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縣夏集鎮

寶應縣夏集鎮

夏集明初形成,清道光(1854年)始名南程、肖陵,後改稱夏集。歷代民風淳樸、人文薈萃,境內物產、生態、人力資源得天獨厚,是高郵寶應興化三縣(市)結合部的經濟文化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應縣夏集鎮
  • 別名:南程、肖陵
  • 形成時間:明初
  • 地位:三縣(市)結合部的經濟文化中心
簡介,概況,

簡介

夏集鎮,明初形成,清道光(1854年)始名南程、肖陵,後改稱夏集。歷代民風淳樸、人文薈萃,境內物產、生態、人力資源得天獨厚,是高郵寶應興化三縣(市)結合部的經濟文化中心,鎮內建有古剎東嶽廟、潼口寺,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廟會,始於明末,期間客商齊聚,商賈雲集。
改革開放以來,勤勞智慧的夏集人民充分利用本地資源,致力於發展市場經濟,已初步形成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個體私營經濟多元化發展的經濟格局。科教、文化事業長足發展,工業園區初具規模,交通條件十分優越,投資環境不斷改善,集鎮面貌日新月異。
步入新世紀,夏集鎮積極發展開放型經濟,以優良的環境共謀發展。鎮黨委書記黃才堂、鎮長夏維善率六萬四千夏集人民誠邀四海嘉賓,笑迎八方商客,共創美好未來。

概況

寶應縣夏集鎮是蘇中里下河地區的"魚米之鄉",位於東經119°06'32",北緯33°06'58",屬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有明顯的亞熱帶海洋季風型氣候特點,雨水適中,日光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全年日照2188小時。年平均溫度11.4℃,無霜期218天,常年降水量956mm。東接興化,南連高郵,西臨金湖,全鎮現有16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1個水果園場,人口6.4萬,總面積124.5平方公里,擁有水面1萬畝,耕地10.2萬畝。境內水陸交通十分便捷,淮江高速、京滬高速穿境而過,界臨沙公路、南水北調工程橫貫全鎮東西,西志京杭運河彼臨,北與鹽金國防公路相通。省級工業園區形成“一區四園”的格局(紡織工業園、精細化工園、機械電子園、建材工業園)。2004年全鎮工農業產值達16億元,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縣前列,系寶應的工業重鎮,農業大鎮,新型示範集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