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都(西漢天文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唐都,西漢方士,天文學家。漢武帝元封七年(前104),唐都與司馬遷、鄧平落下閎等人共同協作,編制太初曆。

基本介紹

  • 本名:唐都
  • 所處時代:西漢
  • 民族族群:漢人
  • 主要成就:創《太初曆》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西漢初年,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父親,時任太史令的司馬談曾經向唐都學習天文。
建元元年(前140),漢武帝即位。廣招天下能人異士,唐都以善於觀測天文被招致朝廷。
元封七年(前104),由於當時所用的《顓頊曆》對朔、晦的計算亦與實際情況相異。按當時的推算,元封七年(前104)十一月甲子日的夜半,恰逢合朔和冬至,合乎曆元要求。於是時任太史令的司馬遷和大中大夫公孫卿以及壺遂等人向漢武帝進言說:“《顓頊曆》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情況了,因該重新定製曆法。”。而御史大夫兒寬恰好懂得經學,漢武帝便命令兒寬去與眾博士商議修改曆法等事情。並於同年,命令公孫卿、壺遂、司馬遷、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二十餘人討論定製《漢歷》。
在編制新曆的過程中,唐都負責測量周天各部的星宿度數;而由巴郡的落下閎運算制歷,最終推演出日辰星度與夏曆相同。新曆改一月為正月。於是,這一年改定年號為“太初”,新曆因此命名為“太初曆”。

人物評價

司馬遷:夫自漢之為天數者,星則唐都,氣則王朔,占歲則魏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