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操(中國東漢書法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杜操,中國東漢書法家。字伯度(避免曹操諱,魏晉人改稱為杜度),京兆杜陵(今陝西省長安縣)人,生卒年不詳。

基本介紹

  • 本名:杜操
  • 字號:伯度
  • 所處時代東漢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京兆杜陵
  • 主要作品:蠍子樣
人物簡介,後記,

人物簡介

因避魏武帝曹操諱,魏晉人改稱杜度,為御史大夫杜延年曾孫,章帝時為齊相。杜操擅長章草。崔瑗、崔寔父子學他的書法,後人並稱“崔杜”。杜操的書法有骨力而微瘦,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將他的章草列為“神品”。
杜操寫草書——蠍子樣
杜操的書法以章草休出名。章草,是早期的草書。是隸書的草寫,由草隸發展而成的一種字型。它筆畫保存一些隸書的筆勢,相傳為漢元帝時史游所作,朝廷奏章用它,所以叫它章草。杜操小的時候對蠍子十分感興趣。他經常和小夥伴一起玩蠍子,有一次,一隻被筷子夾住的揭子搖頭擺尾地掙扎著、反抗著,表現了它不屬不撓的精神,把它放在地上看看吧,也許是很有趣的,反正它跑不了。圍觀的小夥伴發出了一陣陳歡呼: “看!蠍子‘突圍’了”只見那蠍子,翹起剛強不屈的尾巴,爬著,爬著,轉眼不見了。後來,杜操做了官,每天都揮筆寫字,批閱大量的公文,時間一長,就覺得寫這種字型速度太慢。子是,他有了新的想法,原來,自秦始皇以來,李斯所提倡的小篆,因書寫起來既費時又費事,已很少為人使用了。到了杜操生活的時代,他漸漸地發現,在許多緊急的倩況下,人們寫起隸書也來不二及那么一筆,劃、‘工整不苛了。尤其是前方送來的告急文書,字跡就更加潦草。杜操想,字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需要,文字的書寫不也可以在隸書的基礎上有所改變嗎?他長時間翻閱那一個又一個潦草的字跡,久久思索著。怎樣使字寫起來簡便有力呢?忽然,他腦海中出現了蠍子爬行時翹尾巴的形象,眼前一亮,高興極了。

後記

他想:有許多字,當寫到一橫一捺時,將尾巴翹上去,是多么有力啊!千是,他寫出了新體的隸書,並進一步吸取了在緊急情況下書寫的字休,創造了簡便易寫,銀鉤蠍尾的章草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