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所贈《宋慶齡選集》

宋慶齡所贈《宋慶齡選集》

宋慶齡1966年11月贈送給劉少奇和王光美的《宋慶齡選集》。該選集是1966年11月由人民出版社發行的精裝本,長20.5厘米,寬13.5厘米,厚2厘米,重620克。書外殼有紅色的護封,書面為白色絹綢,上面橫書金色的“宋慶齡選集”字樣,書面四周邊緣有金色的線條。書的扉頁有宋慶齡親筆題寫的“敬愛的劉少奇主席、王光美同志紀念。宋慶齡”的字樣。該書保存完好,書殼邊緣有磨損,書脊部分有缺口。現收藏於劉少奇同志紀念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宋慶齡所贈《宋慶齡選集》
  • 館藏地點:長沙市寧鄉市花明樓鎮炭子沖村
  • 所屬年代:近現代
  • 規格:長20.5cm,寬13.5cm,厚2cm
  • 所屬博物館:劉少奇同志紀念館
  • 所屬地區:湖南長沙
文物介紹
在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展廳里,陳列著一本宋慶齡贈送給劉少奇和王光美的《宋慶齡選集》。這本選集長20.5厘米,寬13.5厘米,厚2厘米。重620克。是1966年1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的精裝本,護封為紅色,書面為白色絹綢,上面燙著金線。該書是1985年11月王光美贈送的,已被確認為國家一級文物。
說起該書的來歷,還有一則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1966年底,劉少奇受到錯誤批判,身處逆境,被誣陷為“中國的赫魯雪夫”、“黨內最大的走資派”。對於劉少奇的遭遇,宋慶齡得訊後曾當場表示:像他這樣的老革命家,怎么可以這樣對待呢?義憤之情溢於言表。她極不理解:“少奇同志很好嘛,對革命有大功勞。他不是壞人,為什麼要打倒他?”在當時敢於說出這樣的話來,實在是很難得、很可貴的。宋慶齡仍視劉少奇為值得尊敬的老革命家,派秘書給劉少奇和王光美送來了剛出版的《宋慶齡選集》,並親筆在扉頁上題寫“敬愛的劉少奇主席、王光美同志紀念。”同時,她還給劉少奇的幾個孩子寄來了賀年卡、日記本和糖果等。仿佛一切都與過去沒什麼不同。這是對劉少奇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無聲抗議,是對受害者最珍貴的同情和支持。這是一種何等珍貴的革命友誼!顯示出了怎樣的膽量和品格啊!
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劉少奇、宋慶齡這兩位偉大的革命家就互相知曉。自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他們更是開始時了直接的交往。這兩位國家領導人,在為新中國而奮鬥的數十載期間,在間接合作與直接共事的過程中,交往密切,友誼深厚,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1949年9月,劉少奇和宋慶齡都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49年10月5日,中蘇友好協會總會成立時,劉少奇當選為會長,宋慶齡當選為第一副會長。1954年9月,在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劉少奇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宋慶齡當選為副委員長。1959年4月,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劉少奇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宋慶齡當選為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劉少奇和宋慶齡再次分別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在近18年的合作共事中,他們之間的工作關係和私人交往都十分融洽。
1951年冬,劉少奇去南方休養時,特意到南京瞻仰了中山陵並獻了花圈,到上海又參觀了中山故居。宋慶齡邀請劉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到她在上海的家裡作客。談話中,他們自然地談起了孫中山先生。劉少奇感慨地說:“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家,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現在實行的新民主主義就是繼承了孫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義。”宋慶齡說:“我一直相信,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山先生的主張才能實現。”
1957年4月,劉少奇因公到上海,像往常一樣,他和王光美去探望宋慶齡。他們一起討論國家大事,共同總結革命經驗,促膝談心。他們談起孫中山的獻身精神,談到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須要有黨的正確領導,由此談到了正在展開的黨的整風,尤其是歡迎各民主黨派、黨外人士給黨提意見等等。
談話中,宋慶齡懇切地向劉少奇提出:“我希望參加共產黨。”
劉少奇很高興地表示:“這是一件大事,我將轉報中央和毛主席。”
不久,劉少奇告訴宋慶齡:“黨中央認真地討論了你的入黨要求,從現在的情況看,你暫時留存黨外對革命所起的作用更大些。你雖然沒有入黨,我們黨的一切大事,我們都隨時告訴你,你都可以參與。”宋慶齡當時的心情是難以用筆墨形容的。新中國成立後,她一切按中國共產黨的決定辦,用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與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保持著高度一致。劉少奇曾對王光美說:“歷次關鍵時刻,宋副主席一向是支持我們黨,同人民在一起的。她的貢獻甚至超過我們黨的一些負責同志。”宋慶齡更理解黨的用意,服從黨的決定,也完全懂得自己的黨外身份,對國家對黨更有利。以後的許多年裡,黨一直把她看作是自己的同志。黨內檔案按時送給她看,一切大事都徵求她的意見,和她商量。1957年11月,還請她參加了在莫斯科舉行的各國共產黨代表大會。
宋慶齡所贈《宋慶齡選集》
1960年,因宋慶齡在北京的原住宅交通不太方便,也不太安靜,組織上給她調換了一處住所。可由於房子剛粉刷過,有些潮濕,引起她關節不適。正值三年困難時期,中央已有決定,無論哪一級都不許蓋住房,但考慮到宋慶齡的特殊情況,決定按她的需要另建一處新居,並派人帶了設計方案專程去上海徵求她的意見。劉少奇叫王光美給宋慶齡寫了一封信,請她向有關同志儘量談出她的需求。宋慶齡很快回信謝絕:現在國家建設時期,急需款項,不能為我另建新房子,並感謝黨中央的關照。
1963年,劉少奇出訪東南亞四國,宋慶齡非常關心,從禮節、服飾、言談到生活細節都為劉少奇想周到了,並自擬了一張單子,寫滿了許多注意事項,派秘書向王光美詳細解釋。
劉少奇知道宋慶齡最愛孩子,就教育自己的孩子愛宋宋慶齡,給宋慶齡寫信,送自己製作的賀年片、手工和圖畫等。20世紀50年代初期,劉少奇就曾對王光美說:“宋副主席是位偉大的婦女,她堅持孫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不畏強壓,堅持革命,同全家都斷絕了關係。我們應該多給她一些家庭溫暖。”
宋慶齡不但對劉少奇本人非常尊敬,與他有著很深的同志感情,而且與王光美也是很好的朋友,與他們的子女們也都有著十分密切、友好的關係。孩子們都親熱地叫她“宋媽媽”。宋慶齡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子女一樣看待。
幾十年過去了,如今,這本《選集》靜靜地陳列在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的展室里,一本普通的書,向我們展示了兩位卓越的國家領導人之間深厚的友誼,給我們以深深的鼓舞,震撼與啟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