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技能與環境改造

日常生活技能與環境改造

本書涉及基礎和臨床的多方面內容,根據中、日雙方專家多次討論的意見,將所有內容分成三篇進行編寫。

第一篇是日常生活技能總論,詳細介紹日常生活活動的主要內容,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障礙的主要表現和評定方法,重點介紹物理療法和作業療法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及基本操作手法;

第二篇是日常生活技能各論,針對造成日常生活活動障礙的常見疾病,分別介紹物理療法和作業療法的日常生活活動訓練的主要操作技術;第三篇是環境改造,簡要介紹我國無障礙環境改造的現狀,強調建立無障礙設施的意義,針對城市和農村的不同特點,提出一些具體的無障礙改造方案。

基本介紹

  • 書名:日常生活技能與環境改造
  • 作者:汪家琮
  • 出版日期:2005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8037219
  • 外文名:ADL Skills and Environmental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頁數:299頁
  • 開本:16
  • 品牌:華夏出版社
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圖書目錄

第一篇 日常生活技能總論
第一章 日常生活活動概述
第一節 日常生活活動的概念與範圍
第二節 日常生活活動的主要內容
一、起居
二、進食
三、排泄
四、整容
五、入浴
六、更衣
七、交流
八、家務
九、健康管理
十、外出
十一、作息時間安排
十二、公共設施的利用
第三節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獲得和自立
第二章 日常生活活動障礙
第一節 ADL障礙的原因
第二節 ADL障礙的表現
第三節 ADL障礙的國際分類
一、殘疾與殘疾人的概念
二、國際殘疾分類
三、國際殘疾分類的修訂
第三章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
第一節 ADL評定的主要內容
一、ADL的分類
二、ADL評定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ADL評定的主要方法
一、ADL評定的目的
二、ADL評定量表的選擇
三、常用的ADL評定量表
四、ADL評定的實施方法
五、ADL評定的注意事項
第三節 功能獨立性評定
第四章 ADL障礙的解決途徑
第一節 物理療法的作用概述
一、運動療法概論
二、運動療法在康復中的作用
三、運動基本類型
四、運動療法的主要內容
五、運動處方
六、電、光、聲、磁等療法
第二節 作業療法的作用概述
一、作業療法概論
二、作業療法在康復中的作用
三、作業活動的分析和選擇
四、作業療法實施前的評定與流程
五、作業療法的主要內容
六、作業治療處方
第三節 康復器械的套用
一、輪椅
二、助行器具
三、自助器具
第二篇 日常生活技能各論
第一章 偏癱
第一節 偏癱的ADL障礙特點
一、偏癱的ADL障礙的表現
二、偏癱患者軀體功能的評定
三、偏癱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評定
四、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定
五、偏癱患者的心理問題
六、預後及社會回歸
七、偏癱的預防
第二節 偏癱ADL障礙的物理療法
一、起居動作訓練
二、輪椅轉移訓練
三、步行訓練
四、過障礙訓練
五、上下樓梯訓練
第三節 偏癱ADL障礙的作業療法
一、進食
二、入廁動作
三、整容
四、更衣
五、入浴
六、利手交換
七、外出
八、交流
九、認知功能訓練
十、行為障礙的治療
十一、失認症的治療
十二、失用症的治療
十三、偏癱合併症的治療
第二章 腦癱
第一節 腦癱的ADL障礙特點
一、腦癱的臨床表現及分型
二、腦癱的ADL評定
三、腦癱早期發現的意義
四、腦癱的康復訓練
五、腦癱的預防
第二節 腦癱ADL障礙的物理療法
一、起居動作訓練
二、輪椅驅動訓練
三、步行訓練
第三節 腦癱ADL障礙的作業療法
一、餵食
二、入廁訓練
三、更衣訓練
四、牙齒的清潔與衛生
五、腦癱患兒的攜、抱、背
六、腦癱患兒語言訓練
七、中醫治療
八、其他康復內容
第三章 脊髓損傷
第四章 類風濕性關節炎
第五章 截肢
第六章 神經肌肉疾病
第七章 精神疾病
第八章 老年病
第三篇 環境改造
第一章 環境改造概述
第二章 環境改造的實施
第三章 環境控制與機器人護理
主要參考文獻

文摘

人們因年齡、性別、民族、職業、所處地區和環境的不同,生活方式千差萬別,日常生活內容和習慣也各不相同,但生活是人的一種基本權利,人們的日常活動也就具有許多共同之處。以全面恢復人類天賦權利為宗旨的康復醫學對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重視是不言而喻的,康復訓練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使他們能在家庭、工作和社會生活中最大限度地獲得自理。一般認為,日常生活活動是指人們為維持獨立生活而每天所必須反覆進行的、最基本的一系列身體動作,即進行衣、食、住、行、個人衛生等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動。日常生活活動是每個人從事學習、生產勞動或娛樂活動的基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對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正常人,這種能力極為普通,無需作任何特殊努力即可具備;但對於患者則往往需要經過反覆甚至艱苦的訓練才有可能獲得。
廣義的日常生活活動可分為自身照顧活動和生活關聯活動兩部分。自身照顧活動的內容包括床上活動、進食、清潔整容、穿脫衣服、入廁、入浴、室內移動等最基本的自理活動。生活關聯活動(activities parallel to daily living,APDL)是指與日常生活相關聯的套用活動,如家務勞動、外出活動等。家務勞動包括炊事、洗滌、清掃、縫紉、育兒等。以炊事為例又可再分為採購、清洗、烹調、飯後清理等系列活動。外出活動包括交通工具使用、公共建築出入等。生活關聯活動也可分為室內活動和室外活動,是作為家庭和社會的一員,在參與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時需要進行的活動,但這些活動並非是任何人為了獨立生活而每天都需要進行的活動,如育兒、購物等,可因人而異。

序言

康復醫學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產物,與臨床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共同構成現代醫學體系。我國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康復醫學,並在重視中西醫結合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學科體系,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康復治療學是康復醫學的基本內容之一。我國康復治療師的需求量至少為30萬人,而目前的從業人員只有1萬名左右。為了解決康復治療專業人才嚴重匱乏的局面,首都醫科大學及其康復醫學院(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和南京醫科大學共同努力,使康復治療學的大學本科教育在2001年首次獲得國家教育部的批准,並在全國率先招收康復治療學本科生,為我國康復醫學的學科建設邁出了重要一步。
康復治療學本科專業建設任重道遠,包括師資隊伍、系列教材、實習基地、資格認證和專科學會等許多方面,其中系列教材的編寫是開展康復治療學本科教育的最基本條件。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和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聯合組織編寫的康復治療學系列教材,填補了我國這一領域的空白,是我國康復醫學發展歷程中的一次創造性的合作。本套教材由國內著名的康復專家主持撰寫,總計19種,多數著作為國內首部專著,內容新穎,套用價值高,涵蓋康復治療學的各個領域,將陸續由華夏出版社出版。
本套教材的特點是:既吸取國外的成功經驗,又體現中國特色;既有循序漸進的系統理論,又有先進實用的診療技術;充分體現教材的科學性、思想性、先進性、啟發性和適用性,以及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兼顧畢業前和畢業後教育,可以作為臨床工作者的參考書。
1.《康復醫學導論》由吳弦光主任醫師編著,主要介紹康復與康復醫學的概念,康復醫學在現代醫學體系中的地位及其內容和工作方式,是學習康復醫學的入門教材。
2.《人體發育學》由江鐘立主任醫師編著,是國內第一部以新的視角論述人體發育與康復治療理論的專著。
3.《運動學》由周士枋教授和丁伯坦教授主編,是國內第一部康復治療理論的基礎專著。內容包括:生物力學、正常人體運動學、運動障礙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化學、運動和心理。
4.《康復心理學》由賀丹軍主任醫師編著,從殘疾人的角度入手,論述其心理特徵及心理治療的理論和技術,是國內第一部康復心理方面的專著。
5.《康復療法評定學》由惲曉平主任醫師主編,內容包括康複評定學概念,相關基礎知識,評定原理,評定工具、方法以及臨床結果分析,理論與臨床操作相結合,兼顧學科進展。
6.《物理療法與作業療法概論》由桑德春副主任醫師和吳衛紅副主任醫師等編著,主要介紹物理療法和作業療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特點及學習、運用的基本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