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廳河(谷拉河)

普廳河

谷拉河一般指本詞條

普廳河,常以下遊河段名,稱作谷拉河。珠江水系西江支流鬱江剝隘河段支流。源於雲南省富寧縣新華鎮西部,由者郎河與洪門河匯於普廳(地名,即富寧縣城所在地)得名,橫穿縣境中部。全長164公里,是富寧縣境內最長的河流。普廳河有者郎、洪門、那生、板侖、里乎、架街、洞波、百油、者利、那林、新村、百部等12條較大支流。上游流域農田較多,中下游為谷地,是當地重要的運貨水道。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流域概況,

幹流概況

普廳河,幹流貫穿雲南省富寧縣中部。源頭位於新華鎮西部,河源有二支:者郎河與洪門河,在富寧縣城普廳相匯始稱普廳河。上游從普廳經歸朝鎮到文響伏流處,清代始稱普廳河,又名歸朝河;中游從文響寨經叭貫到谷拉鄉龍卡寨,民國時稱九弄河,解放後稱百貫河;下游從龍卡經谷拉鄉到剝隘鎮羅村口注入鬱江剝隘河段,明代始稱楠木溪,清代以來稱谷拉河。水溫而澈,沿岸崇山峻岭。
普廳河雲南富寧縣城段普廳河雲南富寧縣城段
普廳河從普廳(富寧縣城)向東蜿蜒流淌,經四亭、那旦、歸朝、平里即折向東南進人岩溶區,經那臘、平坤到文響伏流約3公里,至洞平復出,經叭貫、坡峨、達龍到河邊寨又伏流短節。復出後到龍卡再伏流1.5公里,至叭安復出即轉向東北,經谷拉、立達、百能、百洋、百民、擁村、羅村口匯入鬱江上游段馱娘江(舊稱西洋江),始為鬱江幹流右江段,入廣西境。全長164公里,是富寧縣境內最長的河流。

水文特徵

雲南省富寧縣段,河寬平均約100米,落差1032米,年徑流深493毫米,年徑流量10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18.87萬千瓦,占全縣水能總量的44.12%,可利用60.36%。流域2043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37.42%。

主要支流

普廳河自源至終,納者郎、洪門、那生、板侖、里乎、架街、洞波、百油、者利、那林、新村、百部等12條較大支流。農田受衝擊性水災以者郎、架街、洞波、百油四條支流最突出。
泮水河,普廳河一級支流,古稱那兔水。源於德保縣東陵鄉甘平村,於那者屯流入百色市境。流經右江區泮水鄉的馱安、那眉、和平、百維、水楞、平泮、冊外等7個村,於冊外村那岩屯出百色境。百色境內流域面積265平方公里,流長46.6公里。河寬一般為15~20米,幹流落差420米,河流坡降9.01‰。

流域概況

普廳河上游為土山區域,河谷稍寬,流速時緩時急,人可揭而涉。宋代開始築堤引水灌溉,兩岸農田較多,形成者郎、普廳、那旦、歸朝等水稻商品糧基地。中游屬岩溶地帶,河寬僅二三十米,石山相夾,急流險灘甚多,有水貂而無農田。下游穿行於低山地帶,土丘連亘,河深切,水碧綠,似流非流。兩岸樹木蒼翠,猴群常棲,無農田,但可行舟。
清雍正以後,沿河居民學會自製木船,運貨從谷拉至剝隘、百色銷售,每船載重1000餘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