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鏐

朱翊鏐

朱翊鏐(1568年3月3日―1614年7月4日),明穆宗朱載垕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鈞同母弟,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四年(1570年)二歲時受封潞王。居京師二十年,朱翊鏐受盡恩寵,萬曆帝曾賜其田地萬頃。萬曆十七年(1589年)二十二歲時就藩衛輝府。在藩二十六年,在王位三十五年。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孝定太后去世,訃告到衛輝,朱翊鏐悲痛不已,不久即病逝。年四十七歲。諡號簡王。

基本介紹

  • 本名:朱翊鏐
  • 別稱:潞王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時間1568年3月3日
  • 去世時間1614年7月4日
生平介紹,從小跋扈,鋪張大婚,奢侈就藩,瘋狂斂財,荒淫無度,民怨沸騰,超標陵墓,家族資料,家庭,家世,埋葬地點,史書記載,潞王世表,潞王諸子,

生平介紹

從小跋扈

朱翊鏐一生下來就是宮中的寶貝蛋。據史載,萬曆八年,已經十八歲的萬曆皇帝有一次在後宮醉酒鬧事,失態之下拔劍追殺太監,場面極其混亂。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將此事報告李太后。憤怒的太后一番暴風驟雨訓斥,宣稱要廢掉這個失德的皇帝,讓他的弟弟朱翊鏐繼位。由這件小事可見,朱翊鏐多么深得母親的寵愛。
朱翊鏐朱翊鏐
同時,萬曆皇帝本人對這個親弟弟寵愛有加,是皇族家庭中少見的,終其一生,萬曆皇帝幾乎任其妄為、不加約束。這也是致使潞王飛揚跋扈的根本原因。

鋪張大婚

萬曆十年,朱翊鏐十四歲,按照皇家習俗準備完婚。為準備潞王婚禮,宮廷用了各色金三千八百六十九兩,青紅寶石八千七百餘顆,銀十萬兩,珊瑚珍珠兩萬四千餘顆。由於費用奢侈,戶部看不下去,以禮法《大明會典》載“親王定親禮物,金止五十兩,珍珠十兩”,提示萬曆皇帝:潞王婚禮的費用超標了。
但萬曆帝置之不理,光邊備軍費就挪用了九十多萬兩,甚至把整個京城的珠寶都買空了:“京師雖百貨所萃,此等珍奇與日用粟帛不同,即召商湊買,難以時刻取盈。”
經過張居正十年勵精圖治、整飭朝政,明王朝的經濟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觀,可是朱翊鏐婚禮開銷實在驚人。假如張居正不在萬曆十年去世,後來也會被活活氣死:有人給李太后出主意,說張居正家有萬貫家產,抄了他的家就不用發愁潞王的婚禮了。為了替寶貝兒子追討婚禮費用,這位出身農家、曾經高度尊敬張居正的老太太居然同意了。結果,抄家僅得幾萬兩銀,遠不及嚴嵩的十分之一,根本不夠她兒子用的。
不過,這些與朱翊鏐後來的貪淫與奢華相比,僅僅是個開始。

奢侈就藩

大婚之後,潞王的之國就藩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本來,明代親王的之國就藩沒有年齡時間上的硬性規定,但有出府成婚即議出藩的慣例。萬曆十二年,在首輔申時行的主持下,為潞王選定了湖廣衡州、衛輝兩地作為就藩地點。萬曆皇帝點定了更為富足的湖廣衡州,傳旨在衡州府為弟弟建造王府。
衛輝府衛星圖片衛輝府衛星圖片
此時,朱翊鏐本人上本,說:“臣願就近,庶幾咫尺天顏。”請求改為衛輝。萬曆當然批准。朱翊鏐為何對衛輝情有獨鐘,史上沒有說。
潞王府工程之浩大很快讓當地官府受不了了。萬曆十三年,河南巡撫臧惟一不得不奏疏皇帝求助:建造潞王府的預算為六十七萬七千八百兩白銀,所採石料皆采之於湖廣、四川的深山老林,所用人工眾多,故建議河北道參戴光啟改駐衛輝。
歷經四年,至萬曆十六年五月,潞王府竣工。整個王府建築群規模宏大、雄偉壯麗,坐落於汲縣城的東半部。至今衛輝潞王府的遺蹟,依稀可見昔日氣勢。
修建王府期間,潞王仍居於京城。萬曆皇帝曾多次到昌平十三陵拜謁祖陵及視察壽宮的修建。他每次離京都命潞王率居守大臣監國,萬曆帝對潞王的信任與親近可見一斑。
萬曆十七年,潞王即將就藩,倒霉的戶部又需要替潞王籌辦安家費。這一回,給戶部下的指標是三十萬兩金。張居正已經在萬曆十年去世,朱翊鈞,這位敏感、脆弱、一身詩人氣質的萬曆皇帝決定清算張居正,甚至連張居正為明王朝國力振興所創造的業績都置於腦後,認為如果交在自己手裡,國家早富了,張首輔誤國爾。
遺憾的是,萬曆皇帝很快發現,旁觀能臣治國是一回事,自己動手又是另一回事。畢竟,從他一生行事風格來看,他並不是有謀略和才幹的人。於是,帝國再次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而且這次沒人能幫他。
這正是潞王就藩的真實背景。偏偏又逢浙、直等省災荒,戶部哪裡拿得出三十萬兩金?忍無可忍的大臣紛紛上疏,彈劾戶部尚書宋薰和戶部官員。理由是:國家都受災了,你戶部不但不撫恤災民,反而屈從皇帝的無理要求!
可憐的戶部尚書宋薰既不敢得罪皇帝,又對上疏無可辯駁,只好遞交職呈不幹了。
萬曆帝當然心知肚明,他一面撫慰宋薰,一面諭廷臣:“協和奉公,不必以言爭論。”想堵住眾臣的嘴巴。
最後,萬曆帝不得不下旨:減三分之一。萬曆十七年,潞王離京就藩,動用了五百多艘船隻裝運財寶家私,沿途順天、河南二省各府縣官員均舉行盛大的迎送儀式。
這又是一場浩劫。保定巡撫在奏疏里向皇帝大倒苦水:潞王之國,經由河間、大名二府,費用浩大。連歲荒役,委難措處,乞於天津倉動支米一萬七千石、臨清倉動支米一萬一千石。
按當時的米價,兩萬八千石大米的比價約相當於兩萬兩銀子!這些借貸,官員們必將再往下層層攤派搜刮,百姓之苦可以想像!

瘋狂斂財

了解明史的人都知道,由於燕王朱棣起兵,明朝格外重視削藩,歷代親王均不得掌握兵權。窮極無聊之下,精力旺盛的親王們自然能搞出百般花樣。倘若醉心技藝也就罷了,可醉心於荒淫,對皇家,也許無非多養幾個不肖子,但對於百姓來說,不啻於一場災害。不幸的是,朱翊鏐恰好屬於後者。
就藩的前一年,朱翊鏐為了尋找好馬,無視政府的軍馬法令派府役們到軍馬場選好馬,任意胡鬧,打死了一匹不馴服的馬。軍馬場負責人只得上前喝止。按照軍法,打死軍馬,應受法律處置,即使對親王,也當勸誡。沒料到,潞王惡人先告狀,跑去向皇帝哥哥誣軍馬場負責人:“欺蔑親藩,嚇詐府役。”
萬曆帝對潞王的罪責不管不問,反命人把軍馬場的官員、軍士共七人交大理寺嚴懲。
大理寺的官員明知人家無罪,但也只得曲法判處“充軍處身”重刑。七名官兵本已受了極大的冤枉,但皇家兄弟還不解恨,萬曆帝又命大枷枷示為首者一個月。
構想一下,有這么個皇帝哥哥罩著,朱翊鏐的驕橫不法也是符合常理的。
就藩無須問政事,朱翊鏐開始謀劃生財之道。他接任的是景王朱載圳的莊田,實際上,景王是個無子嗣的短命鬼,名下受封的四萬畝地多是虛數。
朱翊鏐呢,不說要多少土地,多少產業,只“奏討景王遺業。”這是一個聰明的決定。朱翊鏐的主意是,不但要向前王看齊,而且要落下實數。
萬曆帝當然同意,這一來嚇壞了廷臣和地方官員們。景王死後,田地已還於民,又經過張居正一條鞭法,全國土地丈量,“悉數版籍”,哪有土地可撥?
萬曆帝不管這個,責令各地按老檔案的虛數勘劃土地。此舉在朝野掀起軒然大波,百姓“聞之色變”,各縣、府、戶部多次上書,但萬曆帝仍是如數準給。最終,四萬畝土地強行搜刮到位,潞王又追討到景王名下的房課、鹽稅……
潞王數年瘋狂斂財有例為證:清政府於順治年間拆毀潞王府,其他財產皆已悉數賣淨,但唯獨潞王家的義和鹽店,清廷捨不得賣。原因很簡單,到清初按官價正常行銷,義和鹽店每年仍有兩千多兩白銀的進項。

荒淫無度

據《明史》載,潞王在藩二十六年雖有大量的俸祿田產享用不完,但他仍舊強占民田。他有十幾個妻妾,但他仍強占民女,甚至凡新婚女子,他都要占有“初夜權”
潞王為非坐歹,潞府人也狐假虎威。他們私設公堂,非刑拷禁。當時明朝刑部不斷接到舉報,潞府惡徒“淫用非法”,至有活釘棺中,曲死,套死,折脛,斷脰之刑。

民怨沸騰

從民間百姓的反應看,潞王的口碑也不怎么樣。當地有一個傳說:潞王陵南邊有個小村,叫城南莊。有一年,這莊上一戶姓馬的要為兒子娶媳婦。結婚前一天,馬家殺牛宰羊,燒煮燉炒,把一切都準備得停停當當了。第二天,全家人起來要辦喜事,但掀開鍋蓋一看,肉、菜全沒了。誰把東西偷走了呢?馬家全家出動,找來找去,找到潞王陵前,大家發現神道西邊的那個牽馬小吏嘴上油乎乎的,還殘留著肉末呢。馬家人氣憤地說:“潞王在世時就沒幹多少好事,你這個牽馬的也跟他學!”一邊罵著,一邊掄起鐵錘就砸。結果,牽馬小吏的胸前就留下了一個大窟窿。
現在,潞王陵神道旁這個牽馬小吏的胸口已經被水泥填上了。
雖是傳說,可見潞王確實不是個賢王。但在明代的親王中,他還不算太壞。他的諡號“簡”,是一個中等偏上的評價。話說回來,明代的親王、皇帝中,比潞王混蛋的多得是。

超標陵墓

潞王堪稱“諸藩之首”,萬曆皇帝亦視其為“諸藩觀瞻”,他肯定是最富有的藩王,這一點從潞王陵上表露無遺。
朱翊鏐陵墓朱翊鏐陵墓
潞王陵整個墓區一氣貫通,建築布局嚴格規範,工整精美,分為三進院落,與北京明皇陵基本相同,有和定陵一樣的棱恩門、棱恩殿、地下宮殿,城垣內占地80餘畝,所有建築均以青石壘砌雕琢而成。規模比定陵更大。
據說潞王陵所用的石料全部是從濬縣採集而來的,為了運石頭,民夫們只好在寒冷的冬季,一段路掘一井,於地上潑水成冰,利用凍的滑力將萬斤重的巨石一步一步運來。
在明朝,皇室成員陵墓嚴格劃分為三六九等,皇帝的帝陵當然是最高標準,然後是皇后、親王,照此類推。哪位親王或大臣私用了皇帝的規格,要領殺頭之罪的。
但潞王不管,潞王陵簡直就是龍的世界,至高無上、皇帝御用的龍紋飾,肆意地使用在陵園內所有的牌坊、望柱、碑額和碑趺上。
陵墓前設定石人石獸,本是帝王陵寢的傳統套路。按照明代的規矩,帝王陵前設定石獸六種,朱元璋明孝陵和北京的明長陵都只列獅、麟、象、駝、獬、馬六種石獸。可驕奢的藩王可能心裡很不服氣。他一口氣給自己王陵神道兩旁設了十四種石獸。地宮的門釘,也用了九路,即縱九橫九計八十一顆,此為中國封建社會門戶裝飾中的最高規格。
就連一旁的次妃墓也採用了皇后的“制式”。所有石刻的精美程度令2002年來考察潞王陵的世遺專家驚嘆不已:這是中國藝術的寶庫!
潞王這么沒王法,皇帝、太后知不知道?據說,李太后安插在朱翊鏐身旁看管他的次妃趙氏,曾經勸誡過他:到底是藩王,也注意一下。混世魔王對這個老在旁邊絮叨的趙氏很是厭煩,根本不聽她的。後來,趙妃暗中稟報了太后,但溺愛幼子的太后,似乎也裝作不知道,不介意兒子的“雄心壯志”。
史料記載上已經無從知道潞王陵耗資多少,但參照他哥哥萬曆皇帝修建定陵花費七百萬兩白銀的數字,修建潞王陵的花費也不少。值得一提的是,七百萬兩相當於明朝兩三年的GDP,萬曆皇帝終於報復似的把張居正辛苦積攢的那點銀子都花光了。
潞王卒於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據載是因為母親病逝,他身為藩王不能回京奔喪,不久便一病不起,傷心而去。算下來,朱翊鏐總共活了四十六歲。
陵墓前設定石人石獸,本是帝王陵寢的傳統套路。按照明代的規矩,帝王陵前設定石獸六種,南京朱元璋明孝陵、北京的明長陵都只列獅、麟、象、駝、獬、馬六種石獸。可驕奢的潞王一口氣給自己王陵神道兩旁設了十四種石獸。圖為潞簡王墓神道兩側的石獸。

家族資料

家庭

朱翊鏐擅長書法,喜好音樂,但玩世不恭,以致早逝。一生共有子四人,第一子、第二子俱夭折,第三子朱常淓,後襲潞王,第四子常【氵坒】,後封長垣王。女四,二夭,余封郡主。

家世

朱翊鈞一樣,他的父親隆慶皇帝朱載垕也曾是個藩王。應該說,朱載垕命很苦,從小沒人答理他,繼位之前,年輕苦悶的朱載垕便把全部精力集中、宣洩到女人身上。朱載垕一生服用春藥無數,只活了三十六歲就死了。
嘉靖四十二年,朱載垕私幸一位宮女李氏,李氏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個孩子正是後來統治明王朝達四十八年之久的萬曆皇帝朱翊鈞。朱翊鈞被冊封為太子後,母以子貴,李氏也晉升為貴妃
這個李氏的確很有運氣,隆慶二年,又為隆慶皇帝生下了第二個兒子,即潞王朱翊鏐。

埋葬地點

潞簡王墓位於河南省新鄉市北郊15公里處鳳凰山南麓,潞簡王朱翊鏐(1568年年3月3日―1614年7月4日)是明穆宗的第四子。朱翊鏐雖然只是個藩王,但他的陵墓處處都有皇帝才能用的龍飾,連地宮大門的門釘都是九九八十一顆,享受天子的九五之尊。豪華、氣派趕超萬曆皇帝朱翊鈞的明定陵。由於規模宏大,潞簡王陵被譽為“中原定陵”。這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墓

史書記載

《明史·卷一百二十·列傳第八》:
潞簡王翊鏐,穆宗第四子。隆慶二年生,生四歲而封。萬曆十七年之籓衛輝。初,翊鏐以帝母弟居京邸,王店、王莊遍畿內。比之籓,悉以還官,遂以內臣司之。皇店、皇莊自此益侈。翊鏐居籓,多請贍田、食鹽,無不應者。其後福籓遂緣為故事。明初,親王歲祿外,量給草場牧地,間有以廢壤河灘請者,多不及千頃。部臣得執奏,不盡從也。景王就籓時,賜予概裁省。楚地曠,多閒田,詔悉予之。景籓除,潞得景故籍田,多至四萬頃,部臣無以難。至福王常洵之國,版籍更定,民力益絀,尺寸皆奪之民間,海內騷然。論者推原事始,頗以翊鏐為口實雲。翊鏐好文,性勤飭,恆以歲入輸之朝,助工助邊無所惜,帝益善之。四十二年,皇太后哀問至,翊鏐悲慟廢寢食,未幾薨。
世子常淓幼,母妃李氐理籓事。時福王奏請,取中旨,帝於王妃奏,亦從中下,示無異同。部臣言:“王妃奏陳四事,如軍校月糧之當給發,義和店之預防侵奪,義所當許;至歲祿之欲先給,王莊之欲更設,則不當許。且於王無絲豪益,徒令邸中人日魚肉小民,飽私囊。將來本支千億,請索日頻,盡天府之版章,給王邸而不足也。”不報。四十六年,常淓嗣。崇禎中,流賊擾秦、晉、河北。常淓疏告急,言:“衛輝城卑土惡,請選護衛三千人助守,捐歲入萬金資餉,不煩司農。”朝廷嘉之。盜發王妃?冢,常淓上言:“賊延蔓漸及江北,鳳、泗陵寢可虞,宜早行剿滅。”時諸籓中能急國難者,惟周、潞二王雲。後賊躪中州,常淓流寓於杭。順治二年六月降於我大清。

潞王世表

潞簡王 朱翊鏐
潞閔王 朱常淓

潞王諸子

長子 朱常淓 潞閔王
次子 朱常[氵坒] 寶豐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