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蘇木

曼德拉蘇木

曼德拉山岩畫分布於阿右旗曼德拉蘇木克德呼都格嘎查境內的曼德拉山中,距阿左旗巴彥浩特鎮300 多公里,距阿右旗額肯呼都格鎮 200 多公里。距蘇木所在地 14 公里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曼德拉蘇木
  • 行政區類別:蘇木
  • 所屬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
  • 下轄地區:5個嘎查
  • 面積:5757平方千米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氣候
  • 車牌代碼:蒙M
概況,沿革,分類,地貌,人口,收入,基礎設施建設,曼德拉山岩畫,

概況

阿拉善右旗轄蘇木。位於旗境東北部。東鄰阿拉騰敖包鎮、阿左旗,西接雅布賴鎮,南與民勤縣相連。總面積5757平方千米。人口638戶1718人(約2011年),其中農牧民592戶1517人。轄7個嘎查。蘇木政府駐呼德呼都格,距旗政府220千米。
平均海拔1600米,地貌以山地、丘陵、戈壁為主。氣候屬典型的乾燥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年平均氣溫8.4℃。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分居蘇木西東兩側。可利用草場面積4030平方千米。S317公路過境。曼德林烏拉山中發現有四五千年前的古代岩畫群。

沿革

“孟根布拉格”系蒙古語譯音,意為“銀泉”。以境內一水質好,水源豐富的泉水命名。“曼德拉”系蒙古語,意為“升起、興旺、騰飛”。原稱孟根布魯格。原為塔木素格布拉格公社孟根布魯格大隊。1961年設孟根布拉格公社,1983年改蘇木,駐呼德呼都格。1996年?,面積5757平方千米,人口0.1萬人,蒙古族占40%,轄包日陶勒蓋、錫林布拉格、呼德呼都格、固日班呼都格、浩木肯高勒5個嘎查。
2001年8月,將孟根布拉格蘇木的浩木肯高勒嘎查劃出成立曼德拉蘇木,把沙林呼都格飼草料基地列為實施“轉移發展戰略”的重點建設地區,新設立三個農業嘎查。2006年4月,撤銷曼德拉蘇木,併入孟根布拉格蘇木(實際情況是保留使用曼德拉蘇木名稱)。

分類

152922211:~200 210呼德呼都格嘎查 ~201 220錫林布拉格嘎查 ~202 220固日班呼都格嘎查 ~203 220夏拉木嘎查 ~204 220浩雅日呼都格嘎查 ~205 220巴音呼都格嘎查 ~206 220沙林呼都格嘎查

地貌

曼德拉蘇木位於阿右旗東北部,境內與阿拉騰敖包鎮雅布賴鎮相臨,東與阿左旗相接,南與民勤縣接壤。有國土總面積 5757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403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0%。 平均海拔 1600米 ,地質地貌以山地、丘陵、戈壁為主,氣候屬典型的乾燥大陸性氣候,常年熱量豐富,日照充足,寒暑劇變,降水稀少,蒸發強烈,乾燥多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 100毫米 ,年平均氣溫 8.4攝氏度 ,光能、風能資源豐富。地表植被稀疏,植被覆蓋度在 2—3.5%之間,主要生長有棉刺、霸王、沙竹糜子、白刺、山杏、珍珠等旱生和超旱生灌木、半灌木植物。

人口

蘇木現轄 7個行政嘎查。共有人口642戶1690人,其中農牧民512戶1444人。現有派出 所、信用社、郵電所和加油站 4個外駐單位,有衛生院、學校、農牧業服務中心和文化服務中心4個事業單位,財政供養人員96 人,其中退休人員33名。有10個黨支部143名黨員。
截止目前,有 247戶享受護林員待遇,15戶28人享受退牧還草養老待遇,63戶163人享受退牧還草補貼待遇,358戶652人30歲以上牧民參加牧民基本養老保險, 44戶居民享受社會低保待遇,以上人員年享受國家資金補助727.21萬元。474戶1484人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其中農牧民430戶1394人,城鎮居民44戶90人。

收入

2006年完成財政收入60.6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16元,農業種植面積達10981畝,農區養殖牲畜頭數25000頭(只),人工栽植梭梭面積累計達4.8萬畝。

基礎設施建設

幾年來蘇木境內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 5864萬元, 共開墾荒地 25000畝、配套機電井140眼,新 建 移民住宅 236套、第 三產業房屋 40套、新能源電站3座(總功率100千瓦)、移動通訊塔2座、小靈通通訊塔1座、“村村通”電視轉播塔2座、嘎查活動室4個、 沙林呼都格 汽車站、蘇木中心衛生院及沙林呼都格衛生院。 修建烏山公路至 沙林呼都格 75公里 礫石公路、芨芨槽至曼德拉山岩畫 5.65公里 專線公路,鄉村公路 36公里 。新建日光溫室 21座、標準化舍飼棚圈229座、青貯窖186座,改造農田水利渠系3. 8萬米 ,購置揉草機 124台、更換柴油發電機、水泵54台套。圍封2.5萬畝草原自然保護區。 購買播種機、鍘草機、揉草等農業機械 132台(套)。人工肉叢蓉接種面積500畝,人工甘草栽植面積達2000畝。

曼德拉山岩畫

曼德拉山岩畫分布於阿右旗曼德拉蘇木克德呼都格嘎查境內的曼德拉山中,距阿左旗巴彥浩特鎮 300 多公里,距阿右旗額肯呼都格鎮 200 多公里。距蘇木所在地 14 公里 。在 18 平方公里內,分布著 4234 副數千年前反映古代遊牧民族的文化、生活和當時的經濟、自然環境、社會風貌。山脊、溝谷旁布滿了黑色玄武石,起伏蜿蜒,猶如長龍巨蟒,與山下的茫茫草原交相輝映,組成了一幅奇偉瑰麗的自然畫卷。曼德拉山岩畫就雕刻在這些光滑的玄武石上。曼德拉系蒙古語,意為“升起、興旺、騰飛”。綿延幾公里的曼德拉山曾經是羌、月氏、匈奴、鮮卑、回紇、党項、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的遊牧地,他們在長期的生活勞作中,留下了這一幅幅神秘的符號,創造了燦爛的岩畫文化。據岩畫專家考證,岩畫的製作時間,從原始社會晚期的新石器早期開始(以岩畫中的鴕鳥、麋鹿形象為證),歷經新石器時代的狩獵盛行時期和原始社會牧業萌芽時期,經歷了夏、商、周、秦、漢、北魏、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已經有 6000 多年的歷史,對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史、民族史、畜牧史、美術史以及民族遷徙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據專家考證岩畫的色澤和水溫水源資料推測,大約在幾千年前,曼德拉山周圍湖水環繞,是一個水草豐茂的地方。當時曾經有許多遊牧、狩獵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這滿山岩石上留下的精湛生動的藝術圖案, 形象生動地記錄了遠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區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社會風貌。岩畫題材之廣泛, 雕刻精湛、圖案逼真、形象生動、古樸粗獷, 內容之豐富,可與陰山岩畫比美。 幾千幅優美動人的圖像中數量最多、鑿刻得最精美的莫如各種動物形象,如山羊、盤羊、岩羊、北山羊、駱駝、馬、牛、驢、騾、大角鹿、狼、獵犬、虎、豹、狐狸、龜及飛禽等。除此之外,那些展示大型圍獵、狩獵、列騎、征戰、弓箭、搏鬥、出行、放牧、村落、男女交媾、西夏文字、宗教活動、圖騰等的畫面也很精彩。這些作品刻制手法主要以鑿刻、磨刻和線刻為主,像兒童筆下的形象畫,既刻畫其所見,又抒其所想,充滿天真、稚拙的自然純樸美,它達到了莊重中見活潑、方正中見變化的藝術效果。我國著名岩畫研究專家蓋山林將其譽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 堪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