史之威名也。萬邦乃孚,大觀乎長。德榜感天動地,宜商宜疆。第見風帆百舸,史之盛事乎!
海絲之路,方始於秦末漢初。秦滅六國,乃興師平定嶺南百越之地,設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是此,雖北方征戰,南粵且為和平之地,以至於漢,高祖休養生息之政,有趙佗者軍務之需,謀求海上路線,今有南越王出土希臘之梁、柱、器皿銀飾,海上絲路即以此為證乎?
周朝肇始,為東海絲路。渤海灣畔,藍光葳蕤,有箕子越者,一衣帶水,輔助朝鮮,種蠶養桑,東亞絲織業始祥。秦,大國泱泱,徐福東渡,財神始張。更有江浙吳地兄弟,傳蠶桑製衣之巧,羅織提花,刻版印花,鏤空絕技,息數傳講,奈良為日絲路之終點,有正倉院絲織寶庫之佐證也。
況覽漢書,乃觀百越民間之航線,跨南海,穿印度洋,越東南亞,橫孟加拉灣,抵錫蘭古國,海路西探,絲路發端也。乃至馬六甲,蘇門答臘於印度,穿紅海,埃及開羅入兩河流域。北上希臘,羅馬至地中海。初,三國有東吳之興,始造巨船,水軍立國,創新航海技術,遣航海外,特使亦為歷代之先河,拓展貿商,北上黃海,至東海,高句麗。東漢則有羅馬帝國之大秦王遣使而來,驚之,嘆之,自此風雲開闕,波瀾壯闊。貿易先行,昌盛諸港。
中唐之後,戰亂頻起,烽煙不止,進而西北絲路阻塞,海上絲路興盛哉!聲教遠被,諸國使至逾於前代。乃有南海絲綢之路,始於唐宋,北方興於黃驊之海豐,漢有徐聞古港,廣西合浦,今名為北海,亦為海絲始發港也,銀灘號稱天下第一,復有雷州半島之湛江,蜿蜒百載,開闢海絲鴻蒙之篇章。登州之脈,蓬萊亦為良港,宋設刀魚寨,明洪武有水城之美譽,蓬萊高閣,名揚八方。
諸港名城,繁星列歭。古有四大名港,曰明州慶元,兩制神舟,勘合造船,慶元第一也。亦有揚州,三分明月,中興之郡也,陸海絲路交匯之港口,樞紐中轉,吞吐四海,商賈如潮,貨通八方,集散兩洲,帆影裊裊,絲竹青青。江南桑蠶,絕勝天下。經千年滄桑而不變者,寧波古港之燦爛也。遺址迭存,古風新韻。東海航路,建康名當。六朝古都,文化興旅。鑑證海絲之輝煌,鄭和下西洋之策源地也,廣順通達,物流匯集。益有光明盛大之德行,永樂修建天妃宮,靜海寺,佛教淵然大興,傳揚百濟倭國。官辦船廠,龍江之寶。蓋勃勃生機,勇敢無畏,以其海洋文化,商旅先河,非遺之名城遍列,歷久而彌新。故有百載變遷,漸有廣州之興旺,取代徐聞,合浦為主港,一口通商,藩禺集散,通海夷道,大舶擎天,南大門也。經久不衰,近代輝煌。海派文化,嶺南興昌。珠江一脈,革命發祥,史上稱雄,粵桂為上。
宋元始發,泉州乃昌。閩越風情,樽壘霞光,榤比如鱗,樓船巨張。潛海騰龍,簫鼓聲揚。天造地設,貫虹奇觀,天下之商者,莫不居之以為榮也。自此號稱七閩之都會,東方第一,媲美亞歷山大,並稱世界第一港。刺桐美譽,海線綿長。三灣十二港,舟車輻楱,鵃鱸相接,萬國梯航。先秦屬周揚州,周為七閩地,晉中原戰亂,氏族大家遷至古南安江兩岸,滾滾洪濤。生機勃勃,繁華始昌。開皇九年,方有泉州之美名。唐代開埠,歷代為市舶提舉,轄澎湖列島,泉州外府也。至於明,藩漢雜處,國際都會。刺銅錦緞,享譽海疆。迪化陶瓷,聲名鼎鐺。紙幣方興,閩商豪情。海濱鄒魯,光明之城。佛國蓬萊,敬神穆清。觀靈山聖墓,清淨寺之佛光普度,名聞遐邇,奇哉石筍,開元寺之殊勝。禪宗興旺也,迦陵仙音,福十方界,飛天迎賓之妙音傳揚,千載而徜徉。天后宮者,護佑漁舟唱晚,平安吉祥,莆田湄州媽祖為最也。洛陽橋畔,瀲灩霞光。翠竹掩映,番仔樓之燕尾高聳。吊腳樓旁,茶園青青國際貿易,千帆過往,天下之大泉乃為首港也。亦思法杭兵亂,戰亂頻起,港口凋零。海禁令下。閉關鎖國,私商興起,轉為廣州,月港興盛哉!閩越之人,習與水斗,善用舟楫。肇造航船,裝備精良,太平港為鄭和始發之地,五口通商,福州乃臻福之州也。有德化,五代懷安之名瓷,宋元方興。篳路藍縷,數代閩商。海上貿易,誠信流芳,和氣生財,他鄉友邦,融合顧盼,商界巨廣,堪稱典範,創海洋文化,經貿之先河,嗟乎,歷久而不衰者,海絲之首當。
八閩來風兮,嘗劍拔弩張。歷數英烈,名士倍出。有大師者法顯,陸上西行,經敦煌、鄯善、祗洹精舍,遊歷於東南亞諸佛之聖地,跨海南行,天竺留學之先驅也,立志奉佛,怡然自得者,波光瀲灩,大乘乃明。摩訶僧祗律,五大佛教之戒也,見聞著有《佛國記》,乃西域印度重要史之見證,南海交通史之首制宏篇也。信風,航船之系統記載,入史冊哉!
今我思之,登高遙目,有俞大猷者,志輔於泉。明代抗倭,俞龍戚虎,戰功顯赫,堪名將列,百雄當關,時隱時揚。讚嘆曰戚繼光者,經年不綴,蓋世奇功也。明亦有鄭和,七下西洋,開海運之壯舉歟,揚眉吐氣,激昂青雲,壯哉!港闊四海,萬船森列,帆影百舸,百國朝貢,何其洋洋大觀也,當稱陶瓷之路,香料之路,絲綢之路。至於洪武,海禁之啟,停泉、明、廣之市舶司,禁令通商。方有漳州月港,東進於浯嶼,交易中興,繁盛兩百載,呂宋中轉,達於西歐。鄭和抗清,戰火燎原,月港衰落,以商養軍,敷設海關,廈門隆興。創國際貿易之領域,史書其詳,宋元有《嶺外代答》《諸藩志》泉州汪大淵也,遠航於埃及乃著《島夷列志》。馬可波羅者,義大利威尼斯人士,跋山涉水,遊歷於中華17載,為海絲之外使也,有《馬可波羅遊記》,啟蒙早期世界地圖,新航路開闢一大功臣,近代更有法國漢學家沙畹之首提“海上絲路”名辭,著述傳播,彰顯我中華地大物博、文教昌明之盛世也。
縱攬山川之勝境,乃不負古人。惜我海上絲路之路,彰顯中華之儒商,質直而尚義,溫良恭儉讓,忍辱負重誠。婆娑世界,櫛風沐雨,華商之美譽。北有絲路花雨,南則海絲日興。為人類航海之創始,茶香瓷美,迤邐而行。富東南亞之友邦,輔日韓島國之商賈,海峽共融,攜手同行。雲霞繚繞,僑鄉古郡。浩然乎水之湯湯兮,沉舟側畔風之翟翟。拓荒跋涉,開拓進取。講信修睦,東協共舉。心心相印,夯實根基。同思共嬴,開放包容。當復興二十一世紀新絲路,續寫海絲之繁盛乎!甘雨和風,四海俱望。利海運之志哉,夙興不衰。仰天長嘯,大國風範,守望相助。中華之福祉,山川為晗首。河海浩渺,風雷澈動,響徹寰宇。俯仰百代榮辱,河殤七子之歌,縱橫世界貿易,叱吒翱翔,大展宏圖,天地永昶。

參考文獻

1、《漢書·地理志》
2、《後漢書·西域傳》
4、黃曉宏.淺談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陶瓷貿易[J].絲綢之路,2010,22(14):210-211
5、(宋)吳自牧撰《夢梁錄
6、明城牆和海上絲綢之路遺蹟入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7、宋朝周去飛撰,楊武泉校注《嶺外代答校注》,中華書局1993年ISBN710101665-0
9、馬歡原著萬明校註明鈔本《瀛涯勝覽》校注海洋出版社2005ISBN7-5027-6378-3
10、向達校注《鄭和航海圖》中華書局ISBN710102025-9
11、《法顯傳》又稱《佛國記》、《佛游天竺記》、《歷游天竺記傳
12、《高僧傳》卷三法顯(宋江陵辛寺)
13、《馬可波羅遊記》
14、塗師平從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看世界多元化融合[J].收藏家,2012,24(10):143-144
15、黃德旺淺談福建海上絲綢之路與泉州港[J].福建文博,2009,20(4):132-13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