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私人直接投資

國際私人直接投資

國際私人直接投資是指私人投資者在國外開辦企業或與當地資本合營,投資者對所投入的生產要素的使用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擁有管理權和控制權的投資。國際私人直接投資是國際投資的主要形式,是國際資本運動的基本方式,在國際投資中處於主導地位,對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私人直接投資
  • 實質:國際投資的主要形式
  • 地位:國際投資中處於主導地位
  • 意義: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
形式,動機,

形式

國際私人直接投資的具體形式有以下幾種:
(1)在國外創辦享有100%股權的子公司;
(2)與東道國當地投資者聯合組建合營企業;
(3)通過收購或兼併東道國的原有企業完成投資;
(4)購買外國企業的股票並達到一定比例,從而擁有對該企業的經營管理權和控制權;
(5)在外國開設分公司、分廠、分店、營業所,或擴大分公司、分廠、分店、營業所;
(6)單獨或聯合投資參與東道國資源開發項目。

動機

1.獲得高額而穩定的壟斷利潤。增值是資本運動的內在能力,對外直接投資是為了追求高於平均利潤以上的國際間的超額利潤。
2.促進和擴大出口,保護和開拓國外市場。
3.繞過貿易壁壘,以克服一些國家的進口限制措施。
4.利用東道國廉價的生產要素以降低生產成本。日本在這一動機中占日本海外直接投資動機的18%,其中包括地理要素在內。
5.確保資源和能源的供應。口本對澳大利亞鐵礦石和印尼的石油投資就明顯表明這一動機。
6.追求新技術、增強競爭能力。科技進步促進科技國際化,即科學技術國際分工的深化和發展不平衡,已開發國家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對科學技術領域的國際投資,即科技合作,特別在海外科技領域的投資,是快速獲得新技術的有效途徑。
7.政治動機。戰後殖民體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國家的興起,迫使西方一些國家不得不採取國際直接投資的方式,來達到它們控制東道國經濟命脈、干涉東道國內政和外交的目的。
8.分散投資風險。對外直接投資,在政治上可以逃避財產在國內被沒收、徵收高稅的有效途徑。在經濟上對外投資可通過技術梯級傳遞而從資本加速貶值的(科技進步加速產品生產周期)風險中得到補償。如資本主義國家把淘汰下來的二手設備仍以高價賣給開發中國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