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必須認識到”

“兩個|必須認識到"”是習近平總書記於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治國理政方針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個“必須認識到”
  • 提出者:習近平
  • 提出時間:2017年10月18日
  • 套用學科:社會科學
提出背景,提出意義,

提出背景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認識到,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中國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必須認識到,中國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中國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中國是世界最大開發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提出意義

為準確把握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判斷,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兩個“必須認識到”的要求:必須認識到,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兩個“必須認識到”的要求,對於中國全面落實十九大精神,準確把握所處的歷史方位,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
對社會發展一定時期的社會主要矛盾作出準確判斷,是認清社會發展所處歷史方位的依據,是研究和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前提,也是破解發展難題、實現發展目標的關鍵,因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必定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十九大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判斷,緊緊抓住關涉全局的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並將其作為把握我國發展新情況新特點、部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戰略的首要問題,要求全黨“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
所謂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既表現為判斷變化的視角是全局性的,也表現為新變化提出的新要求是全局性的。
從分析和認識國情的視角來看,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進行思考”。十九大圍繞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性和全局性特點,依據中國自身發展以及中國與世界關係深刻變化的客觀實際,跳出抽象的思想觀念、狀態表述、工作要求的認識局限。十九大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重大判斷,不僅僅是指我國經濟領域的主要矛盾,也不僅僅是指我國政治發展、文化發展、社會發展抑或生態文明發展等某個領域的主要矛盾,而是指影響和制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項工作的全局性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認識社會主要矛盾以及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提出的新要求。
從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出新要求的角度來看,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站在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提出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行動綱領”。十九大深刻分析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更廣泛、更具多樣性、更高質量的要求,深刻指出影響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更加突出的問題和主要制約因素,都在於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制定發展戰略、落實發展任務、破解發展難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瞄準人民民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現實需要,為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
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歷史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理論和實踐主題沒有改變的基礎上,對“規定和影響著其他矛盾”、在當前我國社會發展階段中“起著領導的、決定的作用”的突出問題的判斷。因此,十九大要求全黨“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
所謂沒有改變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就是把對社會主要矛盾和基本國情的判斷有機地結合起來,把長期奮鬥目標和當前戰略任務有機地統一起來。
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正確運用社會基本矛盾原理,對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一個長期歷史過程的判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內涵表明,就社會性質而言,我國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與特點決定和影響其他眾多複雜的社會矛盾,尤其是決定和影響社會主要矛盾,要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基礎上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同向同行,並在自身發展中表現出階段性,每個發展階段的情況與問題不同,社會主要矛盾的表現不同,因而解決矛盾的方法也不同。社會主要矛盾隨著社會發展進步而不斷變化,是一個普遍的客觀現象,將伴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始終。經過40年的改革發展,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隨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實現,人民需要和發展實際必將發生新的變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也會隨之發生新的變化。
決定和影響基本國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基本國情的變化不僅受到人民需要和發展狀況的制約,還受到社會基本制度和總體發展水平的影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有長期性和複雜性。一是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實現生產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當前我國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既是發展起來之後的問題,也是歷史欠賬沒有徹底解決的問題,寄希望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短時間內就能順利度過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二是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人的全面發展,既要體現在物質文化生活的質量和水平上,更要體現在人的道德素養和精神生活上,需要長期的教育和培養。三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是長期而艱辛的歷史任務。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是漸進的發展過程,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探索是艱辛的歷史任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然在長期探索中向前發展。四是堅持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要正確把握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長期性與階段性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不變中把握階段性變化,在準確把握階段性發展的新特點和新問題中,立足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大國情和最大實際。因此,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並沒有改變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客觀現實。
必須牢牢把握我國的基本國情,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牢牢把握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從全局的高度思考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起的引領和指導作用,緊密聯繫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主要任務,緊密聯繫人民民眾的願望和期盼,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也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正如十九大報告指出的那樣,必須“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
黨的基本路線是貫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始終的總戰略總路線總方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集中體現,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部實踐的指南和依據。解決社會主要矛盾,離不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的指導。從理論上看,作為黨的基本理論的集中體現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行動指南,基本路線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是社會基本矛盾的反映和要求,是對黨的總目標、總任務和總方針的規定,具有戰略性全局性穩定性,既是指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過程的總路線,也是解決某一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總路線,不能因為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而忽視黨的基本路線的指導地位。從歷史上看,制定和執行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時期的基本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特點和優勢,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進步的根本保證。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總路線,明確了實現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的根本任務,指出了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黨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奮鬥,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制定,是總結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歷史經驗的結論。從現實上看,黨的基本路線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總方針,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才能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把握“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必須全面準確地堅持和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並把十九大提出的兩個“必須認識到”統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黨的基本路線是管長遠的,貫徹黨的基本路線要結合當前形勢和任務的新要求。一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扭住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奮鬥目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二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三是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要從新時代新要求出發,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四是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把對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的正確認識,結合于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堅定性自覺性,以黨的基本路線指導實踐,以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引領發展新思路,形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強大合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