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貝母(帝王貝母)

皇冠貝母

帝王貝母一般指本詞條

皇冠貝母(學名:Fritillaria imperialis L.)是百合科貝母屬多年生直立粗壯草本植物,株高50-100厘米,地下具肥厚鱗莖,直徑15-20厘米。葉片散生,披針形,長15厘米。花數朵輪生於花葶上端,於葉狀苞片群下,花冠鐘形,下垂,長約6厘米,花被片6,紅色、橙色、黃色。花期4-5月。

皇冠貝母自然生長在海拔1000-3000米的多石礫山坡或懸崖上及灌叢旁。原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至土耳其東南部及伊朗西部,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也有分布。

皇冠貝母花型別致,觀賞價值高;適宣布置花境主景,庭院種植,或片植於疏林下作地被。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整地作床,田間管理,採收,病蟲防治,主要價值,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皇冠貝母為多年生直立粗壯草本植物,園藝栽培上屬秋植球根。地下鱗莖由2-3片肥厚的肉質外鱗片組成,有臭味。通常開花鱗莖的周徑需達到20-24厘米以上,大的種球能達30厘米以上,單球重120-150克左右。在外鱗片內,有數個由肉質鱗片包裹的花芽。初春鱗莖萌芽後,長出基生葉,基生葉輪狀叢生,約40-50片。莖頂抽出花莖,高70-120厘米。花莖頂端,在頂生葉葉腋間著生小花。小花5-10朵,聚生於花莖頂部,形成-個頂生花盤,花盤冠幅直徑可達25-30厘米,形態壯觀。小花鐘狀下垂,花被內面基部有白色珍珠狀蜜腺。花後結蒴果,三室,約有種子80粒左右。

產地生境

皇冠貝母自然生長在海拔1000-3000米的多石礫山坡或懸崖上及灌叢旁。性喜涼爽濕潤的氣候,喜陽亦耐陰,耐寒,畏酷暑,忌積水,喜富含有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
皇冠貝母原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至土耳其東南部及伊朗西部,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採用分栽小鱗莖或扦插鱗片繁殖。秋、冬季節結合栽種種球進行分栽。能用種子繁殖的,應將新收種子用濕沙層積貯藏,次春播種,實生苗4-5年開花。栽植地應深翻,施用足夠腐熟有機肥及過磷酸鈣作基肥;栽植深度,大球約15厘米;土質偏鹼的宜用硫酸亞鐵調整pH值至6.0-7.0。生長期要求略有蔽蔭,休眠期注意防止鱗莖受乾或腐爛。
外植體消毒:剝取鱗莖中內層無病無機械損傷的鱗片,用洗衣粉液洗淨後於流水下沖洗2-3小時,在無菌環境條件下,用75%的酒精浸30秒,再用10%的次氯酸鈉消毒20分鐘,然後用0.1%HgCb皇冠貝母初代誘導消毒10分鐘,無菌水沖洗3-5次,於無菌濾紙上吸乾多餘水分備用。
外植體誘導、繼代和生根培養:將無菌外植體鱗片切成0.5-0.8厘米見方的小塊,以背面朝下接入誘導培養基。當誘導芽長至2-4厘米時,分成單體並剪葉後接入繼代培養基。繼代培養後,剪去葉片接入生根培養基進行生根培養。培養條件誘導分化培養基均用MS固體培養基,分別附加不同濃度6-BA和NAA。生根培養基選用1/2固體培養基,添加不同濃度的NAA。培養基內加瓊脂3.8g/L,蔗糖30g/L,pH值為5.8左右,培養溫度(25±1)℃,光照時間14小時/天,光照強度25001ux。
外植體的誘導和分化:外植體接入1周后,鱗片逐漸轉綠並陸續發生分化。不定芽的分化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在外植體腹面近切口處或於切口處先形成不規則的黃綠色或綠色愈傷組織,再分化出乳白至嫩黃色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小突起:另一種不形成愈傷組織,在鱗片腹面直接分化出小突起。小突起兩周左右可繼續分化為葉的不定芽。其中在6-BA濃度高的培養基中,外植體分化時間較早;而在6-BA濃度低的培養基中則分化時間相對較晚。MS+6-BA1.0mg/L+NAA0.2mg/L為最適誘導分化培養基。
繼代增殖培養:繼代接種2周后,從組培苗基部生出新增殖的苗。低濃度的6-BA0.5mg/L更利於組培苗的繼代增殖。其中MS+6-BA0.5mg/L+NAA0.1mg/L為最佳繼代增殖培養基,增殖係數達5.2,且苗生長健壯,葉色濃綠。
生根和移栽:在繼代過程中,組培苗會出現生根現象,但根的數量少。生根培養20天左右會生出白色根系。以1/2MS+NAA0.1-0.5mg/L生根效果最好,根量多,髮根整齊,基部小鱗莖膨大明顯,苗健壯。生根後開瓶煉苗1周,洗淨根部培養基,以1:1的珍珠岩和礱糠灰為基質,移栽到盆內或筐內,澆透水,並噴施一次營養液,於室內再煉苗一周,並逐漸轉移到通風透光之處。煉苗結束後,再定植到室外大田。經煉苗再移栽的組培苗成活率可達95%以上。

栽培技術

整地作床

(1)整地:秋季或春季將土壤翻耕20厘米深,晾曬一下,隨後耙碎整平。
(2)作床:栽培皇冠貝母宜採用畦作。畦寬1.2米,挖出6-10厘米深土層,放在50厘米寬的作業道上,形成畦槽。再將充分腐熟的馬糞、豬糞、人糞及堆肥等填入槽內,厚3-7厘米。然後將暫放在作業道上的槽土打碎平鋪在底肥上,以填滿為準,攤平耙細。也可在覆土中混拌少量複合肥、腐植酸銨或腐殖土。

田間管理

(1)鬆土除草皇冠貝母出土後,結合除草進行淺鬆土,深度以不傷鱗莖為準。一般在生長期間鬆土一次、除兩次草,植株枯萎後再鬆土、除草2-3次。採用化學除草時,應先剷除大草,再在皇冠貝母出苗前每畝用50%西瑪津或阿特拉津0.15公斤、兌水200公斤處理土壤。
(2)灌水施肥春季土壤較乾早,正值貝母生長旺盛期,應在5月中旬左右澆一次透水。有條件的可進行溝中灌溉,灌後及時鬆土。生長期間應追施適量的硝酸銨、過磷酸鈣、磷酸二銨等化肥。追肥宜早,分次進行,隔行開溝追施。在生長的中後期,還可進行葉面追施氮、磷、鉀肥。
(3)摘蕾遮蔭不留種的皇冠貝母,剛剛現出的花營要全部摘除,以增加皇冠貝母的產量。留種的要適當疏蕾,每株只留1-2朵花即可。摘下的花蕾陰乾可供藥用。6月上旬,皇冠貝母的地上部分逐漸枯萎,轉入地下鱗莖活動期,形成新芽、子貝母等。這時地面裸露,可在皇冠貝母行間種植大豆、茄子、玉米等作物遮蔭。

採收

種子繁殖的貝母生長3-4年收穫,鱗莖繁殖的2-3年收穫。在6月以後(莖葉枯死時)收穫,將鱗莖挖出,去掉莖葉、鬚根,用清水洗淨泥沙。將鱗莖與草木灰混拌均勻,攤在蓆子上曬乾。撞掉浮皮,再用簸箕簸淨。也可按大、中、小分開,洗淨後用溫室、烘箱乾燥。

病蟲防治

常見病蟲害有鏽病、菌核病、灰霉病及蠐螬、地老虎、金針蟲、螻蛄等。防治鏽病用95%敵銹鈉原粉250-300倍液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菌核病用50%多菌靈1000倍液灌根。防治灰霉病用1:1:120波爾多液噴霧1-2次。防治地下害蟲,每畝用1.5-2.0公斤敵百蟲粉劑在翻地時處理土壤,或用50%辛硫磷乳油700倍液、80%敵百蟲可濕性粉N800倍液澆灌。也可製成毒土、毒餌進行誘殺。

主要價值

花型別致,觀賞價值高;適宣布置花境主景,庭院種植,或片植於疏林下作地被。

植物文化

梵谷於1887年受印象派及點彩畫法的影響,創作了油畫《銅花瓶上的皇冠貝母》。
皇冠貝母(帝王貝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